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唯一能吃的补药

 阿里木杜 2024-06-22 发布于广东

图片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可以看出中医对汗的珍惜,也暗示着出大汗是会“伤心”的。

夏季出汗是一种脱水,脱水的后果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失去的水会带走血液里的电解质,影响电解质的平衡,从而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

我们身体的神经、肌肉之所以能正常地运动,就是因为血液里的电解质保证的,一旦大量出汗,电解质紊乱,首当其冲的是神经,肌肉不听使唤了,这时候出现的症状就是中医说的气虚。

俗话说“血汗同源”,《灵枢》也说“夺血者勿汗,夺汗者勿血”,意思就是强调,已经出血的人,如果治疗的话是忌汗的,而出汗很多的人,也不需要用放血疗法。

因为无论是汗还是血,都会带走身体的能量,也会带走血钾,使人处于虚弱状态,所以不能重叠地损失。

唯一能在夏天吃的补药

生脉饮由三味药组成:人参、麦冬、五味子。

人参是补气的,麦冬补阴,五味子是酸味的,中药里酸味的药都有收敛的作用,可以收敛被汗耗散的心气,在“开源”的同时“节流”。

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千金方》中,就对生脉饮中的五味子特别推荐:

夏季用五味子养心气,因为夏季属于火,属于心,心气容易耗散。

别小看这三种药组成的小方子,现在由它提取出的静脉注射液,是可以用来治疗休克的。

很多人觉得夏天不能吃补药,补药会“上火”。这种观点只说对了一半,关于补养季节的完整观点是“春夏养阳,秋冬补阴”。

就是说,春夏还是应该吃补气药的,到了秋冬才适合吃补血、补阴的药。

夏季气血也是最容易耗散的,因为它们就浮在表面,很容易被炎热消耗,因此夏天的补养也非常重要,而生脉饮是唯一一个可以,而且也应该是在夏天吃的补药。

特别是气虚体质的人,这种人不仅夏天爱出汗,而且冬天还怕风,也特别容易感冒,种种征象都是因为气虚不能固护体表造成的。

即便没有出汗的问题,但有心律失常的问题,这种人很常见于女性,本身就很瘦弱,有气无力的,检查心电图的话可能是“窦性心律失常”,或者是有“传导阻滞”。

不管哪种,在犯病之后人都会变得很虚,腰都直不起来,总觉得气不够用,像“捧心”的西施一样柔弱,这就是典型的气虚。

而这种虚反过来也加重病情,结果形成恶性循环,气虚和心律失常互为因果了。

这个时候,生脉饮就很合适,补足了的心气才能震慑住失常的心律,才能打断这个恶性循环。

对于气虚体质、容易出汗、容易疲劳、有气无力的人,有两个药是需要经常吃的,一个是生脉饮,一个是玉屏风散,在药店里卖的叫玉屏风口服液。

生脉饮是用于被炎热的夏天或者劳作之类消耗气血之后,对身体的补充的;玉屏风口服液适合在立秋之前开始吃。

因为秋天之后,人体的毛孔要逐渐关闭以防止寒邪的侵袭,这个时候再挡上一道“屏风”就更安全了。

玉屏风口服这个药也很简单,也是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

前两味都是补脾肺之气的,防风有抵御风邪侵扰的作用,结合在一起就是帮助那些很容易感冒的、表气虚的人,在体表之外树起一个有保护作用的“屏风”。

一来能防止过多地出汗,防止阳气再被消耗,二来提高身体的御风抗寒能力,也就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所以,当流行性感冒之类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时,对那些平时就很容易感冒的人来说,用“玉屏风”的价值远在一般的疫苗或者抗病毒药物之上。

你可以自制的生脉饮

中药里叫“参”的很多,但真正有补气作用的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

人参的作用最强,但是用起来有禁忌,稍微有点热象的都不适合,阴虚的人或者是气阴双虚的人,服用就更加危险,有进一步伤阴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的生脉饮里一般用的都是人参,如果热象很明显,比如舌头很红很瘦,最好吃自制的生脉饮,就是用西洋参、麦冬、五味子各10克,自己煎汤喝。

用西洋参代替中成药里的人参,因为西洋参性质平和,能兼顾气阴双方,甚至可以清虚火,即便在夏天也适合用。

服用方法

生脉饮是口服液,配制成液体也是为了吸收快。常规是一天两次到三次,每次一支,饭前服用。如果虚得明显,可以适当加量,每次可以加到两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