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槿轩课堂】四时涉淮赋 ||荀德麟

 一犁_书馆 2024-06-22 发布于江苏

荀德麟




四时涉淮赋



愚故里在淮之北,而谋生于淮之南,相距百有余里。昔时,咸自驾单车往还,或一月数经,或兼旬一过,炎暑寒腊,从未间断;风雨晴晦,错杂旅程。虽百里之程,然识地理之分野;每稽古准今,深觉文化之差异。欣悉中国南北气候地理分界标志之施工将竣,亟往观览,作《四时涉淮赋》以广之云。

跨长淮之浩浩兮,连虹桥以逶迤;缩寰球于数寻兮,别红、蓝以标志;欣两壖之流彩兮,植桢、楝以分歧。惹吾人之遐思兮,叹造化之神奇。

值春风之染绿兮,异南北之原隰:或水田漠漠而秧歌起兮,逢霉雨连绵之季节;或犁耙悠悠而吆喝盖野,望黄梅而初湿地皮。遇炎夏之旱魃、霪潦兮,秔稻每安然而无恙,杂谷恐奄奄以待毙。欣秋获之景象兮,或连枷、风谷万户到天明,或磨粉、榨油千村过夜心。察冬藏之传统兮,北则为度岁而窖藏风干,南则为防寒以土覆草掩。若民间之习俗兮,或四时以勤苦,或半年以优闲;或清贫而满足,或粗裕而未甘。至若长袍、短袄之服,煎饼、泡饭之食,版筑、芦编之居,荡桨、执鞭之行,推车、挑担之负,皆因时因地而制宜,岂曰南曰北而立异耶?

百里之遥,气候不齐;冷暖拉锯,春秋尤烈。一淮之隔,水土相异;夹河相对,民性未协。信南橘而北枳兮,喻晏婴之善辨;由北马而南船兮,解文山之多感。览眼前之物事兮,识科学之内涵!

注释:

①中国南北地理分界标志,建于淮安市区的古淮河上,在一

座弯曲的古桥上建立类似地球的大型球体,南半边为红色,北半

边为蓝色,中间桥面绘有南北分界线示意图,以及简单的解说文

字,是一处科普性景观。

②古淮河南岸、北岸分别栽植淮南、淮北的代表性树种。

③原隰(yuánxí):广平与低湿之地。

④淮南地区有梅雨季节,淮北地区没有明显的梅雨季节。

⑤旱魃(hànb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霪

潦(yínliáo):久雨成涝。

⑥连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用来拍

打谷物、小麦、豆子、芝麻等,使子粒掉下来,也作梿枷。宋范成大

《秋日田园杂兴》诗之八:“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⑦民间冬藏的传统:淮北多为度岁而窖藏或风干,淮南为农

作物防寒多以细土覆盖、柴草掩盖。

⑧《重修山阳县志》《咸丰清河县志》风俗物产载:传统旱谷区

农民多为半年闲,清贫而易于满足;传统稻作区则多是辛劳,虽总

体收获较多,不甘于粗得温裕。

⑨橘生淮南是一个成语,出自《晏子春秋·杂下之六》:“婴闻

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

⑩由北马而南船兮,解文山之多感:淮安向为南船北马、辕楫

交替之处。文山,即文天祥。其《发崔镇》诗曰:“高雁空秋兴,寒

螀破晓眠。淡烟白似海,野水碧于天。兴废嗟何及,行藏信自

然。南人乍骑马,北客半乘船。”

  2009422日作


作者简介

    荀德麟,淮安市诗词协会会长。江苏涟水县人,资深编审、研究员,史志专家、诗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