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茶越久,茶具越少

 小陈茶事 2024-06-19 发布于福建

《1》

最开始喝茶的时候,茶具很多。

特特去逛了一趟茶城。

在那几家灯火敞亮的店里,逛了半天,左挑右选,犹豫不决。

最后买回来一大堆的物件。

自动烧水壶和煮茶壶若干;各种尺寸、材质的盖碗三只(福州人喜欢三,三代表升官发财,代表生生不息);各种材质、各种形状的公道杯三只;不同材质和造型的茶盘两只;茶席布一条;茶道六君子一套;茶滤三个;各种材质各种器形的品茗杯若干;各种颜色的茶巾布若干;各种各样的茶宠若干;还有不同材质的盖置、花器等等等等.....

满满当当装了一车子,开回家。

又搬了半天,洗了半天,累到腰酸背痛,才得以坐下来泡茶。

那是去茶城之前,专门在家里捣腾了半天,整理出来的一个空间。

小小的角落,在书房的一隅。

安静而自在。

淘了两盏灯,一盏放桌面,一盏落地倚在墙角。光源分别从不同地方来,形成夹角光,互补光,以及,温馨的室内感。

茶桌用的是一张旧门板,底下请黄玻璃电焊了四只脚架支撑着。木头的钝感,与金属的冷感,所碰撞,生成的一种工业风。

墙上挂了一幅字,“书法家”老陈写的,“慎独”。

在光影迷离之下,这普通的书法,竟然有了

这样的氛围,茶还没开始泡呢,人就已经醉了。

(茶则)

《2》

喝茶三年之后,茶具减了一些,也增了一些。

茶道六君子,只留下实用的茶夹和茶匙,其它的,都束之高阁了。

一直用不上,撂桌子上不但占位置,还招灰尘惦记,何苦来哉。不如请它们去柜子里休息休息,每天省了清洁它的时间。

茶则倒是买了好几个。

它便宜,实用,方便,还有装饰效果,利于出片。

竹根的茶则,有纯朴的乡土感;陶瓷的茶则,有温润的玉质感;竹编的茶则,有手工的传统感;木头的茶则,有质朴的生态感。

若同时喝几泡茶的时候,需要斗茶的时候,几泡茶同时摆上桌,用茶则来展示,不但观察茶叶的条形与颜色极为方便,闻香、称重也极为便利。

最主要茶则还易于清洁,不会藏污纳垢,影响喝茶的心情与健康。

相较于茶则的增,六君子的减,茶盘,则是一个“换”字诀。

三年来,至少半年更换一个新茶盘,满打满算,已经换掉了六七个茶盘了。

原因无它,盖因茶盘,它是最容易令人望而生厌的茶桌用品之一。

我们平时坐在桌前泡茶,盖碗是不太能看得到全貌的——里面装着茶,只能看到盖子。

且盖碗体积小,直径多在10厘米左右,在眼睛的视线范围之内,不占太大的空间。

不惹眼。

而茶盘,面积大,至少要能容纳得下盖碗与公道杯、品茗杯,在视线里,是大块的颜色,妥妥的显眼包。

看久了,自然就腻了。只想换掉它。

至于茶巾,茶席,茶宠,花器这些,大部分,也尽皆束之高阁。

无用,积灰尘,满满当当还拥挤不堪,索性,都收了。

给茶桌留下宽敞的空间。

留白,是中国传统元素里,最精华的部分。

(盖碗)

《3》

喝茶五年之后,茶桌更干净了。

除了茶夹,茶道六君子几乎全部不见了踪影。

要叫村姑陈说出六君子倒底有哪些物件,几乎都回忆不起来了。

茶巾布也扔掉了,福州潮湿,整天处于潮润状态的茶巾布,容易滋生细菌与异味,不如,扔掉。

换成随擦随扔的纸巾,虽然不那么环保,但至少卫生了许多。

但茶夹是肯定要留下来的。

每每泡茶之前,烫壶温杯清洁之际,茶夹便能派上大用场。它们可以代替我们的手,夹起沸水中的盖碗公道杯与品茗杯,一通烫洗,高温沸水,清洁干净。

并且,茶夹容易用坏,或是用旧,还要多买,并且勤洗勤换,保证卫生干净。

除此之外,茶桌上的其它的那些杂物,用不上的,全部被我清理了。

茶夹可以充作茶匙,所以茶匙收起来了;煮茶太麻烦,南方煮茶喝还容易上火,于是煮茶壶也收起来了。

新增的是一台克秤。

喝白茶之后,称重量成为泡茶必经流程,克秤桌上肯定要备一到两台;

盖碗与茶杯,倒是多了无数只。

跟换衣服一样,天天换着用,天天换着喝,这喝茶的心情,便随着这日更的茶具,眼见着鲜艳夺目起来。

大茶盘不见了,全是小茶盘,或者只是一条竹蔑小茶席。

盖碗公道杯品茗杯能摆得上去,就够了。

闲时院子里采一朵野花野草,拿磕了嘴的公道杯装了水插起来,随便往桌角一摆,就是不经意的一处风景。

别致,野趣横生。

不再讲究那些精致的茶具与泡茶礼仪了,那都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自己喝茶,舒服就好。

简单,才是快乐。

(克秤称重)

《4》

喝茶这件事,从来是,大道至简。

开始是精致的,精心的,讲究的,生怕出错的。

各种巧妙拿捏。各种规则守着。

越到后来,越是自由散漫。

老茶客就是一根老油条,不被规则所拘,也不被规矩所限,随心所俗,方得自在。

于是,到了最后,可能连公道杯或者是盖碗都省了。

秤也省了。

一只能容那样的公道杯,一小撮茶叶投进去,沸水泡了,晾凉便喝。

连茶桌可能都撤了。

换一张舒服的矮沙发,一灯一书,躺着,便是自在。

林妹妹说过,我为的是我的心。

心安处,便是身安。

人生单程,何不让自己,舒服一些?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武夷岩茶与大红袍是一个概念吗?

老一点的武夷岩茶都会出酸?
中轻火更容易做出岩茶的山场气?
我用牛栏坑的茶树,做了几斤白茶.....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