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古海塘新址,虽是工地却已具雏形,展厅内的柴塘让我大开眼界

 阿陆的行摄馆 2024-06-19 发布于浙江

        “滔滔钱江潮,悠悠古海塘”,杭州临平段的古海塘总长约8000米,其中乔司段(西起胜稼村,东至吴家村)约2000米,而在牛角村更是考古发现了历年来规模最大、整体结构保存最完整的遗址。作为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不仅是临平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勇立潮头、不畏艰险的精神象征。

        忘记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反正昨天趁着连绵雨季前短暂的晴朗,我匆匆骑车到临平“古海塘新址”打卡。在地图上,这片古海塘显示仍在“建设中”,等我抵达目的地,也的确还是半开放式的工地。见我掏出小相机往里走,就有工作人员过来阻止,于是在沟通无果的同时,还顺便了解了下古海塘和目前新址的情况。因为双方的态度都比较客气,磨叽几分钟后,他也有点左右为难,便指了指前面的项目办公室,让我自已进去咨询。

        没想到简易板房里的两位帅哥都十分爽快,其中一位不仅向我解释了“这里的古海塘是从旧址搬迁而来,那边是展厅……”,还允许我自行到里面拍照,并再三强调注意安全。当即“雀跃”起来,小跑几十米再跳过一个水坑就算是抄近路抵达了工地深处。

      古海塘自古便被誉为是“海上的长城”,其坚固的结构和巧妙的设计,这才使得临平人民能够抵御住汹涌的钱江潮,保卫家园的安全。而我所在的位置正是“临平古海塘文化公园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杭州海塘临平段(局部)异地迁移工程——海塘博物馆内部的展陈、装饰工程”。查过相关信息,这个项目建设内容包含4500平方米的博物馆和室外展陈区域,由土塘(公园入口)、柴塘(博物馆室内)、鱼鳞石塘、断面展示区、沉船(范公塘)以及配套工程等部分组成。

        因为我来得太早,整个景区才刚具雏形,其中以“鱼鳞石塘”和旁边的“博物馆大展厅”最为显眼。面前的鱼鳞石塘”是利用“条石”砌筑而成,这种利用多组石块“矩阵式”组合的搭建方法,已然很接近现代的建造工艺。刚开始我还以为只是这个公园里的一道“装饰墙”,属实有点小瞧它了。

       一路之隔就是简约明亮的博物馆展厅,里面隐藏着一座体格堪称“巨大”的“柴塘遗存”,等完全建好后,馆内的研学教室会通过模拟海塘迁移保护技术、触摸屏幕和VR技术,让游客们沉浸式体验海塘文化。等架好空中廊桥,更能近距离直观地“欣赏”柴塘遗存全貌,而该区域还将利用投影灯在柴塘遗存投射海塘文化纪录片,用以宣传临平的海塘精神。(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