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世道难,人生苦,美食终不相负

 陌上看花bkl7zy 2024-06-20 发布于江西
苏轼身上,有着很多的标签,而最接地气的,莫过于吃货标签了。苏轼爱美食,热衷于人间烟火。

而他对于美食的热爱,又何尝不是对于生活的认真,对于人生的释怀呢?不管面临怎样的际遇,都不耽误苏轼干饭,能吃就是福,至于别的,且随缘,又何必强求呢?

苏轼的人生态度,在他对美食的态度里,一览无遗。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猪肉颂》

苏轼是一个肉食主义者,对于猪肉,他是没办法抗拒的。虽然被贬到黄州,但是他很快发现,黄州这个地方,出产好猪肉。对于猪肉的做法,他也有着自己的心得。把炊具洗干净了,少放一些水,慢慢地煮,时候到了,它自然风味鲜美,又好消化。黄州这里猪肉便宜,贵人们不喜欢吃,而老百姓又不会煮,还有谁比苏轼更懂得猪肉呢?早晨起来,先干两碗猪肉,吃得饱饱的,万事足矣。
苏轼对于美食的热爱,是根本藏不住的。吃喝乃人间头等大事,爱上大千世界,先从爱上美好的细节开 始。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寒具诗》

什么叫寒具呢?就是馓子,纤细金黄,香喷喷的,提前炸好了放在那里,寒食节时,便可以取来吃,不必生火。看那纤纤的玉手啊,搓出了洁白细长的馓子,再放在油里炸作金黄色,便可以出锅了。那环状的馓子,扁扁的,细细的,就像是美人夜里睡着了,一不小心,压扁了手臂上戴着的金镯子。真是大放异彩,香气扑鼻,更让人垂涎欲滴!

图片

就算是被流放,在人生的低谷期,苏轼也从来不会放弃自己,更不会颓废,觉得世界一片灰暗。他总是能留意到,当地的美食,迅速地,为自己加油打气,补充能量。这样的心态,让他像极了不倒翁,摇摇晃晃,却又潇潇洒洒,永远不被打倒。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初到黄州》

自己都觉得好笑,这一辈子啊,为了糊口四处奔波忙碌,到老时却发现,所谓的事业,居然不过是荒唐。来到黄州,长江环绕城郭,江中出产肥美的鱼,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竹木,春来时飘散阵阵笋香。我是一个被贬逐的人,自然不妨员外安置。按照诗人的惯例,照旧要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于政事毫无见地,却还要耗费官家的奉䘵,领取压酒囊,但惭愧归惭愧,酒还是要喝的啊!
春天到来了,用食物来迎新春,心中充满了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一路向前,不管人生路如何艰难,只要有希望,春天就在眼前,一切皆有可能。

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衰草雪漫漫。
——《送范德孺》

东风裹挟着料峭的寒意,准备好了青蒿和嫩黄的韭菜,装成春盘,迎接好时光。想着千里之外的庆州,在层层山峦之中,仍然没有春天的影子,傍晚时笼罩着愁云惨雾,处处是枯黄的衰草,而大雪漫漫,像要将世界吞没。春天虽然还有些早,但吃过了春盘,也算迎来了春归,一步步走下去,春光也会越来越浓,春暖花开,指日可待啊。

图片

苏轼的人生态度,在一场春日的野炊里,说得明明白白。“清欢”二字,胜过世间所有。而这个道理,也许有过一些经历的人,才能渐渐领会。繁华万千,终会归于平淡,轰轰烈烈,也会被一日三餐所替代。不如从平淡里,寻得人生的乐趣,知足才能常乐。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斜风吹来了细雨,天气还有些寒冷,淡淡的烟雾,笼罩着稀疏的柳树,雨后放晴,沙滩上是一片明媚风光。清河和洛河汇入淮河,漫漫流淌,消失在远方。野炊开始了,茶是不可少的,好茶浮着雪白的乳花,多么诱人啊,春盘里装上了现采摘的野菜,绝对绿色营养。这已经足够了啊,人间最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啊!

苏轼眼中的生活,是带着烟火气息的,富贵名利,不是他的追求,而最动人心的,还是饭菜的香味,洒脱的人生。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更能发现,尘世的乐趣,世间各样的风光。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也知道我要出门游山去,所以善解人意地吹断了檐下的雨滴。雨后放晴了,岭上的晴云,就像是戴着丝棉的帽子,而树梢上初升的太阳,好似挂着一只铜钲。路上的风景实在是好,竹篱笆太短,野桃花已经探了出来,而溪边的柳树自在摇曳,映着清澈的水波。西村的人家,应是最快乐的,煮着芹菜,烧着春笋,做好了食物,就赶紧送向田间地头,这正是春耕的时节啊!诗人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不由得也陶醉了。

图片

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都有不同的美食,世界如此美好,作为一个吃货,还有什么烦恼呢?苏轼被流放了很多地方,也吃遍了大江南北,从这一点来说,倒也不亏。

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
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三》

湖中生长的菱角和白芡,都不用花钱,就可以得到。水中的青菰就像包裹在绿盘里,也多得很哪。忽然回忆起在会灵观品尝新谷之事,如果要滞留江海之上,可是要好好吃饭,保重身体。水乡的特产如此多,上天也确实待人不薄啊。

对于苏轼来说,最抗拒不了的,就是美食的召唤。就算头发花白,依然不改吃货本性。

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
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
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
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
——《豆粥节选》

晨光之中,千顷芦花洁白似雪,不远处的茅屋屋檐上,升起了缕缕炊烟。舂好的米洁白似玉,而用砂锅煮豆,豆子软烂可口。我已年迈,身无着落,卖了自己的书,才投宿到店家这里。还没有起床,就已经闻到了豆粥的香味,鸡也开始打鸣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立即起床,顾不得蓬头垢面,就趿拉着鞋,奔着豆粥而去!

图片

苏轼的美食菜单里,有水果有粥饭有肉食,他一向最不挑食,这可能是他心情好的原因之一吧。什么都能吃得津津有味,生活的幸福感,也就上来了。
路转山腰足未移,水清石瘦便能奇。

白云自占东西岭,明月谁分上下池。
黑黍黄粱初熟候,朱柑绿橘半甜时。
人生此乐须天付,莫遣儿曹取次知。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寺二首其二》

道路转过半山腰,脚步还没有移动,就看见了溪水清清,瘦石嶙峋,一片奇丽的风光。白云占据了东山西岭,上下各一轮明月,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里。田野里的黄米和黑米已经渐渐成熟了,而果园里的柑桔也开始变甜了。这样的好心情,随手可拈来的乐趣,不是强求而来的,更像是老天的赋予,告诉儿孙们,他们也不会明白的。

苏东坡虽然食肉,但对于蔬菜,他也是一往情深的。秋天的菜园,收获颇丰,这让诗人的心情,更加快乐。比起追求高官厚䘵,这种踏实的,接地气的生活,总能更动人心。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撷菜》

秋天到来,满园浸染着霜华和露气,园子里的蔬菜长得极肥美,儿孙满堂。我虽然吃的是萝卜与芥菜,但也可以满足口腹之欲,不知有些人为何非山珍海味不可。没有肉的时候,蔬菜也能顶起半边天啊。苏轼的自我安慰,确实不一般。

图片

苏轼的美食里,酒不可缺,茶不可少,不论他乡还是故乡,开心最重要。
白洒新开九酝,黄花已过重阳。

身外徜来都似梦,醉里无何即是乡,东坡日月长。
玉粉旋烹茶乳,金薤新捣橙香。
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
——《十拍子·暮秋》

新开了已经酿好的白酒,虽然已过重阳节,但菊花满园,依旧十分绚烂。人生在世,不过如一场大梦,不如醉倒在酒乡,再无烦扰。我的日月与生活,就是这么慢悠悠,自有安宁。拿出好茶,磨碎了,烹煮出浓浓的茶香,剖开金黄的橙子,捣出酸甜的汁液,让人沉醉其中。我将白发和胡须染成黑色,依偎着青春的爱人,不要说我老了,虽然时光无情,但我对于生活的态度,依然不输任何人啊!

苏轼对于美食的热爱,可解千愁,可带给失意中的他,无穷的力量。衣食住行,皆是寻常事,却可以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滋养!美食从不负人,人为何不好好爱自己呢?这一点,苏轼算是活明白了!

-作者-

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