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早期彩瓷:颠覆了学界以往的认知

 RK588 2024-06-22 发布于美国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总结了南、北各地的制瓷业后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明代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业的中心,瓷都的地位在明代已经确立。

明代前期的彩瓷从传世的实物看,主要有釉上红彩和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和青花金、银彩等。

明人谷应泰《博物要览》说:宣窑五彩,深厚堆垛。”

1964年,南京明故宫出土的洪武红彩龙纹盘残片,是目前仅见的明初釉上红彩器。这种红彩的着色剂是氧化铁,因此又称“铁红”,它是用青矾(Fe SO 4·7H20)为原料,经煅烧,漂洗制成,配入适量的铅粉和胶就用以彩绘,因此又称矾红。

图片

明洪武  矾红彩云龙纹盘残件

这种矾红的釉上彩,在宋代的定窑瓷器上就已开始应用,磁州、扒村和山西的瓷窑使用也较普遍。

但是,胎釉相配和彩色鲜艳的程度,只有到明代才臻于完善。这种单纯的釉上红彩制作,在整个明代几乎没有间断过。

图片

明洪武  红绿彩缠枝菊纹侈口盘残片

永乐时期单色彩的品种在矾红彩、金彩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新出现了绿彩、黄彩。

此外,永乐一朝着重在红地绿彩、黄地绿彩等低温复合彩瓷方面的创新,并为宣德时期以斗彩为代表的高温与低温复合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片

 明永乐红地锥绿龙纹盘修复件,1984年御窑遗址永乐地层出土

图片

 明永乐黄地锥绿龙纹梨形壶修复件,  1983年御窑遗址出土

图片

明永乐黄地锥绿龙纹盘 1984年御窑遗址出土修复件 

宣德时期,最大的进步在于首创釉上釉下结合彩,既有相对简单的装饰如青花填红彩、青花红彩,也有复杂者如斗彩等,都是新创的品种。

尤其是斗彩的创烧,直接成就了成化一朝最富盛名的彩瓷艺术,并成为明清两代彩瓷中最为青睐烧造的对象。

图片

明宣德斗彩鸳鸯莲池纹盘修复件, 1988年御窑遗址出土 

宣德时期的釉下青花和多种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宣德五彩”。

1985年在西藏地区发现了两件极为珍贵罕见的传世品——宣德御窑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纹碗,一为高足,一为平足。

这个重要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次,就目前所知是仅存的两件实物。这项发现解决了中国古代陶瓷史上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古代文献所记载的“宣窑五彩”并非子虚。

这两件青花五彩碗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即在局部纹饰上采用了斗彩工艺,这就把斗彩的发明从成化提前到宣德,从而对宣德时期彩瓷的成就也将重新予以评价。

图片

此外,宣德时期创烧的彩绘瓷尚有白釉釉下酱花、白釉釉下青绿花、蓝釉白花、黄釉青花(黄釉为低温釉,施于烧好的青花器上做为地色)、青花金彩等新品种。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台北故宫博物馆收藏的宣德彩瓷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宣德彩瓷

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明代空白期)

明代空白期的瓷器可不只有青花瓷大放异彩,“空白期”的彩瓷也是和青花瓷一样精彩。

自2014年以来,在出土的瓷器中,大件器物格外醒目,如此前发现的大缸、大盘、绣墩等。

图片

图片

尤为难得的是,出土的红彩、绿彩、青花加彩,斗彩等彩瓷,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彩瓷的生产在空白期也并未中断。

器类有碗、盘、高足碗、梨形壶等;

题材除鸳鸯莲池外,还有云龙纹、海水龙纹、海水瑞兽纹等;

装饰既有简单的釉上釉下结合彩如青花加彩,也有复杂者如斗彩。

图片

明正统斗彩满池娇图碗

图片

明正统-天顺青花红彩海水瑞兽纹碗 上海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彩瓷的主要装饰工艺在明代早期多已建立,至明代中期,彩瓷的品种已达20种以上,而且相较其它时期,彩瓷在整个官窑瓷器生产中的比重大幅提升。

在明代早期,不论是赏给朝贡国的礼品瓷,还是赏给大臣的瓷器中,我们都找不到赏赐彩瓷的例子,大量作为赏赐用途的是白瓷和青花瓷,如宣德三年,“(朝鲜)使臣昌盛、尹凤、李相至。勑赐白素磁器十卓,白磁青花大盘五个,小盘五个”。

皇帝赏给大臣的器物,如宣德皇帝赏赐给号称“东杨”的首辅大臣杨荣的瓷器,虽然明确是御用器物,且有酒器、茶盅、瓶罐、香炉之类,但无非都是白瓷

图片

明永乐 甜白釉如意耳扁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洪武继承了元代金彩、红绿彩的生产技艺,并有矾红彩瓷生产。永乐时期在此基础上,创烧了红地绿彩、黄地绿釉等低温复合彩瓷装饰。

宣德时期则进一步将釉下高温与釉上低温彩相结合,生产出了青花加彩、斗彩等产品,成就了明清两代斗彩、五彩瓷器的大发展,对于粉彩、珐琅彩瓷的烧制也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图片

图片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

图片

图片

明正统 五彩绣墩残片

“空白期”彩瓷的新发现,颠覆了学界以往的认识。作为连接宣德与成化的桥梁,对促进器类、装饰题材等方面的发展,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