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汤加炮附子治腹痛

 中医闫大夫 2024-06-20 发布于山东

此外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精华录(284)

《伤寒论》大热助阳推四逆汤,温里止痛为吴茱萸汤,均属助火驱寒药,和理中汤公称温补三方。老朽师传胃肠道疾患因寒邪而致疼痛不已,则取“温药和之”,常投吴茱萸汤,不以呕恶、吐涎沫为主要标准。除遣吴茱萸为君、量大,尚加炮附子相助居臣,增强破阴止痛的疗力,是依据《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暴者夺之”。
1962年遇一中专学生,腹内隐痛,病史二年,开始医院诊断无器质性变化,结论:原因不明,从北京转到天津,得出印象可能为肠系膜淋巴炎证,吃药效果不显,借探亲之机来济南寻治。当时吾亦乏成熟经验,即开此汤相授,计吴茱萸15克、炮附子10克、人参10克、生姜9片、大枣10枚(擘开),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通信告诉,连饮两周,痛状大减;嘱其继用,约一个月而愈,未再复发。
小郎中按:本文中张老提到经方中重要的温补三方分别是:四逆汤、吴茱萸汤、理中汤,这些方在临床中非常常用。其中吴茱萸汤的经典方证原文是:1.食谷欲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少阴病,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其方证要点是:干呕、头痛、吐涎沫,舌淡胖苔白或水滑,脉沉弦或沉滑。其根本病机是肝胃虚寒,浊阴上逆。张老在此文中提到针对胃肠道疾患因寒邪而致疼痛不已,则取“温药和之”,常投吴茱萸汤,不以呕恶、吐涎沫为主要标准,可见张老在这里使用吴茱萸汤并非抓主症应用,而是要抓病机,倡导温药和之,针对的是寒邪导致的疼痛,外来之寒,温必散之,内生之寒,温必补之。
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中的论述是:味辛温,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本经疏证》中论述吴茱萸提到:“历观吴茱萸所治之证,皆以阴壅阳为患。其所壅之处,又皆在中宫”。用吴茱萸之辛温宣散中焦壅滞之邪,则气机通畅,气化正常,病症可去。吴茱萸的作用病位主要在肝胃。
文中医案,张老选择了吴茱萸汤,案中的四诊资料缺失较多,但是小郎中认为此患者应该具备舌淡胖苔白或水滑,脉沉弦或沉滑的舌脉特征。此外,针对中小学生因为受寒导致的腹痛,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也可使用脐疗艾灸的方式,收效也很好。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医生参考学习,患者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勿盲目试用,因自行试用产生的任何问题,本号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飞雪初降已暮天

烛影摇红忆残年

春来人言无限好

吾爱书城不羡仙

志存高远修仁术 勤勉笃行励后学

一襟明月,抱拙博览古今书

两袖清风,悬壶济世百年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