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地五星之五星性情

 明州书院 2024-06-21 发布于浙江

七政四余,金木水火,这是古人对太阳系主要天体的称呼。假如你对古代星学有所了解,就会发现,这些称呼并不是随意叫的,它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这个天体叫做金星,那么它就会对地面事物产生抑制与收缩作用。那个天体叫做木星,那么它就会促进地面事物的生发与扩张。然而,从现代视角来看,天体引力并无特定指向性。尽管引力场有大有小,但很难说这个天体“扶持我”,那个天体“抑制我”。那么古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桌上有一个杯子。我们用手电筒从正上方去照它,它在桌上的投影是个圆。当我们从侧面去照它时,它的投影却是个方。同一个杯子,由于观照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认识。现代天文学主要从日心视角去观照天体。古代人类采用的并非此视角,所以看到的东西不同。在中国古代,这门学问被称为易学。以天文学为基础,发展出了庞大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并传了下来。星学就是其中一支,与人学并为易学两大基石。五星之名正是经过易学式法加工后的产物,表征了特定参照时空中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现代天文学创设的时空系统仅仅对天体的先天参数进行了描述,对天地关系的描述似乎只停留在潮汐上。

一、星盘简析

星盘是古人观测星相的工具,属于易学式法系统中的昆仑局,又名玉虚局。在易学中,太阳与日是两个不同概念。日是周年太阳,每天移一度,属地心参。故一天又叫一日。每天转一圈那个叫太阳,属地平参。周年时空为大周天,周日时空为小周天。所谓昆仑局就是通过式法将大小互换,以太阳为日,将地平用作“黄道”。先天黄道左旋,此为右旋,二者同道而行,故比日为昆。昆仑右转,故日心参诸星入式皆须逆宫而行。

1、阴阳五行的物理实质

阴阳五行是易学的根本,故讨论易学原理,必须先搞清阴阳五行的实质。阴阳五行并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东西, 它与牛顿力学一样是非常实在的东西。但因种种原因几于失传,尤北宋以后。南宋的朱熹对万物本原的理解偏离了传统学术正脉。执道为一,知道不知一。然而,后世却尊其学。大道至此淹没。阴阳五行学亦随之由实变虚。

现代物理学普遍以物质为本体,把物质看作是宇宙的基质,把能量与引力看作是物质的衍生。这得到了质能方程的支持。但质能方程本身是没有方向性的,它只表明质能可以相互转换。也就是说,你既可以把能量看作是物质的产物,也可以把能量看作是物质的前体。这在数学上是一样的,但在本体论上则完全不同。易学本体论的假设正是后者,即能量或引力是宇宙的基质或本原,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状态。也就是有形生于无形(关于易学本体论,容后另文详论)。

宇宙中的能量是运动的,且有不同的运动状态。这就是阴阳五行。能量的充分释放状态称火态,能量由“静”转向“动”称木态,能量由“动“转向“静”称金态,能量(气)转化为炁称水态。土无定位,两气交接处皆是土。故金木皆属土,此即三才观。由此,在易学视角下,物质本质上是能量的一种存在状态。故一切有形之物皆可用五行原理来理解。

以烧水为喻:设水壶中水温为零度,此原始温度即水态。将水壶放到炉上加热,水温开始上升,此为一阳初生。加热至水暖,此即木态。继续加热,水变烫,进而沸腾,此时为火态。熄火,水温停止上升并下降,不久由烫变暖,此时为金态。最后水变凉变冷,又复归于水态。由冷变暖处为丑土,由烫变暖处为未土。这就是五行的物理实质,即能量状态的变化。所以五行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非常实在也非常简单的东西。是我们自己设置的视角阻碍了我们对事物的多维度认识。

2、星盘的结构

五行既明,式盘的本质就好理解了。式盘所表征的正是天体相对参照地平做圆周运动时的引力效应。当天体在地平正上方时,地壳脱离地心的势能增大,地热外溢增强,日照亦增强,此为午正。当天体在地平正下方时,其效应正好相反,凹陷力增大,此为子正。其余各位皆依子午排定。由此,式盘反映的就是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或能量变化。易学式法则是由不同天体式盘共同构成的时空参照系统。星盘为其中一式。

星盘的基本结构共有四层:天盘(土星盘),人盘(太阴盘),地盘(太阳盘)。人盘有大小之分,在小与天地同位,在大化为二十八宿,合为四层。可以通过画图识盘:先画出周天十二宫做天盘,再画两个更大的同心圆做人盘与地盘。天为大周位,人地为小,故相对大周天,地人过黄道界要逆行,即半周顺半周逆。昆仑局黄道界在丑未首,故丑至午六位,天地人合一。子至未六位,地人与天逆行,即子宫下临未地(人),未宫下临子地,申宫下临亥地,亥宫下临申地,酉宫下临戌地,戌宫下临酉地,此即天地六害位。害者,尊卑颠倒也。地冲位对应的天宫即六合位,故六合生于六冲。

此为圆,人气兼行方,则方气亦要反变。其法起子,前四位1:4行,方圆同,不变卦。后二位1:2行,方圆反变。故辰宫人盘为戌,非辰。巳宫人盘为亥,非巳。复以此行,则戌宫人盘为卯,非酉。亥宫人盘为寅,非申。至此,天地人三层就装配好了。最后以辰八度起角宿,逆布二十八宿即可。一宿含五殿,阳宿寅至午,阴宿子至申,阳顺阴逆。各殿度数以其弧度在黄道上的投影为准,即半周分五,取各段在直径上的垂直投影长度。土宿为虚位,天盘兼金日两宿,人盘兼丑未。如此星盘四层各就各位,如下图。

  

3、定诸星性情

天体皆自在而行,并无针对谁,喜好谁。而式中诸星却各有性情,何也?

欲辨阴阳,先明太极。以白为参,则灰为黑。以黑为参,则灰为白。事物的后天属性都是参照性的。五星性情亦然。它是天体进入星盘参照系后获得的相对属性。五星性情反映的是天地定位时,五星在星盘上的定格位置。这些宫位的五星属性就是五星性情的本体。所谓天地定位,就是易学式法原初参照点的确立,也就是常说的历元。式盘皆以此成立。这个时空点约在公历的前2698年冬至节,也就是儒略历的前2697年1月。欲明五星性情,必须先推算出当时五星在星盘上的位置。我不会算。但在瑞士星历表网站上找到了这份宝贵的星历。五星大致位置如下:


月球 丑(摩羯座)20度

太阳 丑2度

土星 辰(天秤座)20度

木星 戌(白羊座)6度

火星 戌5度

金星 子(水瓶座)21度

水星 丑7度 逆行

北交点 卯(天蝎座)25度

黑月 子25度

天王星 丑17度

海王星 酉(金牛座)30度 逆行

冥王星 巳(处女座)28度 逆行


A、先天位

诸星得以入式,多以土星盘为媒。土在地外,相对地平与地心的运动是同向的,故可一盘通天地。以上星历是地心参数,星盘以小为大,故须借土转入。其法:地外以恒月段入式,地内以朔月段入式。如下图。

  



月为参照主星。土日分别与月合,亦作参照论。故三星略有不同。三王在土外,为地外之地外,参考西洋星学,依法将其纳入。具体如下:

1、太阴 在丑20度。白道本身就是周地轨道,故只要取冲位即可,在未20度。以所躔点前后十五度为星位,则太阴先天约在未八分午二分,人盘为子午。

2、太阳 在丑2度。太阳与月不同,它的轨道不绕地。故人盘须借土道,将人盘半周逆行,也就是取害位,在午28度。天盘用本位即可。则太阳先天约在丑六分子四分,人盘午未。

3、土星 在辰20度。土本地外,因与月合,入式用为地内(朔),故顺行90度取,在丑20度。土先天约在丑八分子二分,人盘丑未。

4、木星 在戌6度。木以土冲位入式,作恒月论。地外取六合,方中逆行,在卯24度。故木先天约在卯七分寅三分,天人合一。

以上四星为整个式法时空系统的构建者,即参照星。太阴为真元,土星为混元,太阳为帝元,木星为圣元。其余诸星皆依道入式。

5、火星 在戌5度。取六合在卯5度。故火星先天约在卯七分辰三分,天人合一。

6、金星 在子21度。顺行90度,在酉21度。故金星先天约在酉八分申二分,人盘戌亥。

7、水星 在丑7度逆行。与金不同。取冲再取三合,方中逆,在亥23度。故水星先天约在亥七分戌三分,人盘申酉。

8、计都(北交点) 在卯25度。北交点即参照月所在,从月取。取冲在酉25度。故计都先天约在酉七分戌三分,人盘戌酉。

9、罗睺(南交点) 在酉25度。取六合,方中逆,在辰5度。故罗睺先天约在辰七分巳三分,天人合一。

10、月孛(黑月) 在子25度。取害位,在未5度。故月孛先天约在未七分申三分,人盘子亥。

11、紫气 在月孛冲位,为月球近地点在土星盘上的投影,取退三合即可,在寅25度。故紫气先天约在寅七分丑三分,天人合一。

12、天王星 在丑17度。取六合,方中逆,在子13度。故天王先天约在子,略兼丑。人盘未丑。

13、海王星 在酉30度逆行。海王星为土外第二星,须以天王为土(黄道)取。取冲再退三合,在亥30度。故海王先天约在亥五分戌五分,人盘申酉。

14、冥王星 在巳28度逆行。取冲再三合,在卯28度。故冥王先天约在卯六分寅四分,天人合一。

  


以上为十四曜入式先天位,汇总如上图。但实际上,先天位某些卦位在入式时是需要变卦的,因为参照变了。为便于理解故分两步讲。以下即讨论变卦。总体原则是:地外阴位天卦变,地内阳位人卦变。日月三王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1、太阴太阳 太阴天盘与阳人同时变卦(阴阳指天盘),变卦后方为入式真性情。则太阴为丑子╱子子(天╱人)。太阳阳天变,入式为丑午╱午未。

2、木火 二星皆阴天变。木为酉寅╱卯寅,火为酉辰╱卯辰。

3、土星 天盘即土星盘,故天不变。人盘反变。土为丑子╱未丑。

4、金水 二星皆阳人变。金为酉申╱戌巳,水为亥戌╱申卯。

5、四余 四余各有所参,故变卦各有不同。计从地内阳人变,罗从地外阴天变,月孛从地内阳人变。紫气取三合。则计都为酉戌╱戌卯,罗睺为辰亥╱辰巳,月孛为未申╱子巳,紫气为午巳╱寅丑。

6、三王 三王居土外,阴阳反。天王阳天变,海王阴人变,冥王天盘反变再阳人变。则天王为午丑╱未丑,海王为亥戌╱寅酉,冥王为酉申╱卯申。

  

以上就是诸星变卦后的真性情。星盘上诸星即以此相互作用。汇总如上图。此情此性是相对特定参照而言的,并非天体固有。式盘与星象的本质都是能量的不同运动状态。因此,观星师会将这一切有形之物舍弃,以纯能量的视角去观照万物。以无形观有形,以有形见无形,如此可谓知易。

B、逆行性情

在星盘参照系中,逆行意味着参照位的转换,即行星从一个参照盘转换到另一个参照盘。比如地平参中太阳的运动,东升西落。但它同时也在每日东移一度,这逆行一度则属地心参。五星在星盘上的运动亦然,逆行意味着参照变化,故性情随之变化。其法如下:

木内行星(包括土)逆行要分前后段,前后相对太阳而言。前逆阳天变,后逆阴人变。木与三王只以前论。

1、木 天盘取三合,人不变,木逆为未午╱卯寅。

2、火 前逆卯戌╱卯辰,后逆卯辰╱酉辰。

3、土 土前逆将顺性天人互位即可,未丑╱丑子,后逆将先天天人互位,人盘反变,丑未╱未午。

4、金 天人互位(下同),前逆为辰亥╱酉申,后逆戌亥╱酉寅。

5、水 前逆为寅酉╱亥戌,后逆申酉╱亥辰。

6、天王 人盘反变,未丑╱午未。

7、海王 天盘取三合,子丑╱亥戌。

8、冥王 天盘退三合,人盘反变,亥戌╱申酉。

  

以上为诸星逆行性情,汇总如上图。行星逆行并不意味着失去本性,顺性始终存在。只是逆行时向逆性发展。若顺性得地,逆行仍表现顺性为主,只是有阻碍。若失地则表现为逆性,本性受抑。

C、性情质量论

综上所述,星盘星相的本质是天体间的引力效应。星盘的参照主星是月球。天盘就是月球相对地心的运动,而人盘就是月球相对日心的运动。这样的话,天人两盘的物理学力量大小实际是可以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出来的。本想列出算式,看到算式一下头大了。所以请学者自己算下,我搜到的结果是两倍多点,也就是人盘质量大。但他用的是平均距离。易理而论,地日地月都应用近地点。不过差错不大。姑且用天一地二来描述它。这个力量关系与占卜实践是吻合的。以木星为例,酉寅╱卯寅,酉克卯,但酉天卯人,卯的力量是酉的两倍,卯胜酉败。故木为去杀生生之气。冥王主卦与木星同,但辅卦寅变申,则卯反强为弱。故为杀气。此时必须得东方之地,有火罗相助,则反成非常之功。其余皆仿此论。所以,看到一个式盘,不仅要看出它的不同层次,还要看到它的力量对比,如此方能有准。学者也可以用壬式验证,但壬式课传皆以人盘论,支中人元以天盘论。

D、星辰庙旺论

诸星行宫有庙旺之说,其本质是星性五行与宫位五行的生克关系,尤以地盘为主。地盘为太阳,太阳为太阳系力量的绝对主宰,故得地为上。月令同论。诸书庙旺论略有不同,然皆合五行之理。此以《三辰通载》例论,具体如下:

1、庙 庙是官地得印。如木庙亥,亥临申地为官,人盘寅为禄,天盘亥为长生印,故庙。又金庙酉,临戌地。戌为金印又为官墓,天盘帝旺位,故庙。余星皆仿此,不拘何宫,只要五行配合得当皆是。

2、旺 旺多指才禄之地。如金旺亥,火旺丑。

3、乐 乐为印禄之地。如木乐寅,火乐未。

4、好 好为长生印地。如金好巳,木好申。

5、喜 喜为才印之地。如火喜申,木喜未。

6、怒 怒多为绝地。如罗睺怒于申。

由此,喜怒皆以五行而言,以得印为上。然诸星五行并非纯粹,故庙旺宫位之说,不可拘泥,要在明理。五行得当处皆是庙。不然入庙亦是陷。

二、人类古代历法的同源性

易以日月星为参,而此日月星非华夏独有,天下共此日月星。故发现其中玄机的不独中国古人。从玛雅到埃及,从两河到恒河,人们都领悟到了星辰的奥秘。

中国古代有一部小说叫《西游记》。此书易学内涵深厚,吐露真元,非精易者不能为。其中涉及到了两个时空系统,即道与佛。道以昆仑为首,佛以须弥为极。须弥点落地经纬在喜马拉雅山之珠穆朗玛峰。昆仑以小为大,须弥则用大周位。小周方位即地平方位,大周月与小周月有90度夹角,故进入须弥时空时要转90度,以西为北。则中亚在须弥北,非西。印度在须弥西,非南。中国在须弥南,非东。天山在须弥东,非北。此所以珞珈山在南海而非东海。东海在黄渤海及日本海。

佛历与道历是可以通过式法转换的。道历历元于公元前2698年起丑,佛历历元在其冲位,即未宫。此式为星盘的另一种用法:以星盘为河图之大周天,河图一周合星盘一宫。河图72年行一方,360年归元,在星盘上进一位。则由道历历元行至佛历历元须顺六位,每行一位计快差一年,合为2160-6年。将道历历元加此数即为佛历历元:-2698+2154+1=-543。未宫为木星先天位,临子地,故象莲。七步生莲。

现代西方公历亦非纯粹太阳回归年这么简单。公历同样基于式法而来,它实际与佛同位,但层次在人盘。由道历点逆行半周(也就是人盘未顺至子),每行一位计慢差一年,合为2160+6年。再将时空逆转,则公历历元在2698-2166=532。公历与佛道不同,它的历元点不在天盘上,故不能行运。但可以通过式法把相应元气点导入公历系统,其法即星盘小限与月限。以冬至点为准,计四度慢差(月限)为上帝降生人间点(木星),计三度差(小限)为上帝元神降临点(太阳)。

其分月之法,以冬至点逆一元之数为首,本质是取相邻黄白点。天地定位时,冬至在12月21日,故退20日为月首。前三位为气运交接入式段,前二1:2行,属阳,第三位入昆仑局,以二十八宿行周天。三位后交入其本参,行五位过黄道界,变阴阳。这个历法的优点是精准描述了太阳的运动,四季不会有误差。代价是这个时空无法匹配式盘,历法变成了纯粹的计时工具,无法表征天体运动对地球产生的引力效应。也就是康节说的只知历法,不知历理。中国古代采用二十四节气来描述太阳,以式中黄白点来划分黄道。如此则能将太阴太阳两个系统整合。

佛历与道历同元,伊斯兰历则与公历同元。公历以木星合太阳点为元(有四度差),脱离了太阴参照。而伊斯兰历以此为基础,返运90度,取土星合月点为元。经过这一转一回,伊斯兰历又回归到了太阴参中。故伊斯兰历历元只要在公历基础上加90年即可:532+90=622。为什么90度是90年呢?这需要借土星盘实现。土星盘大小通用,故一盘实际要分两层看。宫位重合,时空却不同。在小周位为日辰,一日行一宫。在大周天行一位则需一年,也就是太岁盘。小转大为一日一度,昆仑为大周之大周,故以岁为日,90度即90岁。

所以,以五行层次论,佛道在同一层(天),公历与伊斯兰在同一层(人)。以气质论则道与伊斯兰同源,皆用朔月为主参。佛与公历同源,皆用恒月为主参。朔为整个式法参照基准,故道与伊斯兰隐而主事,佛与上帝爱人而不主事。

此外又有波斯历以春分为岁首,夏历以立春为岁首,秦历以天门为岁首,玛雅以元数做月,如此等等。实际都是同一时空参照系统中的不同子系统。大家只是因地制宜,以“降临”到本地的星神点为参照构建历法。因此,三教实为一体,天下原是一家。今天我们研究易学的意义不仅仅是光复易学,复兴中华,它更是我们认识古代人类文化的一把钥匙,有助于我们找到来时的路。故今日学者之使命不可谓不重。若能领会古人心意,阐明圣学原理,则吾辈学者可无愧于华夏先祖矣。

昆仑虚有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与君共勉。



甲辰仲夏 罗明州于聚奎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