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城夜话 | 茶师罗富华和他的子孙们

 人文武汉 2024-06-22 发布于湖北
晚清汉口茶业公所曾有一位高级职员,名叫罗富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叶,他生活和工作在汉口,并最终逝葬在汉口。

这位罗富华可不简单。他与妻子曾有,造就了殖民地时期香港显赫的四大家族之一 — 律师世家罗氏家族。罗家的子孙们,出现了诸如罗文锦罗德丞这样一代又一代的传奇。

那么,汉口的这位名不见经传的罗富华究竟何许人也?

他是汉口茶业公所的一位茶市交易公证人。当时的罗富华,本是上海的一个茶商,后来成为一个声誉良好的茶师。1882年底,汉口茶业六帮公所高薪聘请罗富华驻汉,担任独立公正仲裁师,全权负责处理茶市买卖双方质量检验和数量核查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当时在汉口每年茶市交易中,华商与洋商之间有关茶叶质量和数量问题不断发生纠纷,以至严重影响了汉口茶叶出口贸易。1883年1月24日,汉口茶业公所公布了新制定的《茶业章程》,其中第一条是关于设立茶市独立公正仲裁人职位的规定。

罗富华每年茶季应聘在上海、汉口或福州三个茶叶出口集散地审评茶叶品级,获得三地茶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媒体报道说罗富华是“一位在贸易上具有资深经验的绅士”,“作为茶师的特殊技能,使他成为在那个领域里非常需要的人才。” 公平公正,是茶师最重要的品质,面对买卖双方必须不偏不倚。而且,茶师在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矛盾甚至冲突。罗富华在茶师任上也遇到洋行因经营不善亏损而不公平解聘或拖欠工资的事,并因此在1879年曾与美国上海同孚洋行打官司。

正是由于罗富华在茶业界的良好名声,汉口茶业公所聘他为其首席仲裁师。然而,在汉口茶业公所于公布了《茶业章程》后,同年5月11日,以英国洋行为代表的汉口外国茶商对汉口茶业公所仲裁人罗富华的聘任提出了异议。除对其它条款提出了要求外,英商同时声称他们有权指定另一名英方仲裁人,而中方仲裁员罗富华应与英方仲裁员一起工作,并在需要重新过磅时共同选择一名公断员办理。次日,汉口茶业公所拒绝了英商的要求,于是汉口茶市买卖双方都停止了交易。结果茶叶贸易纠纷变成了外交纠纷,卷入了汉黄德道台恽彦琦和汉口英国领事阿查理(Chaloner Alabaster)。

罗富华以丰富的茶叶交易经验,尤其是他对供需、售购及买卖双方权益的深厚理解,在其中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最后,汉口茶业公所与汉口茶商洋行达成共识,茶业章程五个条款成为汉口茶市官方规则,并向上海茶市推广。汉口茶市随即恢复了交易。

1888年6月5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信使》报以“中国的行业公会”为题,评论了汉口茶业公所与汉口茶商洋行的这次冲突:“1883年,汉口茶业公所与外国茶叶商家之间的一场长期悬而未决的纠纷陷于了危机。” 

当时,茶所指责外商使用多重并虚假的重量标准滥用于茶市,因而建议任命一名茶业资深人士来仲裁争议,茶所愿为该公证人提供丰厚的薪金。“然而,外国商家对此表示反对,他们不愿在茶市称重场上有局外人在场,并决定暂停收购茶叶直到恢复原来的方式。

对此,汉口茶业公所进行了全面抵制,茶叶贸易完全停止。然后外国商家就此让步,…… 茶市上他们必须服从公证人检查员在场。” 罗富华的努力使得华洋两方在茶市交易上获得了双赢,促进了汉口茶叶出口贸易的稳定和发展。据1883 年8月31日《布里斯班信使》“茶叶贸易”载,当年汉口至伦敦直航茶船竞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伦敦茶市兴旺如火如荼。

汉口茶业公所由汉口晋徽粤湘赣鄂六帮茶商联合组成,在长江中下游茶业界行具有绝对权威。根据汉口茶业公所的要求的任职资格,罗富华就是这样一个称职的仲裁人,对卖方在质量上不压级,对买方在数量上不压秤。“其清晰的思维,实诚的性格,为中外双方商家所共同信任”。不幸的是在这一紧张繁忙的工作中,1883年7月22日,汉口茶季收市时节,罗富华在汉口去世,并于汉口安葬。汉口茶业公所在罗富华墓前树碑,表彰和纪念罗富华为汉口茶市所作的贡献。

罗富华的曾外孙何鸿銮曾在他的《追溯我子孙的血缘》一书中回忆说:“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曾外祖父是一个名叫罗斯威尔的英国人,并得知有一张在汉口英国墓地的他的墓碑的照片。”


英国人罗斯威尔 — 就是罗富华?说了半天,罗富华是老外?— 你没有听错,罗富华确实是如假包换的英国佬。他名叫托马斯·罗斯威尔(Thomas Rothwell),罗富华(Lo Fu-wah)是他的中文名。他于1855年来华经商,在上海开办升泰洋行 (Rothwell, Love & Co.,  Shanghai),经营茶叶贸易。汉口开埠后,通过招商局轮船公司从汉口经上海出口茶叶。后因经营不好而倒闭,而从1876年起就专门做起职业茶师来,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三十余年。一个英国人为中国茶业公所工作,在纷繁复杂的汉口茶市交易中公平公允不偏不倚,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大汉口的人们不会忘记他。罗富华的安息地就是汉口的万国公墓。

罗富华娶妻中国女子曾有(Tsang Yau),并养育了三个孩子。长女罗絮财(Lo Lucy Shui-choi),长子罗长业(Lo Cheung-Ip),次子罗长肇(Lo Cheung-shiu)。何鸿銮就是罗长肇女罗巧贞的儿子,也就是罗富华的曾外孙了。

罗絮财在上海出生,而罗长业和罗长肇均在香港出生。罗富华定居上海,而安家香港。每年茶季4月至8月留居汉口,非茶季9月至3月往返上海和香港。

作为混血的欧亚人(Eurasian),罗富华儿子罗长肇有一个著名的家训格言 - “行人头好过跟鬼尾!”。所以罗家世代以中国人自居,从来不以罗斯威尔(Rothwell)为姓氏,而终生姓“罗(Lo)”。而第二、三、四代也确实出人头地,出现了罗长肇、罗文锦、罗德丞等香港头面人物。1916年罗长肇荣获民国政府四等嘉禾国家勋章,而在1921年又荣获了三等嘉禾勋章。何鸿銮评价他“不愧为老一代中国绅士的代表”。

罗富华的儿子不得了,而他的孙子也了不得。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罗长肇之子、以律师为业的罗文锦。他一直被认为是批评港英殖民政府最力的法律界人士。作为辩护人,罗文锦沿袭了其祖父罗富华作为汉口茶市仲裁人保护华人茶农茶商权益的遗传,在多场香港华洋案尤其是华工与洋行的劳资官司中捍卫了中国人的权益。

1920年香港机器工人罢工,罗文锦就被聘为香港华人机器会聘为律师,代表劳工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诉求。

据1920年4月26年《民国日报》“港工风潮解决之经过”载,在双方达成的协议上,“由工厂主席赞士顿,与工人代表之律师罗文锦,互相签押作实。” 

而在1922年由苏兆征林伟民领导的香港海员大罢工中,罗文锦又被“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聘为律师,参与海员工会取得罢工的重大胜利。1922年1月22日《民国日报》以“香港海员罢工记”为题报道:“查海员工业联合会因要求加工事,…… 以罗文锦罗律师为最后请之律师。…… 已将办理各事交罗律师全权料理,…… 各会员亦深信其有完满之结果云。” 

毫无疑义,罗文锦继承了祖父罗富华的为华人谋利益的传统,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工人的法律代表。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是有组织的现代中国工人运动的先声,直接引发包括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在内的全国工人运动。罗文锦虽然不是像汉口“二七”大罢工施洋那样的“红色律师”,但他却成为中国现代工运的第一位劳工律师。

罗富华的孙子了不得,而他的曾孙就更不得了了。特别令人敬佩的是罗文锦的儿子、同样以律师为业的罗德丞。如果说罗文锦是继承了祖父罗富华为华人服务的传统,那么应该说罗德丞是把曾祖父罗富华的传统发展到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的高度。他把罗家强硬倔犟、敢说敢为的作风发挥到了极致。与其父一样,他更是批判港英殖民政府最力的法律界人士,在港享有“大罗”之誉。

在香港回归谈判的重要时刻,作为港英政府与华人家族协作的殖民政治的最后代表,罗德丞毅然决然,辞去港英立法行政两局议员,担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并成为特区预委会和筹委会委员。为香港回归祖国的平稳过渡,罗德丞做出了贡献。身为罗富华后代,罗德丞宣布放弃了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国人,终于真正实现了祖父罗长肇“不做鬼尾”的家训。罗德丞曾被港英政府奉为延续殖民统治庙堂仅有的最后一灯香火,然而罗德丞之举,标志着香港一个世纪殖民时代的永远结束。

罗富华的曾孙不得了,他的曾外孙同样也很了不得。罗长肇之女即罗文锦之妹罗德贞的儿子烈显伦,也传承了罗氏为民请命的传统。在香港回归前后,同样为律师的他一直是表兄罗德丞团队的核心成员。曾任香港终审法院大法官的他,后来也一直为香港社会的稳定而仗义直言,为人们所称道和赞誉。

因罗富华之中国妻曾有与荷兰人何仕文(Charles Henry Bosman)之中国妻施娣(Sze Tai)为友,故罗富华女罗絮财嫁与何仕文子何福(Ho Fook)为妻。而何家从启东启福启棠以降,也成为香港显赫家族。澳门赌王何鸿燊就是何福之子何世光的公子,与堂弟何鸿銮一样,也是罗富华的曾外孙。从他祖母罗絮财开始,门当户对的罗家与何家一共有了五桩联姻。其中罗富华孙子罗文锦罗文浩兄弟俩分别迎娶了何仕文孙女何锦姿何尧姿姐妹俩。

其实,罗富华还有一个胞兄,名叫理查德·罗斯威尔(Richard Rothwell),比他更早来到中国,定居广州开洋行做茶叶生意,后来返回英国。有意思的是现在理查德的英国后人确信他与胞弟罗富华一样,曾有一个中国妻子。因为史料记载理查德返英后曾约罗富华于1857年初在香港会面,当年4月兄弟俩分别离开香港:理查德只身返英而罗富华携“两位中国女人”返沪。其一当为曾有,另一则为人们所假设的理查德的中国妻子 — 因理查德在英已有妻室,故专程赴港“托妻”于弟罗富华。而关于罗富华的这位中国嫂子,尚未发现确凿史证。

但在中国殖民和半殖民时期,港澳及内陆开埠城市历史遗留的“涉外婚妇”(Kept Mistress of Foreigners,直译“外国人的留守主妇”)现象十分普遍,因而理查德的英国后人一直试图寻找理查德的在中国的欧亚人后代,也就是罗富华的侄重孙玄孙们。他们猜想就像当年何仕文早就离开香港而遗下一个何氏家族一样,在广州生活十多年后返回英国的理查德,或许也留下另一个“罗氏家族”?

另外,罗富华的曾外孙何鸿燊还有一个姑舅表弟,名叫李小龙。他是罗富华女婿即赌王祖父何启福同母异父兄弟何启棠的养女何爱瑜之子。

逝葬于汉口遗家于香港的罗富华,生于1831年12月27日,卒于1883年7月22日,终年52岁。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宾阳门(大东门)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