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圣张仲景治疗腿抽筋的秘方

 经方人生 2024-06-19 发布于四川

作者:程永民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12)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 四两(炙),干姜 二两。
13)芍药甘草汤方:
白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
14)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 四两(去皮,清酒洗),甘草 二两(炙),芒硝 半升。
15)四逆汤方
甘草 二两(炙),干姜 一两半,附子 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病人脉浮,汗出,很像太阳中风,但小便又次数多,心烦。这个心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津液虚的虚烦,另一种是有上热,像半表半里证的心烦喜呕。这里没有喜呕,这个是津液虚的虚烦,没有上热。微、恶寒,指脉微,有点怕冷、有点进入阴证。脚挛急,脚有点抽筋。
我们用八纲来看这个条文:
阴阳:偏阴。如果到了阴证,就可以加炮附子。如果没有到阴证,只是偏阴一点,就先不用管。
表里:表,津液虚。津液虚,需要看是单纯津液虚,还是里虚寒变成太阴病导致的津液虚。如果是里虚寒太阴病导致的津液虚就可以加干姜。如果是里没有虚寒只是津液虚,就把它定为表,补津液就可以。
虚实:这个肯定是虚的。
寒热:偏寒,恶寒的。
开方的话,这个人属于津液虚的偏阴证,身体津液少了,津液不能向下到达小腿下半身,用芍药甘草附子汤。
芍药,敛降津液下行,是一个向下的势能。炙甘草补津液,附子补能量,吃了以后,脉也不微了,人也不怕冷了,津液向下,炙甘草补了津液,芍药把能量调下来,腿就不抽筋了,病就好了。
小便数、自汗出、人体体表机能虚衰,进入偏阴证,体表不能收摄,汗一直出,小便数是属于津液虚到一个偏阴证的程度,再加炮附子也是有帮助的,芍药和甘草敛降津液,有了津液以后,就恢复正常了。
如果用了桂枝汤,把津液向体表调集。本来是阴证,用桂枝还把津液向体表调集,里边津液就更少,这个人手脚发冷,嗓子干,烦躁,呕吐。
手脚冷是津液少;嗓子干,烦躁,是津液虚;呕吐,是因为桂枝汤把津液向体表调集,肠道里的津液少了。
一般桂枝汤不是健中补津液的吗?你这个为什么用了桂枝汤,反而它是变成这种手脚凉呕吐呢?是因为这个津液虚达到一个阴证范畴,能量不够了。
这个时候肠胃虚寒,干姜首先温里,恢复肠胃运化能力以生成津液,炙甘草健中补津液。如果进入阴证范畴,加上炮附子,完全没有问题。
咽中干,烦躁,吐逆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其阳。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甘草甘姜汤,肠胃暖和了,能够运化食物生成津液,然后供应全身,手脚就暖和了。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河南通许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喝甘草干姜汤,没有一例感染。
甘草干姜汤,相当于姜糖水。我自己打了一点干姜粉,有时候晚上胃里面冒凉气,弄1小勺大约1克干姜,加点红糖冲水喝下去,干姜温里,胃里面暖的像小火炉一样。
如果到了阴证的程度,加上炮附子。
若厥愈足温者,用了甘草干姜汤,肠胃里面暖和起来,能够运化食物生成津液了,手脚暖和了,是阳证了。但脚还挛急,虽然到了阳证,但是津液就像考试刚及格60分,还没有达到优秀,90分将近100分,脚还有点抽筋,只是津液不足,用芍药甘草汤。炙甘草健中补津液,能量向下拉,脚就伸开了。
芍药甘草汤又叫去杖汤,意思是说,人上了年纪,腿脚发软,走路需要拄着拐杖,喝了去杖汤腿脚有力了,拐杖就可以扔掉了。有人有静脉曲张,在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加上活血化瘀的药,阴证再加附子,能量向下走到腿脚,瘀血去了,静脉曲张就好了。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
吃了甘草干姜汤,从太阴病转成阳明病,谵语说胡话,是肠道有积滞,里有实的淤堵,有热,淤堵牵制津液,头部津液少大脑兴奋,说胡话是在反调津液,有时还磨牙,磨牙和说胡话是头部在反调津液。
这个时候病人是什么情况?
阴阳,是阳。
表里,是里。
虚实,肠道里面有淤堵,同时津液虚。
寒热,属于热,肠道里面有实有热。
大黄、芒硝疏通淤堵,炙甘草健中补津液。虚实是虚实夹杂,肠胃有淤堵,同时津液虚,用调胃承气汤。
若重发汗,复加烧针者,四逆汤主之。
如果病人又发汗,比如用麻黄汤发汗,接着又用烧针损耗津液,这个人就真正进入阴证,手脚冰冷,甚至手冷到肘部,脚冷到膝,里虚寒严重,这叫四逆,四逆就是四肢逆冷。
阴阳,是阴。
表里,是里。
虚实,是虚。
寒热,是寒。里虚寒了,太阴病。
用四逆汤,生附子1枚,干姜1.5两,炙甘草2两。
生附子给人体补能量,打通人体经络。打通后,津液要跟上来,直接补津液,同时用干姜温里肠胃自己生成津液,这就是四逆汤的原理。
慈禧太后就是看戏时候受了风寒,腹泻不止,里虚寒去世的。如果当时有一个医生学过伤寒,开四逆汤,有可能救得回来。
四逆汤在关键的时候可以救人命。李可老中医讲,阴证病人,学生给病人开方要用附子,学生要先尝这个药,很多学生在尝附子过程中,自己的病就好了。
附子10、20、30克,超过了15克以上,建议要煮1个小时,为了安全。尝药过程,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尝药,保证自己安全。
临证上,给病人用附子,医生自己要先尝药,体会药物势能,在身体会引起怎样反应。有的医生从学校毕业以后,就没有用过附子,大黄也很少开,生石膏、麻黄、桂枝也不敢用。如果遇到太阴病,肠道淤堵,表实证的病人,就不容易治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