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渭南 曹改良】原创//每日心经 大型秦腔现代剧《肝胆祁连》观后感

 汗滴化雨伴笔耕 2024-06-21 发布于陕西

   2024第169期总第2608期  




大型秦腔现代剧《肝胆祁连》观后感

17日晚,巿儿童剧院,应张掖军分区转业老战友王志安中校之邀,我与十多名渭南籍老战友,有机会饶有兴致的观看了备受瞩目的、2024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张掖市七一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秦腔现代戏《肝胆祁连》全国巡演渭南专场的首场演出。

表演无疑是成功的,现场掌声雷鸣。尖叫此起彼伏。大家发自内心的为他们叫好喝彩。而对于很少进剧场的我,也始终沉浸在跌宕起伏、悬念重重的剧情里,足足坐了两个小时没挪窝,直到演出结束演员谢幕。要说观感,只能用“震撼”两字来形容。

据了解,《肝胆祁连》不仅是河西走廊首个入选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秦腔艺术作品,更是对秦腔艺术的一次全新探索和突破。这部作品以生动的笔触、激昂的旋律,再现了爱国民主人士高金城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生死与共的慷慨壮歌,赓续传承了红色基因,弘扬了红西路军不畏艰险、浴血奋战的英雄主义气概。

而我们之所以能走进剧场,则完全是老战友王志安之请。早在十多天前,剧团一接到巡演任务,热心肠的王志安战友就提前与我相约,要利用随团赴渭南巡演之机请我看戏,顺便畅叙一下多年未见的战友之情。

实话实说,喜欢清静独处的我对看戏是不大喜欢的,平常曰子几年也难得进一次剧院。这次观剧,一则老战友盛情难却,二则我们曾在河西走廊服役多年,对那片土地有着深深的眷恋,来自“第二故乡”的演出于情与理都该看看;三则真想看看这部获广泛好评的剧目到底水平如何。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是好!若有机会我还真想再看一次。在这里,真要感谢老战友王志安,要不是他的热情相邀,我就会与家门口的这场精彩演出“失之交臂”。好在那里?细思之,可归结为三好一感受:

首先是题材好,接地气。人常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戏剧同理。该剧以爱国民主人士高金城于1937年8月1日接受中共驻甘肃代表谢觉哉和红军联络处处长彭加伦的委托,以甘凉肃抗敌后援会主任的公开身份,以重开福音堂医院为掩护,在张掖不畏艰难,千方百计开展营救红西路军流落失散将士300多名、最终他被国民党新二军驻张掖三百旅旅长韩起功秘密杀害在其司令部后花园内的感人事迹为依托,以秦腔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再现了高金城、众多西路军将士高大的艺术形象。

我们知道,这个时代,是一个超越物质呼唤精神的时代。尽管人们的精神生活正在丰裕充盈,但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给予人内心的价值取向还没有根本改变,呼唤精神的重塑不仅是治病更是救人。剧中主人公高金城为了自己的信仰与主义,抛弃金钱与地位的诱惑,甘洒热血写春秋的高尚情操,西路军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都使人热血沸腾,精神为之一振。我觉得:《肝胆祁连》,就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效的经典之作!

其次是剧本编得好,编导阵容强大。该剧由陕西省艺术研究院著名编剧宋文宪执笔;国家一级导演韩剑英执导;著名戏曲表、导演艺术家崔彩彩任执行导演;配乐及配器由浙江越剧团国家二级作曲杨浩平担任;唱腔设计由陕西戏曲研究院国家一级作曲、演奏员罗新昌担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江苏省演艺集团艺术指导盛小鹰任舞美设计;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秦文宝担任服装设计;中国歌剧舞剧院灯光设计,舞美部副主任刘传龙担任灯光设计。出色的剧本创作加上强大的编导队伍助阵,使《肝胆祁连》实现了将秦腔的艺术魅力与现代题材完美结合,使之既有传统韵味又富有时代气息,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很受观众喜爱!

再次是演员演的好,令人印象深刻。再好的剧本也需要好的演员和团队去呈现出来,演员的颜值、台词功底、演技和状态,都会影响作品的完整度。这一经典剧作出场人物众多,正反面人物反差巨大,个性鲜明,要演好演活,颇不容易。张掖市七一剧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做为甘肃河西走廊唯一的专业戏曲院团,为确保这一剧作的演出圆满顺利,精心组织、精心排练,精心打磨,终于大获成功!

演员们通过娴熟的技艺、深情的演绎,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力量与情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与角色们一同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该剧曾获得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红梅剧目奖”榜首,参加了由文旅部、陕西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年中国秦腔优秀剧目会演”,入选第九届中国秦腔艺术节,2022年3月荣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第十届“敦煌文艺奖”。该剧能获得如此众多殊荣,正可谓实至名归,实至名随,当之无愧!

这次观剧后给人深刻的感受是:面对《肝胆祁连》演出的巨大成功,我们不能不面对的令人尴尬的现实是,我们渭南的戏剧工作是有点落后了!

我们渭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厚,是我们文学创作的富矿和沃土。但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鲜有大作面世,与“与华相宜”的精神追求大有差距。

这次国家有关部门安排该剧于6月份开始在甘肃张掖、青海西宁、陕西西安、渭南及宁夏银川五地开展十场巡演、应该大有深意。

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着物质的诱惑,也潜藏着人性的泯灭,这个时代呼唤除旧革新,这个时代呼唤开拓创新,这个时代更呼唤人性的温情和精神的回归,富起来到强起来不仅仅是肌肉的发达,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自信和繁荣,从而带来一场空前的凝聚和奋斗。因此,努力创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讲好渭南故事,传递渭南好声音,凝聚全市人民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努力铸就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文艺精品,这既是伟大时代的召唤,也是数百万渭南百姓的热切期盼!

我们期待着!




图片来自作者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曹改良,195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上过学,当过兵,从过政,但喜欢的还是读书、思考与写作。有数百万字作品见诸报刊、杂志与新媒体平台。《汗滴化雨伴笔耕》特约撰稿人

告作者书

      由于编辑时间有限,无法保证逐字句推敲审核,为提高文稿质量,建议所有来稿请自行核对,对文中文字、标点符号严格把关,减少失误,如编发后发现错误,会在文后留言更正,同时,来稿尽量附作者简介和照片,方便对作者宣传推广。

       谢谢合作!

汗滴化雨伴笔耕  

文学交流的平台   文友聚会的乐园

美文不断  精彩常现   喜欢就关注我

【汗滴化雨伴笔耕】关于开展“龙年送福利”活动的通知

【征文活动】关于开展“我和兔博士的故事”征文活动的通知

主编:康国光  

首席评论员:宗公平  祝红利

欢迎关注我们

有您参与更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