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十二大劲只练这一式就够了——从熊氏和流行易筋经对比

 万里河山一杆称 2024-06-20 发布于广西

最近有练习传统武术的朋友,感觉身体不舒服,浑身没劲。

我建议他练习易筋经十二大劲。

这就遇到一个问题,练哪一式起步?

因为,易筋经十二大劲要求一式练习熟练才能练下一式,因此需要选定起式而起式练法有两种:

一种是传统易筋经十二大劲,周守儒版以及周稔丰教授梳理的版本第一式都是左右按掌翘指;

而熊氏易筋经第一式则是握拳翘指。

易筋经十二大劲只练这一式就够了——从熊氏和流行易筋经对比

一、周守儒版第一式练法

1.要义:

静处面向东立;

静虑凝神;

通身不必用力。

2. 练法:按掌翘指

面向东方,肩宽站立,身体端正,目微上视;

两手下垂,自然屈肘,掌心向下,指尖朝前;

默数一起,呼吸一次,掌跟下按,指尖上翘;

连续不断,默数49,掌想下按,指想上翘。

3. 注意事项:

特别需要注意,掌下按和指上翘都是微微用力,全凭意念,尽量手不动,数第二次(或一个呼吸)劲力不松,想掌下按指上翘。

先练够9次,再18次,再27次,再36次,再49次。

这个过程至少持续2周。

第一式达到“自觉心思法则俱熟,方行第二式”。

易筋经十二大劲只练这一式就够了——从熊氏和流行易筋经对比

二、周稔丰教授优化第一式练法

周稔丰教授对周守儒版进行了优化,降低了难度。主要优化如下:

1. 动态按掌翘指:周稔丰教授增加了一个预备式,肩宽站立等与周守儒同,两臂微屈按体两侧;然后第一式从预备式利用两臂下伸展,同时用气力下注,配合吸气,十指上翘,掌跟下按同时脚趾抓地。略停片刻。配合呼气,放松手指,提前掌根,恢复自然屈肘按掌预备式。这是一个动态过程。一翘一按,再放松为一次,从9次增加到49次。

2. 增加了十趾抓地:周稔丰版增加了按掌翘指时,两脚脚趾抓地。这和周守儒版不同,周守儒版身体不动,自然站立,不用力,自然不需抓地。

3. 呼吸不同:周稔丰版采取按翘徐徐吸气,放松提掌跟呼气。与周守儒版差别较大,主要是周稔丰采取了放松动作,而周守儒版采取劲力一直增加,不松紧。

因此,周稔丰版属于简化方法,更易操作。

易筋经十二大劲只练这一式就够了——从熊氏和流行易筋经对比

三、熊式易筋经第一式练法

熊氏易筋经第一式练法其实是传统易筋经第二式,因此难度更大。熊氏易筋经第二式为传统易筋经第一式。

练法:

肩宽站立,眼睛平视,牙关咬紧,口微张开,舌抵上腭,两手垂侧;

两手握拳,大指贴腿,呼吸一次,紧拳一次,大指上翘;

不要放松,愈握愈紧。

初学9次即放松,逐渐增加可以连续81次紧拳。

需要注意,两手握拳是四指握拳,大拇指分开,如同点赞姿势。

握拳不能过于用力,用力则气不贯。

紧拳是配合呼吸,吸气再呼气然后紧拳,此紧拳意念超过实际动作,不是使劲用力扣手心,那样会受伤。

四指不能留长指甲。

练深呼吸不可牵强,如觉疲倦即须调息后乃再继续。

易筋经十二大劲只练这一式就够了——从熊氏和流行易筋经对比

四、到底该如何选择?

其实整体而言,就两种练法,一是左右侧按掌翘指,一是握拳翘指。

相对而言,按掌更简单。

因此,建议初学者用左右按掌最为合适。

对于有一定武术基础的,感觉按掌没有感觉的,可以用握拳。

此外,建议用周稔丰教授方法,呼吸一次按掌翘指,然后放松;再继续按掌翘指,可连续做到18次甚至49次。

其实,即便这种紧一次就放松,也可以增加气力,恢复元气。

然后,用周守儒连续紧49次法。

这样练习会更容易掌握。

易筋经十二大劲只练这一式就够了——从熊氏和流行易筋经对比

卫昌国学

2024年6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