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咨询师成长中的重要支持资源

 相宜书社 2024-06-21 发布于重庆
支持资源,一是督导师,一是个人体验师,一是生活。

(图为,和同行伙伴们关于督导的聊天截图)


督导是和咨询师分担工作压力、通过帮助咨询师来间接帮助来访者的,也可视为咨询师的外挂大脑(而且这颗脑子通常比受督者的脑子发育得更为成熟)。我第一任督导是人本整合的流派取向,在我的起步期给予了很多温暖且有远见的支持和指导;现在的督导是后现代取向,喜欢自称“个案协助者”,在督导过程里偏向于启发我自主建构对来访者的工作方式。督导师不仅是咨询师的技术外援,他们之间的工作方式,也会平行反映到咨访互动方式中。督导分为个督和团督,团督通常更便宜,且能听取其他团队成员的意见视角;但既然是团体,督导师分配到每个受督成员身上的时间精力有限,我偏向于找一对一的个督。

个人体验师,精神分析流派称作个人分析师,确切的身份就是咨询师的咨询师,只是在中国对心理咨询有着刻板印象甚至病耻感,连心理咨询师都难以承认自己需要心理咨询。其实,能够承认痛苦和脆弱的普遍存在,能够信任人与人之间链接产生的力量,是咨询师胜任从事助人工作的基石。我在咨询中最常用的方法,也往往不是课程教的技术,而是我的咨询师对待我的那些最触动我心的体验。就像某句很文艺的话(忘了出处):因为我被光照亮过,我才学会照亮别人。

心理咨询师经常自嘲是学习型人格障碍、工作狂。我还见识过一天接十个来访的咨询师。心理咨询是一份为了生活的职业,咨询师也得是一个有寻常生活和情绪的活人。多看戏、看书、旅行、见朋友……都可以补充心理能量,提升体验丰富度,缓解职业倦怠。熬夜打游戏追剧、狂吃还不运动,也是一些咨询师选择的生活减压方式,虽不是健康的方式,用我的咨询师的话语说:我们接纳自己“懂得许多道理却做不到”,才能共情理解来访者的“做不到”,耐心陪伴ta持之以恒往前探索。

总而言之,心理咨询师需要时时自我关怀和建立多方位支持资源。这也提醒我们咨询师别太自恋,这份职业不是专家对病人的“拯救”,而是真实的人际协作成长。

(图为,一只猫猫趴在一本心理学书的旁边)

作者|苏相宜
轮椅背包客
人本主义心理咨询师
国家中级社工师
曾在罕见病心理服务机构工作五年,孤独症谱系图书《你好,我是阿斯伯格女孩》合译者,积累有与青年学生、慢病患者、残障人士及特殊孩子家长工作经验。LGBT性多元文化友善。持续接受个人体验和个案督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