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夏至,灸一灸,累积体内多年的老寒湿全排出去

 地藏菩萨mohesa 2024-06-21 发布于青海
【夏至将至】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闲话夏至
夏至是24节气的第10个节气。古人向来重视夏至,自周代开始,就有夏至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的仪式。
在清代以前,夏至节官员都会放假三日,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以避夏日酷暑,名曰“歇夏”。
夏至三侯
  • 一候:鹿角解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 二候:蜩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 三候:半夏生

半夏为喜阴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阴生:宜养阳气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一到,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
此时,盛阳覆盖于其上,阴气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则开始死去,阴阳交替,阳极生阴,人体容易患各种疾病。
因此,这时要顺应夏季阳盛于阴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
阳气对人有多重要?
《黄帝内经》开篇就记载人的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就是阳气的消长盛衰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如何养阳,以下3点需做到:

01、以阳补阳,多晒太阳

每天晨9点多或下午四五点钟,晒上15分钟太阳,能防止骨质疏松,也有助于卵巢功能的稳定。
别忘了多晒晒背,因为背上有督脉。

02、按摩涌泉穴

中医认为,“精从足底生”,精即指人体能量。足底有一个重要穴位,即涌泉穴。夏至后按摩涌泉,引肾经之气上涌,滋养全身,养护一身阳气。

03、大汗避吹空调

大汗淋漓猛吹空调,最伤阳气。这样做会让毛孔会突然关闭,寒气郁结体内,易造成暑湿感冒,出现发热、烦乱、头重如裹、身重肢倦等现象。
开空调时,室内外温度差不能超过7℃。平时以26℃-27℃为宜,睡眠时还应再高1℃-2℃。在空调房内腰腹不可暴露于外,少吃冷饮、西瓜,以免损伤阳气。

04、心静养阳,动能生阳

夏季养心,宜静不宜动,心静则守阳,汗液也会减少,不能贪凉处在阴凉潮湿的地方,少吃寒凉食物,以免寒气困阳,出现不会出汗、头晕乏力、不思吃食等症。
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进行。
夏季养生,祛湿排寒
夏至后,高温多雨,让人几乎天天在“蒸桑拿”,最易生湿。
俗话说的好:“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夏季湿气重,会让人出现四肢沉重、恶心、食欲差、失眠等症状。
一些体虚多病的人,比如容易反复发作感冒、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脾胃虚寒等,要抓住冬病夏治的时机,好好补养气血,增强体质。
夏季是祛湿气、排寒气的最佳时期,做到以下几点顺利排寒湿。
1、泡脚祛寒湿
夏天用温水泡脚养生很有必要,特别是脾胃不好的人,易受湿邪侵犯,用藿香煎汁泡脚,祛湿消暑最好不过了。
2、饮食祛寒湿
平时多煲含淮山、薏米、红豆、茯苓、党参的汤粥,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配菜中加点蒜、葱、生姜、辣椒也可祛湿。但要注意量,过多则会火气旺盛,不要刚去了湿,又来了火。
3、运动祛寒湿
每天坚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的。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活络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
夏季艾灸:养阳祛湿寒
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
夏季养阳,首选艾灸,温通经络,深入脏腑,调和气血,扶正驱邪,促进血液循环,加强代谢,达到防治疾病和保健强身的目的!
夏至艾灸的好处
暑病的发生,是由于冬季寒邪藏伏于体内,至夏而发的伏气温病。
夏至时节,人体阳气达到顶峰,此时针对暑病行艾灸疗法,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有效地扶阳避寒邪、祛除冬病根因,使体内阳气得到升发和振奋,外界的风湿暑邪便不易侵犯,从而阻断了发病途径,使得冬季的伏邪不能触发。
夏至节气灸
夏至常灸以下这7个穴位,有祛湿健脾、疏肝益肾、滋补元气、提高免疫的作用:
大椎、神阙、中脘、关元
气海、足三里、三阴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