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至三庚,数头伏

 炯胜易 2024-06-20 发布于浙江

2023年三伏天时间表(共40天)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图片

伏天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

        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入伏是怎样推算出来的?

  冬至当日九,夏至三庚伏

意思是说:冬至的当天就算入九(到了数九寒天的日子),而夏至再过三庚才入伏(到了酷暑难耐的大热天了),“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日,从第三个“庚”字日起便是入伏,到第四个庚日共10天为初伏。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

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为一个循环,故称60花甲子。

        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夏至开始,数到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

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每年都不一样(每年的天数都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并不是固定的日期),故“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为20~29天之间(假如某年的夏至日是辛日,也就是庚日的第二天,那么要过29天才到第3个庚日,而假如某年的夏至日就是庚日,那么只需再过20天就到第3个庚日了)。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

三伏是一年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

       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

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三个庚日后数到第四个庚日是初伏,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是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

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6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图片

伏,是避暑之意

从夏至开始,逐渐昼短夜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当然,要知道哪一天入伏,就要知道农历每天的甲子日,推算出夏至是什么甲子日,就能推算出哪一天入伏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细细品味,真的意境幽长而合乎情理,可称经典,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慧和睿智。

那么入伏后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

1.晚睡早起

夏季易晚睡早起,可略微推迟入睡,早起,中午尽量小憩片刻,有助缓解疲劳,心神安宁。因暑热外蒸,毛孔大开,风寒易入侵。因而尽量避免阴冷之地过夜,避免风扇、空调直吹,以防寒气入体。

2.控制运动量

夏季运动量不宜过大、剧烈,应以运动后少汗为宜,因出汗过多会损伤心阴。

3.调节心情

盛夏酷暑,人易闷热不安、困倦烦躁。所以应调节好心态,避免因焦虑、紧张影响正常生活,好的心情才能有一个好的身心。

4.饮食宜清淡

入伏补养,天气炎热、排汗过多,昼长夜短,因此能量消耗大,需要有合理饮食来支持,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补养”。三分荤七分素是个不错的选择。

5.勤于换衣

夏季乃暑热之邪当道,皮肤疏松,汗液排泄。在注意防晒的同时减少穿衣不注意防晒,更会让皮肤吸收热量。

6.吃点辣,多喝水

补水就不多说了。夏季尽管天气热,但我们也可以补充一些辛辣食物,如萝卜、姜等。它们具有活血行气、通窍化湿之功效。肺气不足之人,可以注重调理。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也是生津开胃的佳品。

需要注意的就这几点,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也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中医中的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以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图片

适应症

三伏贴适用于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咽炎鼻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

禁忌症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不适宜三伏贴治疗。

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治疗。 

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容易引起感染,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治疗方法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在三伏天贴敷,属季节性疗法。“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于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贴理论根据是中医的“冬病夏治”理论。

三伏贴疗法,对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以减轻冬季气喘发作的程度。

注意事项

1、贴敷时间宜在晴天上午,一般成人贴敷6-8小时,儿童2-4小时。根据个体差异,贴敷时间也可以做适当调整。贴敷期间,慎食辛辣、海鲜、羊肉、蘑菇等发物。

2、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

3、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4、尽量保持涂药处的干燥,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吹。在贴敷期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不要吃高蛋白、虾蟹类海鲜。贴药当天不能游泳,4-6个小时内不要洗冷水澡。

5、建议接受冬病夏治的患者要在饮食、生活上有所节制,不要贪凉。要远离空调,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还应少吃冷饮,冷饮不但伤及脾胃,还可使沉积在体内的寒气凝滞,影响疗效。 

6、三伏敷贴不是治疗慢性病的特效药,不能完全替代其他治疗,原来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不要盲目减药、停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