分享

不止于控制器,睿芯行要打造泛移动领域的模块级“工具箱”

 移动机器人联盟 2024-06-19 发布于广东
睿芯行在AI视觉和控制器等多个领域都将有大量模块,提供高性价比和高质量的组合。
 文|易玉琴
芯片、智能算法和控制作为一类关键核心技术族,其性能和水平直接决定了移动机器人应用的范围、能力和智能程度。成都睿芯行以“智能算法与硬件协同设计能力”为技术底座,锚定先进的 “定位、导航、智能感知”技术研发方向,致力于为泛移动领域场景赋能。
打造泛移动领域的工具箱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泛移动领域的模块级工具箱。”睿芯行CEO龙羽表示。
目前,睿芯行的RBrain系列控制器基于自研算法与芯片协同设计技术,实现了为各种自主移动机器人提供SLAM建图、路径规划、自主避障、AI主动行人识别、机器人群体智能等多重功能。凭借其易用性与专用性、先进的导航与定位技术、丰富的接口与标准通讯协议等诸多优势,该系列控制器在行业内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不断完善其控制器产品线的同时,睿芯行也在逐步推进其他产品线。今年,睿芯行将在AI视觉产品线上重点发力,进一步提升睿芯行产品线的智能感知能力。
近期,睿芯行发布了全新的AI二维码导航相机QRC100。与普通二维码相机最大的不同在于,该相机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对污损二维码识别率。这种功能对于工业现场的人机混合场景极为实用,有助于减少频繁更换二维码的需求。尽管其成本与普通二维码相机相差无几,但功能却大大增强。
龙羽指出,这是在现有标准化产品上应用边缘侧AI技术的一项重要改进。睿芯行由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团队联合创办,有着高校+企业强耦合的研发和产品化体系。团队拥有全球顶尖的边缘侧AI算法和IP设计技术,睿芯行计划将这一能力应用到所有产品线上。下半年,睿芯行还将进一步的推出一系列AI视觉智能感知产品。
在现有的控制器产品上,公司将从算法到整机层面进行提升,持续改进产品性能,实现全方位AI赋能。对此,龙羽表示,机器人导航系统经历了从2D雷达到3D雷达再到视觉导航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雷达只能识别障碍物的位置,无法识别障碍物的具体性质。AI视觉技术能够显著提高控制器的功能,使机器人能够理解环境中的语义信息,不仅仅是避开障碍物,还要知道障碍物是什么,从而增强其决策能力。通过AI视觉技术,机器人可以提前学习工厂的环境和工作场景,实现“开箱即用”和“越用越好用”。
此外,睿芯行近日还推出了一款具备前后方、侧方位自动跟随、安全避障、绕障等多项先进功能的智能跟随系统。该系统融合无线定位技术、实时定位系统、运动控制算法以及多传感器融合等人工智能技术,为载货车、购物车、行李箱等移动设备的自动跟随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龙羽表示,机器人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多种技术的叠加和共存,从二维码到2D雷达、3D雷达,再到视觉和人工智能,这些技术不会相互取代,而是共同存在,形成“一揽子”的智能解决方案,提升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和控制能力。
“睿芯行不会只在控制器上一条腿走路。”龙羽比喻道:“我们要做泛移动领域的工具箱,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在AI视觉和控制器等多个领域都将有大量模块,提供高性价比和高质量的组合。
专注标准化技术路线
从成立之初,睿芯行就致力于提供标准化、模块化的控制器。例如,面向不同类型的移动机器人,控制器只需在算法模块或硬件模块上做增减,就可满足多样化需求,并灵活对接客户的自研算法和硬件模块。
龙羽表示,随着产品逐渐模块化和标准化,制造一台机器人将变得越来越容易。由于生活和工业场景的复杂性,未来无论何种形态的机器人,都将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的集大成者。这一发展趋势不可逆转。在这一过程中,睿芯行作为上游供应链企业,能够发挥重要的赋能作用,从控制器到智能感知,其产品线将不断丰富和完善。
“睿芯行几乎不做非标产品。”龙羽强调道,“我们的路线是专注于有量的标准化产品。只有头部大客户、应用场景和产品都实现标准化,技术才能集中和优化,成本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任何一个产品都必须具备明确的技术边界、成本边界和应用边界。如果这三个边界不清晰,就无法成为一个好产品。
龙羽认为,标准化是行业的必然趋势,但目前行业仍处于标准化的早期阶段。标准化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协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当前的标准化只是基于现有的应用环境、产业条件和技术需求。而随着需求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引入,标准化会不断演变,从一个标准过渡到另一个标准。
“现在整个行业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很多需求还没有收敛。需要先收敛场景需求,再收敛技术,最终实现产品和应用标准化。这是一个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龙羽指出。在这个过程中,终端行业需求的变化会推动整机企业和供应链的调整,最终达成整体的标准化。
此外,企业需要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单一技术。无论是视觉方案还是其他方案,不是彼此取代,而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补足行业短板。例如,3D雷达比2D雷达更稳定,适应性更强,但还需要视觉来解决3D雷达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中,需要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模块结合,提升系统稳定性。
“这既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机器人应用中逐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家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找解决方案,共同推动技术进步。”龙羽表示。
摘下世界科技树上的果实
在移动机器人行业的内卷趋势下,整机企业对价格的敏感度较高,这也对控制器等供应链企业产生了影响。
面对这种市场环境,龙羽强调,成本控制是当前控制器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作为控制器企业,我们的任务是将复杂的人工智能和机器视觉技术轻量化,使其能够在低成本硬件上运行,帮助全行业降低成本,推动全行业再上一个量级。
除了成本控制能力之外,技术发展的路线、技术迭代的效率与速度,以及产品快速化、系列化和迅速推向市场的能力也至关重要。这些能力共同决定了控制器企业的市场价值。
“对于控制器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自身的存在是否对行业有价值。如果无法实现这些能力,那么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龙羽如是说。睿芯行致力于将领先于行业一小步的高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并以较低成本提供给行业,推动整体技术进步。
龙羽认为,尽管不少整机企业在开发控制系统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随着行业的发展,产业分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第一,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定位、导航还是视觉感知技术,目前都处于发散发展阶段,而不是收敛。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成本来跟进这些技术路线。
第二,整机企业在目前经济形势下更多关注的是交付和项目获取。
第三,控制器企业充分服务多个赛道和场景,可以帮助整机企业更快切入新市场,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支持。
“高校系企业的意义在于推动行业发展和成长,而不仅仅是追求自身利益,”他说。“睿芯行关注的是如何将世界科技树上更优秀的成果摘下来,转化为实际产品,这才是我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最后,龙羽表示,睿芯行的优势在于其是一家少见的能够实现软硬件协同设计、算法和芯片协同设计的公司。未来,睿芯行将继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为泛移动领域提供更多创新、实用的产品。
行业调整期中的增长机会
在经历了几年的快速增长后,移动机器人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行业内竞争激烈、内卷严重等问题逐渐显现,然而,作为零部件企业,睿芯行对行业发展态势仍持乐观态度。
睿芯行成立于2019年,尽管进入行业的时间较晚,但经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公司呈现出显著的上升曲线。今年上半年,睿芯行按计划顺利发展。龙羽表示,今年叉车和小车市场表现良好,需求稳定上行,并未出现萎缩。“客户数量显著增加,客户机型的标准化程度也在提高。尽管客户在价格方面仍有压力,但我们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整体市场需求在增加。”
龙羽坦言,当前的行业发展态势是正常的,并解释道:“现在整个行业呈现出稳中有涨的态势,虽然增长曲线不如前几年明显,但受到大经济周期的影响,这是一个必然的调整期。快速发展的行业需要沉淀和总结,然后再出发。
总体而言,睿芯行对行业发展仍抱有信心,无论是技术进步还是应用空间的扩展,都是公司关注的重点。龙羽指出:“虽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目前面临较大压力,但行业仍会发展。早期资本快速涌入后,必然会有一个沉淀和调整期,有个挤泡沫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在当前的资本寒冬中,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融资较为困难,但供应链企业仍然充满了被投资的可能。对此,龙羽表示,供应链面对的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只要市场基本面在增长,供应链企业就有机会。
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增长曲线放缓,越来越多的整机和零部件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睿芯行也不例外。据悉,睿芯行已经初步制定了一些海外拓展计划。龙羽补充道:“在海外市场,我们已经开始与一些整机客户合作。我们也在初步落实在海外布局的方案。”
整体来看,睿芯行在不断适应和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技术提升和标准化进程,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龙羽总结道:“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睿芯行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推动行业发展,实现更广泛的市场覆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