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忽然发现,清朝竟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在一场战役中投入兵力超

 铁血老枪 2024-06-20 发布于上海

中国历史上动辄几十万军队的战争有很多,唯有清朝,派兵最多的一次战争是打麓川土司,也就十几万军队!其次是康熙平定准格尔叛乱,也才带了10万人!
雍正发动对准噶尔的战争,才派了1万军队!
实际上清朝的军队总数也才90万人!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口高峰时期,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人口数量达到了约5900万。这一数字在当时的全球范围内是极其罕见的,尤其是与同时期的欧洲、非洲和美洲相比,一个拥有1万人的城市在那些地区已可视为大帝国,汉朝的人口规模显示了其庞大的国力和高度的社会组织能力。
秦汉时期的军事组织也显示了这种大规模的人口优势。秦朝末年,尽管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仅有2500万至3000万,但是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陈胜吴广的队伍从900人迅速扩张至10万人。此外,秦朝还能够动员大军数十万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显示了当时中央集权的强大动员能力。
到了唐朝,中国的人口更是增长到了8000多万。这一时期,尽管安禄山起兵时的兵力仅为15万至20万,但黄巢起义时却能聚集高达100万的兵力攻破长安,再次证明了中华帝国庞大的人口基础和动员潜力。
然而,到了清朝,尽管人口达到了高达4.4亿的惊人数字,军队的规模和动员能力却显示出了不成比例的缩减。在面对多次国内外战争时,如白莲教起义、两次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等,清朝军队的人数经常显示出严重的不足。特别是在太平天国起义中,面对超过100万人的太平军,清政府组织的各路湘军、楚军、淮军和绿营总共也只能勉强凑齐30万兵力。
为何会出现如此反常的现象,即历史文献中对古代战争中兵力数字的夸张描述?原因可能大致有以下几点:
史料稀缺与时代长远: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将中国的历史大致分为神话时代、半人半神时代、农业社会时代和近代化时期。越是远古的时代,可靠的史料就越少。例如,在神话时代和半人半神时代,史料多半带有传奇色彩,兵力数字往往被无限放大,以彰显英雄的伟大或战争的激烈。
史料记载的客观性与准确性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进入农业社会时代和近代化时期,史料开始变得更加丰富和系统,包括官方和民间的文献都开始相互印证,这样一来,关于兵力的描述也趋于合理和可信。然而,在中国周边一些不发达地区如缅甸、越南,部分史书中仍然存在明显夸张的记述,如单场战役中“杀敌10亿”或“一人杀敌300万”的描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在这些地区史料的系统性和严谨性不足,导致历史记载的夸大或失实。
缺乏足够的验证机制:在古代,由于缺乏科学的统计和校验手段,历史记载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或集体主观意识的影响。这种情况在技术和学术不够发达的时代尤为明显。对于那些缺乏其他史料支持的记载,历史学家往往只能引用而无法验证。
在军队正规化之前,常见的做法是征召大量民夫甚至妇女来补充军队的人力。《孙子兵法》中曾提到“就粮于敌”的战术,这一策略涉及出征军队就地征用粮食,有时通过抢劫沿途的国家和百姓来解决给养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也通过抓壮丁的方式来补充兵力,这同样体现了在紧急情况下对民力的大量征用。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了军队规模,但也暴露了组织和训练的不足,影响了军队的战斗效率。
此外,正规军补给体系的健全也使得军队中虚报兵员数量、骗取军需或吃空饷等行为成为重罪。  
历史证明,军队的效力并非仅取决于数量,而更多是依赖于如何管理和使用这些资源。历史上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是由少数精锐部队对抗数量众多但缺乏有效组织和支持的敌军,从而取得了胜利。这些例子强调了军事力量的质量和战略执行的重要性。

来自 吕思勉著. 白话中国历史常识[M]. 20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