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江苏省|方明元:连云港电大为我奋楫扬帆

 阿拉善文学 2024-06-21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方明元|江苏省

生长在改革开放的阳光下,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这是享受改革开放硕果累累“50后”的歆羡,也是我们这代人发自肺腑的庆幸之声。1984年连云港被国家确定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后,连云港人以敢为人先的决心,以更加开放的胸怀,40年艰苦奋斗,40年砥砺奋进,撰写了“高速发展,后发先至”新《西游记》的神奇,谱写了早日建成“强富美高”新港城的时代凯歌。40年来,我是连云港改革开放的建设者,也是连云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连云港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功成不必在我,但一定有我奉献的青春和力量。40年前,我考上连云港电大(现连云港开放大学)后,把个人命运融入到连云港改革开放的大局之中,迈向了更广阔更精彩的天地之间。连云港电大虽然不大,但它是学习知识的殿堂,培养人才的摇篮。连云港电大就像一艘航船,我在船上奋楫扬帆,乘风破浪,驶向了事业有成的彼岸。在连云港成为国家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的今天,我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回首在40年前连云港电大苦读时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1984年的春天,连云港被国务院明确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喜讯,犹如一声春雷响彻港城大地,人们喜气洋洋。奔走相告。党政机关、法院、银行、国有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图书馆、新闻单位、档案馆等单位对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刻不容缓。“文革”前的大中专学生和“文革”后的“工农兵大学生”人数偏少,已经满足不了连云港改革开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这时连云港电大应运而生。电大是当时高等教育改革中绽放的一朵奇葩。国家承认学历,它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统一教材,统一录取,确保了教育质量。它可以脱产或者半脱产学习,深受广大高考落榜青年职工的青睐
1984年10月的一天,我在《连云港报》获悉了连云港电大将要招收1985级新生和举办电大迎考补习班的消息,勾起了我沉寂当年的大学梦。往事不堪回首,1977、1978、1979年我曾连续3次参加高考,但都因几分之差被挡在了大学门外。那时“老三届”和“新三届”和我们同台考试,竞争十分激烈,真正的百里挑一,高考让我欲罢不能。在后来的几年里,我因为努力工作,始终在考与不考中徘徊。考吧,一直没有走出屡考屡败的阴影。不考吧,多年的努力又会付诸东流,心有不甘,一时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如今连云港电大招生考试的消息让我熄灭多年的高考之火再次燃烧起来,热血沸腾。二十六七岁的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我想青春不仅是人生中一段最美的风景,而且是一段奋力拼搏的旅程,奋斗是青春圆舞曲中的主旋律。参加电大考试可能是我圆梦大学的最后一次机会。人生能有几回搏!我抓住机遇,及时报名参加了连云港电大迎考补习班。
参加迎考补习班是辛苦的。当时我的单位远在墟沟镇,补习班在原新浦区通灌路小学,来回往返七八十里路。当时一周有6晚辅导课,上课时间是晚上7点到晚上9点。那时公交车少,但人很多,客车一停人们就蜂拥而上,我每次都有惊无险地挤上了车。挤车辛苦还能克服,好在年轻力壮。经济负担让我有点吃不消,墟沟到新浦来回车票要一元钱,一个月要24元钱。可为了高考,我只能咬牙坚持。每晚下课后要带着小跑赶上最后一班9点半的客车,到单位宿舍时大约在11点左右。然后还要在灯下整理当天笔记,解答试题。尽管有乘车拥挤、雨雪交加、负担重等困难干扰,但我不怕困难,风雨无阻,从不缺课。三个多月过去了,我已经形销骨立,体重瘦掉了八九斤,可我无怨无悔。1985年5月中旬,连续3天的全国电大招生统一考试在新浦举行。尽管我复习扎实,准备充分,但还是有点紧张,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高考。三天考试我沉着应对,发挥正常。1985年6月6日,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66分的优异成绩被连云港电大录取,成为一名汉语言文学(文秘)专业的大学生,终于圆了朝思暮想的大学梦。此时我对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崖。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千古名句有了感同身受。

考上连云港电大不易,拿到毕业证书更不容易。要参加六个学期的全国统一期末考试,可以说是披荆斩棘,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其中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因为苦读不够,没有拿到电大文凭的不乏其人。当时我已结婚生子,应急的工作,琐碎的家务,紧张的学习,犬牙交错,像三座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举步维艰。可我这点困难与古人投悬梁、锥刺股相比又算得了什么?我在白天把工作、家务做好,学习只能挑灯夜战,这样统筹兼顾,忙而不乱。三年如一日,刻苦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是我学习的常态。我如一块海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营养,可谓“为学忙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三年的连云港电大学习即紧张疲劳又充实快乐。1988年8月,我拿到了心仪已久红彤彤的大学毕业证书。我的青春绽放着奋斗的光彩,未让韶华付水流。
如果说连云港电大是一条小河,那么许多的电大老师就是一叶叶扁舟,把一届又一届的电大毕业生送到成功的对岸。在连云港电大老师的精心培育下,20世纪80年代几届毕业的党政班、汉语言文学(文秘)班、新闻班、法律班、金融班、财会班、图书馆班、档案班等近4000名学员走出校门后,很快解决了连云港人才缺乏的燃眉之急。他们如同凤凰浴火,涅槃重生,大多成为连云港各行各业的精英。连云港电大毕业生人才荟萃,藏龙卧虎,市县处级干部大有人在,其中既有知识渊博、位高权重的原市政协副主席俞向阳同志,又有文采飞扬、成果丰硕、蜚声国内文坛的市评论文艺家协会主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孔灏同志。更多的连云港电大同学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新闻单位、银行系统、图书馆、法院、档案局等部门中层勇挑重担,兢兢业业,为加快连云港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连云港电大文凭的含金量很高,“南大北大,不如电大”,当时的连云港电大副校长陈振伦先生的一句戏言,一时惊动港城。虽然有点夸张,但那时的连云港电大生都有真才实学,毕业后都受到重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就我个人而言,连云港电大是人生的转折点,事业有成的加油站。我将连云港电大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决策协调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初是建筑主管部门正在深化国企改革,开展破产清算工作,面广量大,急需中层干部独当一面。我在担任办公室主任期间,能够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四方,受到领导的好评。任工会主席期间,能够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党政工密切配合,将国企改革这台戏唱得有声有色。在开发办主任科员位置,当好领导助手,盘活市属建筑企业土地资产,为做好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破产清算工作,妥善安置下岗失业职工提供了资金保证。多次被市建筑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称号。业余时间,我注重调查研究撰写了《做好国有建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选拔国有建筑企业领导要过好“五关”》《做好二十一世纪国有建筑企业职工教育工作探析》《工会主席刍议》等11篇论文,获省建管局、省建设工会一、二、三等奖。2001年10月,我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高级政工师职称,这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我工作能力、学术能力的充分肯定。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坚持文学创作。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海外文摘》《青海湖》《渤海风》《青年文学家》《东方散文》《华文月刊》和《阿拉善文学》等网络文学发表作品130多万字。出版散文集《旅途中的风》《旅途中的雨》《旅途中的雪》,三次获得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我用奋力拼搏的双手,书写了事业和文学的精彩。
连云港40年的改革开放,为我展示才华提供了广阔的人生舞台。连云港电大三年的辛苦培育,为我供给了扬帆远航的事业平台。40年的风雨兼程好像是一杯香浓的咖啡,浓郁的芳醇是与连云港改革开放和连云港电大深情的交融。闲暇之时,我难忘连云港改革开放和连云港电大给我带来好运的春风春雨。
2024年4月16日

方明元,笔名日月,高级政工师,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原籍江苏省沭阳县,现任连云港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海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是中国散文学会北戴河创作基地、《东方散文》杂志社、承德知青网签约作家。其作品经常发表在《散文选刊》《北方文学》《海外文摘》《青海湖》《东方散文》《渤海风》《华文月刊》《青年文学家》《阿拉善文学》《承德知青网》《东方旅游网》等省内外文学刊物和网络文学平台,大约130多万字。著有散文集《旅途中的风》《旅途中的雨》《旅途中的雪》,其中《旅途中的雨》获得2022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集”奖。曾获得2010年度、2011年度中国散文一等奖和2016年度全国首届蔡文姬文学奖散文类一等奖。有多篇作品入选“美哉天下《中国旅游散文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游记》等散文作品集。

主编:袁华年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