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庆勇医案(一四七):脉证合参治愈失眠伴头痛半月案

 火帝养生_WSH 2024-06-20 发布于云南

Leah,女,45岁,初诊日期:2017年2月16日。

主诉:失眠伴头痛半月。

现病史:患者半月前出现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睡眠浅,同时伴有头痛,精神状态渐差,(其为菲律宾佣人,本科学历,雇主为某机关单位领导,在我处治疗甲亢效佳)由其雇主引荐而就诊于我处。

刻下症:失眠,入睡困难,易醒,睡眠浅,头痛,神疲,周身疼痛,口干口苦,往来寒热,昨夜盗汗1次,纳欠佳,二便可,面色偏暗,少华,舌苔黄厚,六脉弦,双关满。

方证辨证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六》云:“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笔者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本案中患者主诉失眠、头痛,六脉应手而弦,小柴胡汤原文立刻呈现于胸,当问及是否存在一阵凉一阵热时,患者眼泪夺眶而出,笔者诧异,后得知,患者因惊讶于医生对自己的症状了如指掌而激动落泪。根据方证辨证,该患者口干口苦、往来寒热、脉弦,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故辨为小柴胡汤证。

诊断与治疗

诊断:失眠 小柴胡汤证。

治疗:方用小柴胡汤。

柴  胡24g,大  枣12g,清半夏12g,生姜15g,党  参12g,黄  芩9g, 炙甘草9g。

5剂,水煎服,代煎,1剂出2袋,早晚各1袋。

二诊:患者诉服用1剂药后,失眠明显好转,服用2剂药后,口苦已无,往来寒热感明显减轻,5剂药后,头痛仅有轻微感觉,综合舌脉症状,原方加量及增减以固疗效。

按语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说:“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半夏半升,洗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瓜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瓜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卷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六》:“病有在表者,有在里者,有在表里之间者。此邪气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证……或中风,或伤寒,非是伤寒再中风,中风复伤寒也。经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谓或中风,或伤寒也。邪在表则寒,邪在里则热。今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是以寒热往来也……邪初入里,未有定处,则所传不一,故有或为之证……”观成氏言,知小柴胡汤证,其邪在表里之间,伤寒或中风皆可传至其间,或表或里而成往来寒热及诸或为之证。

清·汪莲石《伤寒论汇注精华·卷一之中·辨太阳病脉证篇中》:“五脏之经俞在背,主太阳;五脏之气由胸而出,亦司于太阳。太阳之气运行于皮毛,从胸膈而出入。盖胸乃太阳出入之部,胁为少阳所主之枢。柴胡根生白蒻,香美可食,感一阳之气而生;半夏气味辛平,形圆色白,感一阴之气而生;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滋补中焦之气,而横达四旁;黄芩气味苦寒,外肌肉而内空腐,能解躯形之邪热。正气内出,邪热外清,此运枢却病之神方也。”太阳为表,少阳为枢,小柴胡汤诸药相合可内托正气外出抗邪,外清邪热以防内侵,扶正祛邪,运枢却病之神方。

笔者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以上症状不必悉具,但见一症即可考虑用小柴胡汤。本案中患者口干口苦、往来寒热、脉弦,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故用之以和解少阳。

本案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本案患者以失眠头痛就诊,脉症合参,初步拟用小柴胡汤,再根据条文及小柴胡汤方证辨证要点,确认可投此方。本案提示我们,临床上,若能熟练运用多种辨证方式,遣方用药能更加精准,能更接近“效如桴鼓”的境界。

方证总结

✦ 小柴胡汤的方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