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史纂修2

 小夏ho78b993zg 2024-06-21 发布于江苏

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做出了编纂清史的重要决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本着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又要勇于进行学术创新,既要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反映时代精神,动员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学者,集思广益、团结合作,以期编写出一部能够反映当代中国学术水平的高质量、高标准的清史巨著。 

编纂清史既是历史的呼唤,又是时代的要求。为了编好清史,我们必须遵循胡锦涛总书记清华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嘱咐,贯彻执行,落到实处。 

清史工程规模浩大,任务艰巨。中国古代留下的“ 二十四史”可作借鉴。“ 二十四史”以纪、传、表、志作为全书的结构,为司马迁所始创,有其优长之处,其包容量极为广大,既能叙事,又能记人,还能讲述各种典章制度。但其有历史局限,它没有图画部分,因为古代文字记载在狭长的木简、竹简上,图画画在面积较宽的墙壁、绢帛或刻在石碑上,因此古代的文字、图画分离,古史无图画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自从发明纸张与印刷、照相之后,记录历史的载体出现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清代存留下大量的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画、舆图,近代又有大量照片,应予收集,因此我们在设立了通纪、传记、史表、典志四个部分以外,增设了图录部分。这五部分成为新编清史的主体,我们已收集了二十万张图画、照片,备以选用。以图明史、以图补史、以图证史,是新编清史的一个亮点,符合胡锦涛总书记“ 传承创新”的重要精神。又如“二十四史”中的本纪是书写帝王的历史,新修清史中改名通纪,吸收近代章节体史书中的优点,贯穿大势,叙及大事,明其规律而消减帝王色彩。帝王个人事迹另立帝王传记。通纪在全书中提纲挈领,起引领全书的作用。在语言、文字、书写方面,新编清史采用现代语体文,要求简易通顺、流畅雅驯,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为使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不断,为使中华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广大,为使全国人民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必须编好新的清史, 正确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求真崇实,与时俱进;扬弃旧说,创立新见,写成一部高质量、高品位的清史,写成一部优秀、真实、可信的清史,不辜负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和委托。 

(资料来源:本文转载自《光明日报》2011年8月11日第7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