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的90后,他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书法高手。2024年他收获了两件喜讯:第一件是十三届国展中大楷作品入选,第二个就是十二届刻字展作品《定风波》入选,可谓是艺术上的双喜临门,他同时也是一位吉他歌手———覃良平老师 十三届国展他的这件大字楷书入选,国展中的楷书通常以小字居多,多是小而精的为主。然他的书法作品,单字在18公分左右,满张满写,没有花哨的章法设计,没有采用彩宣进行拼接,连启首印都简化了,震撼到评委和观众的就是那种极具冲击力的气势,站在作品下面,两个字就有人的头部大小,强有力的字势,加上没有过多的空间留白,长枪大戟,左右的穿插,浓墨重彩,从上至下观看,这件八尺整张的作品,确实给人一种俯压之势。 覃老师这件大楷巨制,一眼就可以看出,取法黄庭坚,他将黄字的优点有效的放大,刚劲挺拔,自由生动,长枪大戟的点画将行列空间,勾勒成辐射状,导致行列之间,字与字之间的空白,无一处等分。黄庭坚的书法具有《石门铭》和《瘗鹤铭》的趣味,字大而不失稳重,磅礴的气势,处处留有篆书的痕迹,锋在笔中,力透纸背。 覃老师是将黄字放大成榜书,作品里呈现出很多篆书用笔,藏头护尾,结体从容,线的中段写得风韵饱满,书写时应该故意放慢了速度,循序渐进,因此吃墨效果通透,显得更加厚润;大部分的长线都进行过一波三折处理,竖线都有轻微的s摆动,既能保持黄的字势辐射,又将线条进行了加粗处理,似是颜鲁公的线质,黄庭坚造型。这种融合下的变形,既能撑得起伸张的形态,又能保持雄强的气势。也许覃老师利用了这一技巧吧! 下面这件作品是覃老师的刻字作品 这两年,覃老师有很多刻字作品发表,有几个系列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当代的刻字作品多以单幅的形式来呈现,能将刻字作品做成系列的,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刻字之难,难在立意,原创的设计,需要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没有才情的表现,要么就是复制,要么就是改创,很多高手创作一件作品,设计一个稿件都要几个月。如果是创作系列作品,才情不够的话,五件作品就会把你弄得“囊中羞涩”。 当代刻字做成系列的,笔者认为,李文宝老师是楷模。2010年,李老师在上海世博园主办刻字艺术展———“刻古铭今”系列,作品共23组,325块书刻作品,作品宏篇巨制,在艺术界引起了轰动。另江苏常州的汪凯老师,《花开见佛》系列,一套佛教题材的书刻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书刻发展40年,老中青三代人的传承,正所谓代代都有接棒人。 覃老师玩笔也玩刀,木刻艺术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单个作品“玩”到了系列,面向全国来讲,也是少见的。覃老师的序列刻字作品,除了拥有细腻传统的刀法色彩技巧之外,有两类作品最为突出:一是异形材的组合,二是多变的层次化。 异形材的组合,表面上是体现出作者的组合能力,难就难在空间处理,组合是一种从形到意的转化,通过拼、叠、插、让等技法,让内形到外形有一种意境的延伸。有些技巧同书法原理相近,例如“既白当黑”,“小处宽绰”,“大处紧密”等。 覃老师的刻字作品强调立体感,《定风波》这件作品,层层渗透,有种“考古挖宝”式的递进。有些书友认为立体感的表现就是进行深挖处理,将作品刻得深一些,那样立体感就会强。木刻的板材通常在4至5公分,刻的再深也是有限度的。层次感来源于块面的分布、色彩的渐变、主次的明确,这里同书法中的墨色变化有共同之处,墨色的衔接往往是自然的,色与色之间的变化,强行用色就会变得突兀。此时主与次分布,衬托的技巧就尤为重要了。 作者简介|覃良平覃良平,汉族,1990年出生于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如石堂主人,师从刘德宏、苏开科。中国书法家协会(准)会员;广西书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宁市青秀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艺术学院外聘教师,广西古琴协会监事。 先后入展: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十二届刻字展、2023中国书法·年展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2023年楷书、行书、隶书三幅作品入展广西艺术作品展,其中行书获优秀作品奖,广西首届刻字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广西第二届刻字艺术展览优秀作品奖。 我是四海易术,一个退休的糟老头子,退休的生活,致力于弘扬传统书法文化,推广有实力的中青年书法家,陈述书法创作者经验和方法,供广大书友参考和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