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Stroke:少见病因脑出血(一)

 医贰叁Doc 2024-06-22 发布于湖南

摘要:非创伤性脑出血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高血压和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常见病因主要累及老年人,但仍有很多少见原因的脑出血。识别这些罕见病因对于针对性的临床管理、交代预后和二级预防至关重要。这篇专题综述探讨了脑出血的不常见原因,并为临床和影像学的鉴别提供了实用线索。


非创伤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个重要的健康问题,约占卒中的20%。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很高。脑出血主要影响老年人,其发病机制主要是高血压性动脉硬化,以及散发性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其他常见原因包括大血管病变,如动静脉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在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手段中,识别可治疗病因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识别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指导有效的临床管理,为预后提供信息,并改善二级预防策略。

目前有几种病因学分类方法。例如,SMASH-U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排除法的诊断算法,而H-ATOMIC或最近的CLAS-ICH则基于不同病因的概率。这些系统主要用于分类不同研究的患者群体,并制订研究标准。因此,它们对临床决策是没有帮助的,无法对罕见病因进行分类。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充分的检查,排除掉非创伤性脑出血的常见原因,进而怀疑罕见的病因。同样,脑出血患者的不典型表现、既往病史或影像学检查,也会让人怀疑为罕见病因脑出血。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概述了脑出血的罕见原因,以及常见病因的非典型表现,以及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的方法。

非创伤性ICH的病因学检查

一般原则和原理

脑出血检查是一个系统性连续过程,综合了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初步评估应包括全面的病史(包括过去的神经外科手术)和查体,血管危险因素、抗血栓治疗、药物滥用和临床表现。标准的实验室检查通常包括全血计数、凝血功能、炎症标志物,必要时还应包括尿液分析。罕见病因ICH的一个突出线索是年轻。神经影像,包括CT和MRI以及血管成像可以定位出血,估计出血范围,识别结构异常或其他大脑异常,也可以提供病因学线索。这些出血模式可能有助于怀疑脑出血的罕见原因。

进一步病因学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表现而定。

常见病因脑出血的不常见表现

脑出血的非典型表现主要源于散发性小血管疾病,有时会对临床医生的诊断能力提出挑战。与通常临床环境中采用的直接识别过程不同,这时候需要更加细致入微的识别方法。常用的识别方法,主要基于大脑MRI,有时会过于简单化,在少数情况下会造成误诊,尤其不常见表现的小血管病。

例如,老年人中散发CAA相关脑出血,通常根据脑叶出血模式和预期脑区中脑微出血,利用波士顿标准快速床旁诊断。然而,CAA有时会不常见的表现——高度不对称,累及单个半球或脑叶,或同时呈现多个脑叶脑出血。在这种情况下,深入了解波士顿标准和整个小血管疾病表现谱系是有益的。

此外,建议使用淀粉样蛋白PET扫描和脑脊液神经退行性标记物,特别是疑似CAA病例,最好请高容量CAA中心会诊。在诊断不确定的情况下,脑活检仍然是金标准,提供直接的组织病理学证据。如果有可能改变临床管理措施,则应进行该检查。

不常见病因脑出血的临床检查项目

脑实质影像上的病变

恶性肿瘤

快速生长和高度血管化的肿瘤伴随血管结构脆弱,容易发生ICH,约占ICH病例的3%。瘤内出血仅是一小部分恶性肿瘤诊断的先决条件。在首次的影像学检查中,不成比例的血管源性水肿是恶性肿瘤的可疑特征,尤其是出现在发病后的最初几个小时(表明它出现在脑出血发生之前;图S1)。实际上,血管源性水肿与血肿(平均)直径的比值>100%预测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值为71%(比值>150%的阳性预测值100%)。增强CT或MRI可以识别肿瘤的局灶性强化。

图S1.恶性肿瘤。61岁男性,枕叶深部血肿(A)。发病后10天轴位MRI显示,非典型水肿延伸至胼胝体压部,越过中线(B),局灶性增强(黑色虚线圆圈)和弥散抑制(白色虚线圆圈)。3个月时MRI显示多个点状病变强化(C)。立体定向活检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62岁男性,额顶叶浅部脑实质内血肿(D)。三个月后轴位MRI发现肿瘤,伴有血管源性水肿(E)和钆高摄取(F),结果证明是肾癌转移:

图片
脑实质内实体瘤大多数为转移瘤,转移瘤内的瘤内出血经常被报道,尤其是黑色素瘤、肾细胞癌、乳腺癌和肺癌(图S1)。虽然癌症很少转移到大脑,但它占了癌症相关ICH的很大一部分。不太常见的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肝细胞癌和绒毛膜癌,是脑转移瘤的罕见来源,但大脑内转移时出血的倾向会更高。
在原发性肿瘤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与脑出血的关系最密切,这与该肿瘤的新血管生成和高度侵袭性和破坏性有关。低级别间变性少突胶质瘤内含有易于出血的脆弱网状毛细血管,会发生出血。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瘤内ICH的病例很少,也有出血性弥漫性血管内淋巴瘤的报道(图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凝血功能障碍或白细胞淤积(leucostasis)是脑出血的原因。在这些情况下,往往是多发性脑出血,并且最初的血液检查就能够发现明显的异常。
图1.弥漫性血管内淋巴瘤。62岁女性,轻度、逐渐恶化的头痛、意识改变和行为改变。MRI可见多个出血性坏死区域伴有磁敏感影(A),弥散加权成像(B)上可见多灶性细胞毒性水肿(白色虚线圆圈),相对应可见Flair分散水肿高信号(C和D)。虽然最初怀疑为急性出血性脑白质炎,但活检证实为弥漫性B细胞淋巴瘤:
图片
感染
伴有脓毒症的脑出血,应警惕感染性的发病机制,需要进一步微生物检查和留意它的影像学征象。
在影像学上,有些暗示性的征象可能提示感染性病因,这些征象是发病机制特有的,并根据临床-生物学特征进行查找。
在细菌性心内膜炎中,神经系统受累是最常见的心外并发症,脑出血是仅次于脑缺血的第二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果发现脑内血肿,新发心脏杂音或不明原因的发烧应怀疑心内膜炎,需要进行全面的临床、影像学和生物检查。脑实质影像可能发现一些提示性征象:在Flair和弥散成像上主要为急性或亚急性缺血性病变,血敏序列上的微出血,出血性卒中区域的广泛病变伴中心弥散,以及脑脓肿。血管不规则和血管壁摄取,提示血管炎。TOF和增强T1 MRI或CT血管成像在检测霉菌性动脉瘤(mycotic aneurysms)方面显示出同等的敏感性(图2)。
图2.心内膜炎。53岁患者,因发烧和疲劳而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额顶叶脑出血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急性枕叶血肿(A)。大脑中动脉M2段狭窄(白色箭头)(B)血管壁强化(C),并穿过血肿。CTA(D)和MRA(E)显示动脉不规则,伴霉菌性动脉瘤(箭头)。枕叶血肿内也可见强化的霉菌性动脉瘤(F):
图片
细菌性脑膜炎与缺血性并发症有关,但在2306名患者的队列中,1.9%的病例与脑出血有关。脑叶出血最为常见,一半患者中发现2个或2个以上血肿。影像学可显示脑膜增厚和增强,有时在钆增强T1和Flair上可见脑室炎。在少数患者中可发现血管不规则,提示血管炎。
最后,病毒性脑炎损害脑实质也可发生脑出血。在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中,单纯疱疹病毒(主要是HSV1和HSV2)占50%至70%。例外情况下(根据Modi等人为2.7%),可能发展为出血(图S2),通常发生在入院后,通常仅表现为无临床改善。在Flair和弥散序列上,可见累及1个或两个颞叶的细胞毒性水肿,可能有脑实质强化。
图S2.单纯疱疹病毒。62岁女性,亚急性发作性失语症、发热、意识模糊和左侧轻瘫。最初的头部CT(A)显示颞叶低密度(水肿)(*)。2天后的重复CT显示脑实质内血肿(B)。轴位MRI磁敏感成像(C)上可见血肿,伴随周围明显水肿(白色箭头,D),左侧颞叶可见弥散抑制(白色箭头,E)。对侧颞叶内侧可见轻微水肿(虚线方块,F):
图片
(待续...)
文献出处:
Stroke
. 2024 May;55(5):1416-1427. doi: 10.1161/STROKEAHA.123.043917. Epub 2024 Apr 4.
Uncommon Causes of Non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