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德庆金林村,趁一场一年一次的圩

 东江 2024-06-20 发布于广东

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肇庆市德庆县的金林村,每年农历五月十三日是一年一次的圩日。得知这个信息后,我特意在日历上做了标记,日期将近,约了几位亲朋好友专门从惠州过去看个热闹。

所谓“圩”,就是集市;圩日,是乡镇约定一个时间,进行集市贸易,圩日当天这个集市里就会特别的热闹。去圩日买卖东西,各地叫法不同,如赶集、投圩、赶圩、趁圩、赴圩、赶场等。广府地区似乎叫“趁圩”的多,德庆县属广府地区,所以这里使用“趁圩”的说法。

一个地方的圩日,一般是几天时间一次的,我们这边的乡镇基本上是每隔三天一个圩日,在西南一带比较偏远的乡镇,也有一个星期或十天一个圩日的,但是一年一次的圩日是很少见的。近两个月前,我在网友“过眼云烟”的朋友圈里,得知雷州市杨家镇西汀村也有一年一次的“阴阳圩”,可见德庆金林村并非广东唯一的一年一次的圩日,但也是十分罕见的,所以我才会专程过去看个究竟。

金林村位于德庆县官圩镇,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目前被打造成一个乡村旅游景点——金林水乡。我们提前一天到德庆县城入住,第二天早上前往金林村。上午8点多来到金林村时,只见村里和村边的道路两边,已经密密麻麻地摆满了摊档,小贩们来自周边的不同地方,跟一般圩日卖肉菜为主不同,这里主要的物品是药材、木器、竹器、衣物等耐用品,毕竟一年一次的圩日,并不是以日常买菜为主的。难得的是还看到有熟悉的梅菜卖,4.5元一斤,我们问了,说是来自惠州。村里对于这个圩日也十分重视,在圩市上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

对于这个一年一次圩日的由来,我很感兴趣,问了一位工作人员,她说:他们村里有一座龙母庙,以前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举行庙会,抬神游乡,各地小贩集中到这里来摆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个一年一次的圩日。我们看到,村里的那座龙母庙现在还在,叫做“庆安宫”,当天还有不少人在庙里上香祭拜,不过,现在庙会的规模,已远远不及趁圩了,所以现在的金林村,主要是以一年一次的圩日而名声在外的。龙母是西江一带最有名的水神,那位工作人员说:每年五月十三这天,他们这基本上都会下一场雨的,有一年天大旱,几个月没下雨,到了这一天就突然下了一场大雨。

我们在金林村逗留了半天时间,临近中午,反而更热闹了,因为其他地方的人陆续过来趁圩,很多人都买买买,小贩们的生意好得很。据说,金林圩要摆上一整天,一直延续到夜幕降临。

我认为,圩日也是一种民俗,一年一次的金林圩则是十分特别的民俗。民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我并没有听说金林圩是“非遗”项目。转念想想,这种圩日是很难有非遗传承人的,或许是这样才制约了它成为“非遗”项目吧?不管怎样,金林村一年一次的圩日这个富有传统和乡土的习俗,我希望它能长久地保存下来。

这位编竹笠的大叔说是从郁南过来的

伙伴们对琳琅满目的竹器很感兴趣

这些木器要拉过来也不容易

买了一把木梯

手工制作的盆景

卖药材的很多

木砧板

大姐说:凳子20元一张

这位帅哥买了一个小竹筲箕,上面还装着个“人头”

各种小木凳

大粽子

两个大鹅,43元一斤

各种药材

手工粉丝,用席草包扎

骑行来趁圩

小朋友也来趁圩

河鱼干、炒米饼

小乌龟

遇到一个搞直播的

顶着几个簸箕去卖

大榕树下

大砧板

记录

太热了

立体圩市

相亲来到圩市

好大块是鸡血藤

小宝西瓜

广西妹卖的“酸嘢”

流动雪糕车

这位大妈拿着几把扫子来卖

大妈的帽子跟墙上的告示颜色挺搭的

也有卖吃的

还有惠州的梅菜卖

买个转运风车

靠近龙母庙,不少卖香火的

一座上林社

龙母庙在不远处

龙母庙叫做庆安宫

庙里的神仙挺有乡土味的

肉桂叶作吉祥草

这石狮子看上去有点年代

村里的一座松岩谢公祠

遇到扮演的“雄鸡”巡村,舞雄鸡据说是省级非遗

一座丽先谈公祠

这座祠堂做了幼儿园

从古村出来,继续逛圩

杜仲

西瓜5元一个

试坐

桥头

逛吃

快中午了,吃饭

看看这床板结实不?

手工不错

她们去哪儿?

原来这边也有一座小庙

我们同伴的战利品

临走还要买上几袋番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