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毛选 | 为了前进而后退

 千山小草 2024-06-20 发布于辽宁

本文为毛选文章《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背景介绍文。

该文发表于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陷那天。

从七七事变到该文发表,前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但北平、天津、上海,还有华北最后一座大城市太原,均告沦陷。

上海失陷,南京军情告急。

小鬼子在拿下中国经济中心后,要一鼓作气打下中国政治中心,以逼迫中国投降,贯彻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

而华北更加惨烈,11月9日,太原沦陷后,华北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基本溃败,先后退到了黄河以南。

整个华北的重要城市,都被小鬼子控制了。

抗日战争一开局就是地狱难度,面对如此艰难的战争形势,教员其实也不能做啥,手里就三万多的红军主力,能做的动作十分有限。

但教员确实很了不起。

他在上海失陷后,在全国形势一团糟的情况下,并没有落井下石,痛骂老蒋的指挥到处都是漏洞,也没有指责国军打得不好。

反而是尽可能的帮老蒋擦屁股。

这篇文章从其客观作用上来看,一方面是为了自我警醒,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给国民党的军事失利找补。

但找补的方式,并不是说日军很强大,确实不好打。

而是尽可能地把军事失利对中国抗日信心,造成的巨大冲击,消除到最小,重振国人信心。

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中,教员对形势的判断,并没有集中在,分析当前的形势有多糟糕,也没有讲战争有多么艰难。

教员一上来就讲,“我们赞助一切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抗战,即使是片面的抗战。因为它比不抵抗主义进一步,因为它是带着革命性的,因为它也是在为着保卫祖国而战。”

这话是给国民党站台的,你们已经很棒了,值得一声夸赞,但还有很多不足。

不足的地方在于,单靠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其结局一定要失败。

要转变到全面抗战来,要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才能打败敌人。

看到没有,在国民党最难堪的时候,教员并没有拆台,而是从团结的角度出发,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在关键时刻,绝不干亲者痛仇者快,有损国家利益的事。

此外,教员提出的任务,也不是说在军事上如何如何,对于只有几万人的红军来说,说这样的话就是放空炮。

教员制定的任务,是打退即将出现的两种投降主义。

一种是党内阶级对阶级的投降主义,另一种是国内民族对民族的投降主义。

教员这个人的眼光和格局实在太厉害了,对于事物的发展,洞若观火。

教员很清楚,当下最急需解决的是抗日信心问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国军都以惨败收场。

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上海都丢了,南京眼瞅着马上也要丢。军事上这么惨,形势如此不好。

在这个节骨眼上,必然会有很多人被吓破胆,开始往汉奸卖国贼的道路上转变。

所以上海一失陷,教员立马就开始打补丁,给国军的军事失利找补,强调当前的任务是反对投降主义。

国民党那帮人,处理淞沪会战的残局都够费劲的,宣传口也只顾号召抗日,没有认识到当前最危险的是投降主义。

这个任务,教员代表延安自觉承担下来了。

读毛选 | 为了前进而后退

果然不出教员所料,汪精卫那帮人组建的低调俱乐部,天天就琢磨着如何投降。

最后汪精卫叛变,在南京组建伪政府,成了最大的汉奸卖国贼。

而教员这篇文章发表没多久后,王明也回国了,带着一帮人开始朝着阶级对阶级的投降发展。

党内和国内的情况,都被教员算到了。

你不服不行。

教员的反应为何这么快,这么精准?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教员讲:“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天下的事,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想这样,偏一下子办不到,等转一圈回来,事情恰又办成了。”

为了打败小鬼子,先处理内部的投降主义,就是体现了这一思想。

如果你的目光,全都死死盯在敌人身上,始终都在想着如何打击敌人,赢得战争。

那你反而无法打击敌人。

拳头直挺挺的伸出去,是打不了人的,先收回来,才能对敌人重拳出击。

下面我们聊聊,上海和太原失陷,为啥会对抗日信心造成如此大的打击。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第一次大的会战。

这场战争的结果,对于日后中日两国的战略展开和实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很早之前,我读这段历史的时候,一直没搞懂老蒋为什么要在上海开辟战场。

如果说淞沪会战是小鬼子主动挑起的还能理解。

毕竟上海、南京都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

拿下这些城市后,有助于日本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

吊诡的是,国民党却说淞沪会战是他们主动求战的结果。

多年后,蒋经国接受采访时,还给出了一个看起来很高大上的理由。

他讲,国民党发动淞沪会战,主要战略意图是为了更改侵华日军的进攻方向,使其由原本的自北向南的攻击方向,转变为自东向西。

开辟上海战场,就能将日军主力从华北吸引到华东来,解除日军沿平汉线南下武汉,将中国东西部一分为二的威胁。

在上海死战,以避免日军一路南下,全歼国军主力。

后来湾湾那边的学者,把这个观点搞成了一本书。

得出结论,淞沪会战虽然伤亡惨重,却成功完成了战略目标,是胜利的,是蒋介石的一手妙棋。

听起来是那么一回事,也挺高大上的,但细细一琢磨,其实问题挺多的。

我们先来看,中日双方的军备情况。

1937年的时候,日本现役部队有38万人,但算上预备役和后补部队,却有两百多万人,海军一百九十多万吨,飞机两千七百架。

反观国军,总兵力虽然达到一百七十多万人,但补充兵力只有五十多万人,海军十一万吨,红军也只有三百多架。

此时,小鬼子正沿着平汉路南下。

海军和空军实力悬殊如此之大,但凡会算数都晓得,在上海开辟一个新的战场,以决死的态度跟小鬼子干一架,是不理智的。

老蒋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这点道理他不会不懂。

七七事变前,老蒋便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

南京靠江,离上海也很近,,而小鬼子又有海军优势,一旦从海上打过来,不管你还不还手,都很被动。

所以他老早就考虑迁都,以避开这个危险的前途。

一开始决定暂时迁到洛阳办公,然后在西北打造抗日中心。

1932年,第一次上海事变,也就是一二八事变发生后,老蒋就在日记里写到:“余决心迁移政府于洛阳与之决战...否则随时受其威胁,必作城下之盟也。”

1月30日,国民政府就发布了《移驻洛阳办公宣言》,表示“政府为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不受威胁,决定移驻洛阳办公。”

老蒋又考虑到西北靠近苏联,还是有点迟疑,虽然在西安搞了一阵子建设,但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后来红军长征,老蒋的中央军跟着红军屁股后面,进入了西南地区。

那段时间老蒋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飞来飞去,多次考察,最后看中了四川,准备把四川建设为战时的政治中心。

可见,老蒋很清楚,如果抗日战争一开打,上海、南京那一带是很危险的,小鬼子的海军占据绝对优势。

另外,上海和浙江一带是老蒋的核心地盘,上海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还是首都南京的要冲,上海一旦有事,南京自然难以幸免。

不管怎么看,在老蒋没有把华东一带搬迁完之前,是不会在这地方跟小鬼子硬碰硬的。

话又说回来了,你要是早点把这块有价值的工业和人员都撤到了大后方,也就没有必要跟小鬼子在上海这块地方死磕了。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但你也不至于把老婆孩子都送出来吧?

再看淞沪会战开始前,老蒋的布置。

华北开打后,小鬼子在上海的虹桥机场搞事,老蒋下了一个命令:

(一)令张治中率领第87、88两师于11日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推进,准备对淞沪围攻。

(二)令蚌埠之第56师星夜开赴苏州:由张治中指挥。

(三)令海军阻塞江阴水道。

满打满算三个师,加起来一共几万人,这明显不是要大干一场的节奏。

只能说明,老蒋对上海确实够重视,在小鬼子刚闹出一点动静的时候,就主动派了几个师去解决问题。

随后老蒋又给华中的部队发电: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于规定同一时间内,将敌在我国华中地区以非法所强占之各据点实力扑灭之。

(一)国军于华北抗战初期,奇袭扫荡上海敌之实力,而后则确实占领之。

(二)上海当轴应充实宪警之力量,俾能协助国军扫荡上海敌人之潜势力。”

这充分说明,老蒋一开始的想法,就是想把上海的后患解决掉,以免小鬼子从这个地方登陆,后院起火。

结果张治中那边没能压住小鬼子,反倒被小鬼子站稳脚跟了。

张治中还是比较给力的,但老蒋跟何应钦这帮人,根本没有给张治中配足用来攻坚的重火力,事先就没有想到这一茬。

小鬼子采用了最新材料修建防御工事,普通炮火很难击穿。

张治中拼了命攻,都攻不破。

读毛选 | 为了前进而后退

随后,国军和侵华日军都开始往淞沪战场加注。

一个想快速把后院的火灭掉,一个要加大火势。

“8月20日。蒋介石颁发命令……张治中负责的淞沪战场,一下扩大为战区,并迅速增加兵力达三十万。”

“9月上旬,将驻扎于大连的天谷支队、台湾的重藤支队增调上海;九月中旬,又向上海增派第三、第九、第十三、第一零一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一个旅团,野战重炮兵一个连队,迫击炮兵一个大队和飞行团等部队。”

从事态的发展来看,明摆着是小鬼子在上海打开了口子。

而上海又如此重要,导致老蒋不能放弃,只能坚持调兵去堵,以抢占转移时间。

而湾湾那边说什么淞沪会战是老蒋的精妙布局,是为了吸引敌人重兵,改变侵华日军的进攻方向。

怎么看都像是事后找补,强行挽尊。

看局势发展,反倒是小鬼子成功在南边打开了口子,给华北的小鬼子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看接下来的战局发展就清楚了。

1937年九月,太原会战爆发,1938年初,徐州会战爆发。

北方的这两场大战,均已失败而告终,而且徐州会战时,国军的军心明显出了问题,几十万大军被南下的小鬼子追着打。

由于那个时候南京已失陷,长江已经不是中国人用来保卫国家的天险了,反倒成了小鬼子的有利条件。

随后从上海登陆的小鬼子进攻武汉,而从华北南下的小鬼子又长驱直下。

这导致徐州会战的几十万大军退无可退,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不得不掘开黄河花园口,延缓敌军的进攻节奏。

读毛选 | 为了前进而后退

可见,上海失陷的后果很严重。

明眼人都清楚,太原和上海先后失陷,一南一北的关键大城市,都被敌人拿下了,意味着整个抗战形势变得异常艰难。

尤其是上海失陷,对国人的打击太大了,不论是军事上,还是信心上,打击都太大了。

这点事,教员看得非常清楚。

队友的战斗力确实有点差,局势被搞得一团糟,但教员并没有抱怨。

在上海失陷消息传来后,教员立即就从延安发出了指令,一刻都没有耽搁。

一面安排反对两种投降主义的任务,指出当下我们应该要做什么;

一面指出抗战失利的问题出在哪,点出中国的优势在哪里,以挽救被击毁的抗日信心。

这就是教员,一个总能在危急时刻站出来抗住事的人。

要向教员学习。

去做那个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当个只会辩个输赢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