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的根本是脾好,送你一个中成药,脾胃好了,气血足了,人也年轻了

 有间茶舍 2024-06-21

弘扬中医中药是一场善意长存的修行……

中医讲“脾为后天之本”,这话怎么理解呢?

脾胃就好比是一个国家的粮仓,而粮食问题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没有了粮食的供给,整个国家都会瘫痪。我们的身体也是这个道理,脾的职责就是专门生产“粮食”,然后将这些“粮食”输送到全身各处。

这里的“粮食”指的就是气血,人的身体无论是五脏六腑,还是四肢百骸、皮肤、毛发、爪甲,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如果把人看做一棵大树,气血就是阳光雨露,没有了阳光雨露的滋养,大树就会枯萎;如果把人比作一辆汽车,气血就是汽油,没有了气油的车,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所以说,气血就是人的命根子,气血的充盈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

气血如此重要,可生活中偏偏有很多行为正在不知不觉中消耗着气血,比如熬夜、劳累、长期久坐、过度用眼以及生气、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都在悄悄偷走我们的气血。

关于补气血的方药,小郎中之前介绍了很多,比如归脾丸、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都是广为传颂,经久不衰的名方,而今天的主人公似乎比之前更胜一筹,怎么说呢?看完后面的文章,您就明白了。

这个药叫健脾生血颗粒,是一个中成药。

组成: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山药,炒鸡内金,醋龟甲,山麦冬,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大枣,硫酸亚铁,维生素C,枸橼酸。

这里面的成员比较多,如果能将其分门别类,理解起来就轻松得多了。

先来看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这四味药凑在一块就成了千古补气第一方四君子汤,四君子汤大补一身之气,尤其善于补脾气,脾胃气足了,脾胃运化有力,又能源源不断地生成气血。

四君子汤已经很强悍了,这里又给它找了一位强有力的帮手——黄芪,在补气领域,黄芪经常单打独斗,即便如此也丝毫不落下风,黄芪除了补全身之气外,还能补肺气,肺主表,所以肺气还有个名字叫卫气,是保护身体的第一道屏障,而黄芪就是守护这道屏障的大将,在这里,黄芪犹如勇冠三军的吕布一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给来犯者任何机会。

山药、麦冬养阴生津,龟甲、大枣滋阴补血,在中医眼里,“津”和“血”都属于体内的阴性物质,是可以根据身体的需要相互转化的,如果津液不足了,身体缺少了滋养,比如口干、眼干,便会把血液转化成津液,如果血亏了,身体便会把津液转化成血液,以供给身体的需要,所以补津也是补血,补血也是在补津。

五味子味酸,主收敛,可以收敛心神,同时还可以将补进来的气、血、津液牢牢地收住,以便让身体充分利用起来。

补药用多了容易滋腻脾胃,是不是?加点鸡内金就好了,鸡内金就是中药里的“吗丁啉”,可以健脾消食,给脾胃增加动力。

胡思乱想最容易耗伤气血了,龙骨、牡蛎质地沉重,有重镇安神的作用,可以让烦乱的心神安静下来。

硫酸亚铁,维生素C,枸橼酸都是西药成分,从西医角度看,血液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而铁元素直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如果铁元素缺乏,就会导致血红蛋白无法正常合成,导致缺铁性贫血。

硫酸亚铁是最常用的口服补铁剂,可以直接补充体内缺乏的铁元素,而维生素C可以促进身体对于铁的吸收,枸橼酸则起到了调味的作用,让味道变得酸酸甜甜,即便小孩子也能轻易入口。

有人说健脾生血颗粒是生脉饮的升级版,其实这种说法有些牵强,生脉饮是单纯的补气补阴,而健脾生血颗粒补气血的同时,还把调理脾胃放在了首位,通过强壮脾胃,自己生产气血,真正的自给自足。

健脾生血颗粒与之前的方子最大的区别,就是融入了西药的成分,就像《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张锡纯一样,崇尚中医但又不排斥西医,不管中医、西医,只要好用的,都可拿来为我所用。

健脾生血颗粒健脾和胃,养血安神,适用于小儿及成人脾胃虚弱及心脾两虚型缺铁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萎黄,疲劳乏力,动则汗出,心烦失眠,没有胃口,胸腹胀满,经常便秘或大便不成型等等,总的来讲,只要符合中医辨证的气血两虚的情况,都可以用。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硫酸亚铁的加入,服药期间大便颜色会变黑,牙齿也可能被染成黑色,这些情况不必担心,停药后会逐渐消失,如果想保持洁白的牙齿,可以在服药后及时刷牙或用吸管喝,尽量避免接触牙齿就可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