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产品卓越:世界一流企业的成功密码与关键驱动力→

 混改风云 2024-06-20 发布于北京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819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根深叶茂,本固枝荣,企业之基,世界之巅。

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企业的发展理念。企业如同一棵大树,其根基深厚,才能支撑起繁茂的枝叶;其主干坚固,才能使枝干茂盛,开花结果。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产业研究院 石友山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就是它的根基,是支撑企业不断成长,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产品是一家企业发展的基础,世界一流企业必定有世界一流的产品。

现如今,激励的市场竞争不断压缩着企业的发展空间,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之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如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保持长久不衰,是所有企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必须深思的问题。

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胜出,想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就得打造一流的产品,做到“产品卓越”这四个字。“卓”是杰出和优秀,代表着超越一般水平;“越”是超越和跨越,代表着突破和前进。所以,“产品卓越”就是要求产品不仅质量上乘,还要在创新和提升上永无止境。

如何做到“产品卓越”?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确保产品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有以下六方面思考供大家参考:

“产品卓越”并非偶然,而是创新驱动的必然结果。世界一流企业深知,唯有通过不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持续创新,才能打破常规,引领潮流。

世界一流企业持续打造创新引领型企业,通过建立高效的研发体系,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确保产品在性能、体验上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以苹果公司为例,其自诞生之初就坚持创新,不断推出颠覆性的产品。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和Apple Watch,苹果公司的每一款产品都引领了行业的潮流,成为了消费者追捧的对象。

正是凭借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苹果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企业之一。

那么,企业要怎么才能实现产品创新呢?

一是要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员工是创新的主体,企业需要鼓励员工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

二是要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和实验室,做好研发的后勤保障工作,为产品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是要持续关注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策略,从外界学习创新,避免闭门造车,确保产品始终走在行业前列。

质量是产品卓越的基石,没有过硬的质量,再好的产品也难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世界一流企业将质量视为生命线,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保障产品品质。

以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BMW)为例,宝马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理念、制定了严格的管理标准与流程,保证每一款交付给消费者的都是高品质的豪华产品,其以高标准的制造质量和工程设计,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信任。

在宝马的iFACTORY战略的指引下,宝马致力于以数字驱动质量管理创新,其聚焦于“精益”、“绿色”和“数字化”,这不仅是宝马高质量体系的达成途径,也是宝马深刻理解我国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那么,企业要如何保证产品高质量呢?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让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处于“高质量”监管中。

二是要加强质量检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质量风险,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是要注重员工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使“高质量”成为每个员工的本能思维,在企业文化和生产体系中处处流淌着“高品质”的血液,为产品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用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必须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用户为导向来打造卓越的产品。

卓越的产品不仅要在技术和质量上领先,更要深刻理解用户,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和创新。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等手段,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将用户导向贯穿于产品开发的每一个环节。

以华为为例,其一直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其所有的流程、组织和经营管理体系的建设原则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对标客户、贴近客户、匹配客户,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从智能手机到平板电脑再到智能家居等领域,华为都凭借其精准的产品定位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那么,企业要如何实现用户导向的产品定位呢?

一是要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以及竞争对手的产品特点,在产品上提供与之相应的功能满足这些需求,快速地提升产品的用户价值。

二是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收集用户反馈和建议,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变化,不断改进优化产品设计和功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三是要注重产品体验和售后服务的提升,确保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得到良好的体验和服务,建立产品的消费者忠诚度。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老旧产品终将被新兴产品替代,企业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和经验来提升自己的产品竞争力。

卓越的产品不仅要在当前市场中取得成功,更要眺望未来市场。企业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超越。

以国家电网为例,作为我国电力输送和分配的主要承担者,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始终保持着对行业新技术和新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学习适应能力。

其通过调整集团组织架构,将部门划分为综合管理、专业业务、监督保障三类部门,将下属机构划分为管制业务单元、新兴业务单元、金融业务单元和国际业务单元,从组织层面强化对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的保障,其成功推出了一系列性能出色、稳定性高的智能电网解决方案和新能源服务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因其卓越表现而获得了消费者的普遍认可和好评。

那么,企业要如何实现持续学习并推动产品的自我超越呢?

一是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学习机制,通过内部培训、外部交流、知识分享等方式,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加强与行业内外优秀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推动产品的不断升级和创新。

二是要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开放的企业文化和培训激励机制。灵活调整组织结构便于企业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开放的企业文化能够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改进建议,培训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和企业的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产业链中,没有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环节,企业也不需要“单打独斗”。企业必须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各方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卓越的产品和互利共赢的生态系统。

中国移动通过与国内外的设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了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创新,再结合自身创新基础,形成了“一体五环”的科创体系:

图:中国移动“一体五环”科技创新

五环中的第四环是“合作环”,中国移动通过开放合作,汇聚1300余家合作伙伴,构建了自己的“朋友圈”,通过合作共赢,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保障产品的持续创新和优化,共推产业发展,助力产品卓越。

那么,企业如何实现合作共赢,构建产品卓越的生态系统呢?

一是理念,企业需先建立开放合作的心态,认识到单打独斗难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树立共赢的理念。

二是选择,合作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合作是一个取长补短的过程,选对了,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产生“1+1>2”的效果。从产品出发,企业可以选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组织、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

三是方式,选择何种方式进行合作也尤为重要,如果是“链长”企业,得发挥“头雁作用”,做好合作的领导者,帮助产业链补链、延链,把蛋糕做大,把产品做好。

如果是产业链成员企业,则可以通过战略联盟、资源共享、技术合作、共同研发等方式,与产业链各方共同成长,补足自身产品的短板,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全球化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企业需要做到全球本土化,即“全球化的思想,本土化的操作”,将其全球化的视角和本土化的智慧相结合,当一个产品融入多个当地市场后,那么这个产品就已经离全球化不远了。

以海尔公司为例,从1991年大规模出口开始,海尔便以自主品牌进军海外,到如今,海尔已经连续多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

在这一过程中,海尔贯彻“本土化研发、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三位一体”战略,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打造全球本土化产品,以产品本土化推进产品国际化。

海尔不仅解决了全球不同地区市场对产品品质、产品标准以及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要求,而且还提出了人单合一模式,能够跨文化、跨地域地激活每个人的创新性,加速了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卓越的产品不一定做到全球有名,但全球有名的产品必定卓越。企业要如何做到全球视野和国际布局呢?

一是要准备,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和偏好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和文化习惯,才能“有备而去”。

二是融入,加强与当地合作伙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开发符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更快地了解当地市场,降低市场进入的风险。

三是持续,注重跨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确保企业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结而言,企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就得从产品做起,不断进步,追求卓越。这样,企业才能像一棵根基深厚的大树,不仅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还能不断成长,最终达到"世界之巅"。




混改风云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