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水洗铧,家兴人发”,这样的人居环境,真的能家兴人发吗?

 关山听风 2024-06-20 发布于湖南

“二水洗铧,家兴人发”这句话,是在农村流传较广的俗语,也是一句古老的俗语,通常被纳入风水方面的俗语,指的是居宅、村镇、城市居住环境地形,也指阴宅(墓地),的选择之地形。

那么“二水洗铧”,指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地形呢?

“二水洗铧”中,“二水”,通常指的是两条河流、溪流和水源相汇,“洗铧”,指清洗或冲刷犁铧。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二水分别从隆起像犁铧之地的两侧,清洗或冲刷而过,并在该地的尖相汇,形成种三面环水的半岛地形。民间把这种地形称之为“二水洗铧”。

古人认为,如果在这种地方建房,建村镇,建墓地,就会“家兴人发”,“家兴”即家庭兴旺,“人发”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家里人丁兴旺,另一层意思是家里人在事业上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另外,古人还认为,如果老人的墓地选择在这样的地方,也会“家兴人发”,主要是古人认为,阴宅和阳宅的选址,道理相同。

从城、镇、村的选址方面来说,古人对村镇、城市的选址也非常重视,他们认为,如果城镇的城址选在“二水洗铧”的环境中,这座城镇也会人杰地灵,兴旺发达。

那么,这句俗语,果然如古人所说的这样吗?下面就来解读一下这句俗语。

其实,这是一句在民间争议比较大的俗语。争议的焦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对“铧”的不同理解,因此,他们对地形也就有了不同的描述。二是对“二水洗铧”地形优劣,历来说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一、铧的不同解释

铧,现在汉语中的解释一般为:“犁的主要部件。安装在犁的下端,用来翻土的三角形铁器。”这种解释一般指北方的犁,分为尖嘴状或者圆嘴状,又称犁铧,都指翻土的三角形铁器。

在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通常来说,铧是犁的主要部件之一,但不是指翻土的三角形铁器,而是三角形铁器后面的斜装的铁板,叫铧板,而三角形铁器叫犁头,两者的组合才叫犁铧。

二、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二水洗铧”

传统农业生产中的“二水洗铧”,主要是在种水稻的地区,只有犁水田时才会出现这种现象。

水稻田犁田时,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初犁,也就田里的泥被水泡软,但田里没有关水,或者水不多,犁头翻开的泥巴,通过铧板的作用,一律往一边翻,把犁过的地方与没有犁过的地方分开,以便不出现遗漏。这种犁田方式,犁头在泥土里,时隐时现,只能清楚看到翻土的铧板。因田里没有水,或者水很少,一般不会出现“二水洗铧”的情况。

另一种是复犁,也就是经过初犁和初耙后,田里灌上水,犁第二次或第三次。水稻传统种植式,犁田用的是牛力,一般要经过三犁三耙后,才可以进行插秧。这种犁田方式,犁头完全没入水和泥土里,只有铧板部分露出水面。随着牛拉犁前行,田里的水就冲洗着铧板。“二水洗铧”指的就是这种犁田方式。

三、民间对“二水洗铧”地形的不同解释

由于不同地方,对“铧”字的不同理解,民间也就出现了对“二水洗铧”的不同解释。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是“二水洗铧”指两条河流或水源汇聚时,冲刷或清洗了像农具“铧”的地带。这种两水相夹的地带,大致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呈犁头状的三角形,另一种类似铧板状的U字形或弯月形等。

二是“二水洗铧”指一水曲抱一种类似铧或铧板状的地带,形成一个三角形或U字形、弯月形等的半岛地带,古代别称为“一水纡蓝”。

四、“二水洗铧”地形优劣之说

在民间,民众“二水洗铧”地形的优劣,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古人认为,“两水相夹必有气”。这里的“气”,古代称为“气脉”,本是指人的血气与脉息,这里被引申为大自然中的生气,又被古代拓展为财气和人杰发灵之气。

在这样的地方建立村镇或者城市,就意味着村镇或者城市,人口兴旺,市井繁华,人才辈出。

从大的方面来说,这主要是因为古代陆路交通不发达,尤其是山区的陆就更难行,所有的货物需肩挑背扛,水路交通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二水洗铧”往往水往发达之地,有的是水路交通的枢纽,有的则是水运中转码头,由些形成一定规模的集镇或城市。这种地方往往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经济发展了,教育随之发展,所出的人才也就多。

从小的方面来说,处于“二水洗铧”之地的村庄、家庭,往往处于河谷之地,由于河谷地带灌溉便捷,农业大多能够旱涝保收,所以古代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通常处于河谷地带。有了好的经济收入,村庄和家庭也就重视教育,教育上来了,也就容易出人才。

因此,民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二水洗铧”之地,是“家兴人发”的人居环绕,同时,也是安葬先人的好地方。

第二种说法,民间认为,“二水洗铧”之地,“二水交相割洗,不能聚财聚气”。

持这种说法的理由有两点。一是“二水洗铧”之地,往往是地势比较底洼的地带,一旦江河洪水暴涨,就会淹没和冲毁家园,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二水洗铧”之地,在古代战乱年代,往往是兵家必争之地,因这种地方三面环水,一旦陆一面被乱军攻破,村镇和城市的普通百姓无处可逃,无法躲避战祸兵燹。

民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二水洗铧”之地,未必是适合人居地方,居住在样的地方,或者把先人葬在这样的地方,未必能够“家兴人发”。

除了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外,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观点,这些人认为,“二水洗铧”之地,只不过是一种名称而已,地方好不好,不能只图虚名,要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文、交通、地形地貌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理性考量。

对以上三种不同的说法,作者本人偏向于最后一种说法。我们现在解读传统俗语,特别是风水方面的俗语时,这理性而辩证地对待。

传统俗语的产生,虽然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大多数俗语是前人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但其中也有一些俗语,不乏有以偏概全,这就需要我们科学的态度,认真加以甄别。本文解读的这句老话就属于这样的俗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