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阳光心情ml 2024-06-21 发布于陕西

来源:惠农圈-阿真学姐

今年的夏至节气交节时间为6月21日4时50分,它是24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同时也是“四时八节”之一,因而在古代不仅是节气那么简单,同时也是一个节日。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那么,今年何时入伏呢?三伏天热不热?其实夏至农谚就已给出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夏至三庚入头伏”

夏至节气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时间最长,而晚上时间为一年最短。夏至过了后,黑夜开始变长,直至冬至变为最长白天最短。

夏至到来后,日光明显变强,气温也开始升高,湿度加大。有人可能会说,夏至太阳位于北半球最北的位置,是不是说夏至最为炎热呢?

其实并不然,夏至并非是一年最热的时候,虽然这一天太阳呈90°直射北半球,为阳气最盛的时刻,但民间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意思是过了夏至日真正炎热的天气才会赶来。

至于为何,还因夏至过后,虽然白天时间开始缩短,但这种差距很难察觉出来,直到秋季后才能明显感觉白天时间缩短。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相反,随着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却比夜间散发的高很多。随着热量的不断积累,气温开始升高,待到三伏天时来到一年最热之时,此时高温高湿、酷暑难忍,让人坐立不安。

那么,三伏天到底什么时候来?民间有“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

理解起来很简单,也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就是入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

那么,“庚日”又是如何确定的呢?其实,这还要说起“干支纪日法”,由十二地支、十天干组合而成,形成60种组合。

其中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十个,它们同地支组合后,只要是带庚的那天均为庚日,总共有6个庚日,因此只要数出夏至后第3个庚日即可。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如2023年,夏至当天为庚戌日,10天后为庚申日,20天后为庚午日,这一天就是入伏之日。

今年夏至后第一个庚日为6月25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5日,第三个庚日就是7月15日,因此今年的入伏为7月15日这天,初伏时间为7月15日至7月24日。

通常来说,一个庚日为10天,三伏天也就是30天,但中伏这天比较特别。虽然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但有些时候夏至会出现第五个庚日,如此一来中伏也就是20天。

如今年立秋时间为8月5日,但立秋后的首个庚日却是8月14日。根据历法来看,如果四庚后还没有到达立秋节气,那就会出现5个庚日,如此一来,中伏也就是20天。

这样算来,今年三伏天就为40天,属于“加长版”三伏天。中伏时间为2024年7月25日到2024年8月13日,三伏天为2024年8月14日到2024年8月23日,8月24日为出伏日。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二、三伏天热不热?夏至农谚看过来

近日,北方“大旱”话题引来了关注和热议,在河南、山东、皖北、苏北、河北等粮产地,已有2个月没有下过像样的雨了,偶尔一场小雨根本无法改变旱情。

而因干旱少雨,使得气温明显升高,从5月份开始北方多地气温就已超过35℃,部分地区更是达到40℃极高温天气,如此天气让人难以忍受。

三伏天还没到就如此炎热,也让不少人开始疑问,今年的三伏天热不热?是不是会出现“超级夏天”?

还有人期待早点降雨,雨水多了三伏天就不会那么炎热了。

其实夏至农谚早就给出了答案,大家根据农谚指示就可了解接下来热不热。

1、“不怕夏至雨,就怕夏至晴”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宁愿夏至这天降雨,也不希望这一天万里无云、阳光灼热。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如果夏至这天晴空万里,那就表明接下来一段时间会严重缺雨。三伏天是农作物生长最快的时候,水分蒸发速度也快,如果此时缺雨那就不利于庄稼的正常生长。

不管是水稻、玉米还是大豆,想要长得快就必须有足够的水。而夏至天晴,可能到了三伏天时也不会降下什么雨。

毕竟民间也有“夏至天晴,无雨到秋边”的说法,这么长时间不下雨,旱情将持续2个月,作物很难迎来高产和丰收,农民只能采用抽水灌溉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农耕成本。

民间还有“夏至不下犁耙高挂”的说法,均是描写夏季旱情严重的现象,如果夏至不降雨,那农民可就遭殃了。

2、“夏至下场雨,赛过中了举”

在北方地区,夏至这天如果非常炎热,且酷暑难耐,那就说明整个三伏天都会十分炎热,庄稼生长将出现大麻烦,可能谷物的根都会干断。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但如果夏至这天下起了雨,那显然就是一桩好事,农民就如同中举了一样高兴。毕竟夏至降雨后,三伏天就会变得十分清爽,比起往年要低上几度,人的体感明显更舒服一些。

当然,夏至降雨,也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都会迎来雨水,不至于会出现旱情,对庄稼生长十分有利。

民间也有“夏至落大雨,八月涨大水”之说,如果这天降下大雨,那说明整个三伏天雨水比较多,8月甚至会涨起大水。

3、“夏至逢分龙,晴天伏里热”

有人好奇,“分龙”是什么意思?其实它指的是如果夏至日当天刚好碰上了辰日,那就被称之为分龙日。

毕竟今年是甲辰龙年,辰和龙是“一家”,因而古人将夏至逢辰日叫做分龙日。传说在这一天,掌管降雨的龙王会四处奔走,为各地带来雨水,保证夏天不会出现旱情,也可避免了三伏天太过炎热的情况。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通常这个日子里雨水比较充沛,但如果这一天没有雨水,那就意味着可能三伏天会一直炎热下去。

4、“夏至无雨三伏热,夏至有雨应秋早”

所谓的无雨其实就是不下雨,这句农谚理解起来很简单,如果夏至当天天气炎热,没有雨水,那炎热天气会持续到三伏天,以至于三伏十分炎热。

但如果三伏天降雨就是一桩好事了,说明整个三伏天不缺雨水,因长期降雨,使得气温比起往年更为凉爽一些,早早就进入秋天。

5、“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所谓的“烂”其实说的就是降雨,而“大烂”指的就是降水量比较大,时不时就会降下暴雨。而“梅雨”说的就是梅雨季节,江南的梅雨季节通常是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刚好覆盖了夏至节气。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这句话理解就十分容易了,如果夏至雨水比较充沛,雨量大,那可能整个梅雨季节雨水就会下个不停,如同吃饭一样频繁,雷阵雨可能一天要下上三场。

三伏期间雨水比较多,就意味着气温不会太炎热,毕竟雨水可以吸收地面上的热量,从而降低暑气。但雨水太多并非好事,主要是光合作用不够,作物产量可能不是太多,且容易发生倒伏。

6、“夏至西风起,瓜菜园受煎熬”

夏至当天如果刮起了西风,那表明东南沿海的暖湿气流没有过来,北方的炎热高温将起主导作用,降雨量比较少,因而三伏天十分酷热。

如此一来,不光人要遭罪,就连瓜菜园也会受到影响。毕竟果蔬生长离不开水分,而一旦高温超35℃以上,多数果蔬长势都会受影响,因干旱等缘故,恐怕收成不是太好。

当然,民间也有“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的说法,东南风的到来,就表明南方沿海暖湿气流入场,它的到来必然会带来充沛的降雨。

“热不热,就看夏至?”今年何时入伏,三伏天热不热?看农谚咋说

因雨水比较多,部分地区出现了洪涝,以至于平地里都能够撑着船走。像近期的桂林地区,洪涝就比较严重。

以上就是关于夏至的农谚,由此可见,夏至如果不降雨,那将是坏事,三伏天炎热且旱情严重。

从天气预报来看,自6月下旬开始,华南一带将迎来高温天气,体感闷热,而华北、黄淮一带也将迎来高温,因此大家需要做好防暑补水工作。

对于农民来说,也要做好接下来的旱情处置工作,及时灌溉水源,这样作物生长才能不受影响,大家怎么看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