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讲平说3713期:儿童是水、少年是泥、青年是湿水泥,趁着可塑性强,一定要进行一种重要的训练

 凯哥好心情f6v8 2024-06-19 发布于湖北


图片

趁着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年纪还比较小,就一定要对他进行合规行为模式的训练,要让他懂得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做人做事不能以自己愿意不愿意为核心,而是要以规则和规矩为核心。

文 | 趙玉平

图片


平讲平说3713期#

前天我们谈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单位里边几十号人几百号人都管得了,为什么在家里边自家孩子一个人就是管不了。关于这个话题,后续有好几位家长跟我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我觉得其中有一个要点值得我们大家进一步分析一下。

有一位家长跟我倒苦水,说他家孩子是个小男孩,在学校里老是违规、老是违反纪律,而且作业也经常不写,导致老师经常告状。家长是想了各种办法,吓也吓了,骂也骂了,教也教了,劝也劝了,但是效果就是不好。媳妇的观点就是,小时候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宠得过头了,所以你看现在一旦上了初中就出现了各种问题。结果这爸爸就不爱听了,他想的是我爸我妈辛辛苦苦帮咱们带孩子,这还带出毛病了?于是两口子就吵了一架。

后来我跟这父亲交流了一会儿,全方位地了解了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就发现这个小孩有一个特别典型的特点,就是他特别不愿意完成规定动作,他特别爱违规。这爸爸就觉得这孩子天生就讨人嫌,其实这样的行为模式肯定不是天生的,他是后天形成的。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都会经历一个规范探索期和规范适应期,在这个阶段如果经过合理的教育引导培训,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自我约束的行为模式,一方面守规矩,一方面懂得完成规定动作。但是如果在这方面没采取任何措施或者没有重视这件事,那这个小孩子将来没有合规的行为模式,他肯定会产生违规的行为模式,这个确实是很多家长面临的问题。

我们大家都知道养育孩子最核心的一件事就是满足他的需求,让他健康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感情付出、爱心投入都是必不可少的。那很多家长在爱心投入的过程当中,就忽略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教他守规矩,训练他的合规行为模式。就好像过马路要看红绿灯一样,守规矩这件事不是天生的,要后天的训练培养。

我们在很多家庭当中能看到这种情况,就是太爱这个孩子了,在满足他需求的过程中,忽略了教他守规矩这件事儿。特别是一些隔代人,比如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一天到晚围着孩子团团转。天长日久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认知模式,他会认为做人做事要以自己愿意不愿意为核心,而不是以规则或规矩为核心,这样的认知模式是非常可怕的。

有的家长还觉得,孩子小呢,教他他也不会,教他他也不懂,等将来长大了自然就好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的可塑性会明显下降。

我们做一个比喻,儿童是水,少年是泥。你看水的可塑性非常好,装到圆的容器里就是圆的,装到方的容器里就是方的。和成泥以后可塑性也非常好,想捏什么形状就能捏什么形状。到了青年就是潮湿的水泥,这时候也可以定型,但是要下一点功夫,而且可塑性就明显下降了。再到了壮年以后呢,就是坚硬的水泥,这时候再想培养什么好习惯、什么行为模式那就非常难了,而且要使用一些破坏性的手段。后来再到中老年以后,那就是钢筋水泥,这个时候要想再动一动、改一改,那就已经非常难了。

所以趁着孩子可塑性比较强,年纪还比较小,就一定要对他进行合规行为模式的训练。要让他懂得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做人做事不能以自己愿意不愿意为核心,而是要以规则和规矩为核心。在这个基础上再对他进行文化的培养,再对他进行高层需求的激发,再培养他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孩子将来就一定错不了。

其实中国人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严父慈母”,这里的“严”不是讲的暴躁严厉,这个“严”是严肃的严,是庄严的严。强调的就是当父亲的要树立权威,要做标杆示范,引导小孩子学会守规矩,学会完成自己该做的规定动作。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实现身心各方面的健康成长。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们明天接着说。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