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家出发

 风行阁影像 2024-06-19 发布于浙江

仿佛只有在中国龙游,才感受到与有意思的民俗如此贴近,或者说,才感觉民俗原来如此有意思。

这天,龙游史及民俗研究掌门黄先生拉上我,去社阳乡源头村,看张氏家谱接谱仪式。

三个关键词对我都有吸引力:黄本人;“源头”,大山里,什么样的地方能被称为源头;小村接家谱,这是怎样的隆重。

黄,是我遇上的同时具备热情、知识、坦荡,并且时时记得我这样一个只会瞎玩的人,所以只要有时间机会,我总会惊扰一下他。而他总会带给我让我觉得好玩的机会。

在龙游南部山区可以抖出肺来洗洗的生态环境中,“源头村”的位置,被同行者告之,车子开到没有路,就是了。这,一下撩起我与之肌肤相亲的不息欲望。我喜欢那种通达尽头的感受。

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同时总希望能认祖归宗,而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最简便的方法,恐怕就是族谱。看“接家谱”去,这对于我这个没有“历史”的人,点中死穴。

果不其然,从龙游出城,一直在大山里蜿蜒,待到公路一个拐弯,进入到人家院落,源头村到了。

接家谱仪式的前戏早已开启,似乎整个村庄在家的老少都簇拥在这所祠堂里了,香火烟绕,人声鼎沸。

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我只关注着这些场景里人们的神情,这么闹热的场面中,我甚至都没顾得上去问,这些家谱都修到了上溯几代。

许多讲究的、传统的人家,家里都是藏有家谱的,每到过年还是要挂家谱请家神,而以前这些是女孩子不可以近前去看的,平添几分神秘。

所谓家谱,其实就是一个中国人认祖归宗的情结所在。旧时,在全国不论走到哪里,同姓人相遇,你说出自己的名字,他们就会知道该称对方什么辈分。

人们总是想知道自己究竟从何而来,也希望知道自己的祖宗曾经如何了不起,读了之后感觉自己脸上也犹有荣耀。家谱是人类以血缘为核心亲缘关系的投影,人们希望“寻根”和“光宗耀祖”。

血缘亲疏的辨析,族群世系的认同,应是谱牒产生的根源。

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发挥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溯宗、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作为社会群体的宗族和家庭的作用。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而士族而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

家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相隔一天,龙游北乡泽随项家村,传统的“百家宴”开席。“百家宴”顾名思义,就是百姓聚百家、百家共欢宴。

村里人说,项家村祭祖仪式曾经中断近70年。祭祖仪式一个重要程序便是吟诵祖训:孝顺父母、尊敬长上、知睦乡邻、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把这两件事放在一起说,讲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

同时说明,如今的龙游农村富裕了、邻里和睦、纯朴的民风又被唤起。说过,“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两相依。

龙游越来越多的风尚民俗兴起,不正是现代社会农民奔小康之中良好风貌的一个缩影吗。

信仰,就存在于这样的乡间风习之中;文化,就跳跃于兴旺的乡土香火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