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每天给家长群发一段话,悄无声息地实现了家校共育(6月版)

 宅女乐园 2024-06-22 发布于广西

图片


期末,像风一样拂过脸颊,轻轻地;像水一样漏过指缝,默默地,转眼就来到老师们的跟前,像是打了个招呼,又像个“不速之客”,冷眼旁观着师生们忙碌的背影。

这段时间事情庞杂,老师们既要抓复习,又要抓纪律,还要写评语。面对暑假的召唤,内心或许有点小兴奋,但手里的任务依旧是一根紧绷的弦。不过老师们也不用太焦虑,一己之力难支,群山之量无穷,如果这最后的一段时间,能和家长一起共同为孩子提供支持,相信期末会报以温柔的回应。

之后,便是快乐的暑假,愿每一位老师能够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去感受、去体验、去爱、去洒脱,好好享受生活!

PS:期末临近,以下语段包括期末复习、暑假生活、暑假阅读、暑假安全等,老师们选择性使用即可。

1

@所有人

今日分享:复习要“不懂就问”


生活中不爱提问的孩子很多,有的是怕老师,有的是不好意思……总之就是不愿开口,有问题默不作声自己解决。


这个问题在期末复习的时候会很严重,时间紧迫,如果自己拼命钻牛角尖,就算最后做出来了,那固定时间的复习效率也会很差;如果自己不会又不问,问题搁置,那考试中遇到肯定会失分。所以多问、爱问,才会让复习效率更进一步。


家长要提醒孩子,课上有任何问题或疑问未解决,课后与老师及时沟通联系解决,复习中遇到了问题也要和老师及时沟通。

图片

2

@所有人

今日分享:别紧张,稳住!


面对各类考试,不少家长比孩子还要紧张。要让孩子不焦虑,家长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首先,不要把焦虑写在脸上,即使自己难免焦虑着急,也要内紧外松,稳住阵脚。


其次,正确认识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学会转移注意力,不要把目光都聚焦在孩子考试上。


另外,对孩子的关心要顺其自然,不过度关注。不要总是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备考情况;不要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对比;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是先听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做孩子圆梦路上的陪跑者。

图片

3

@所有人

今日分享:从试卷中找作文灵感

做题就像交朋友,每一道试题就像一位陌生的朋友,孩子第一次见到他,或许不认识他,但通过联想和迁移,可以找到与其有关的其他题目,就像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先了解他周围的朋友一样。

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写作文实在没有灵感,可以翻一下前面的阅读甚至选择题,寻找一个突破口。
图片

4

@所有人

今日分享:巧用考前5分钟

每一学科的考试,都有相应的考试策略和答题风格。如考试时间的规划、答题的原则、遇到问题时的心理准备与应对方法、如何调节自己的答题方案等。

要随机而动,在发卷后的5分钟里,浏览一下试卷结构、试题分布和难易程度等,初步制定出本试卷的答题计划和答题顺序。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充分利用这5分钟做规划。
图片

5

@所有人

今日分享:孩子的优秀不是天生的

期末考试考验的不只是孩子的平常的学习,同时也考验着家长对孩子学习的上心程度、支持程度。孩子学习的路上,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不用心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不抓孩子的各项习惯,不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优秀从来不是天生的,更不是光靠老师培养出来的,每一位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尽心竭力的家长。
图片

6

@所有人

今日分享:别让话语成为软刀子

看过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

面对期末考试,我们当然希望孩子能考一个好成绩,但是当这种期望变成不恰当的语言,就会摧毁孩子的自信。尤其是这三句话,每一句都是伤害孩子的软刀子:

“平时不用功,现在知道着急了吧!”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
“考试没考好,看我怎么收拾你!”

孩子的命运就藏在父母的嘴里,你随意说出的话,能轻易决定孩子的未来。
图片

7

@所有人

今日分享:信任和鼓励会创造奇迹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不知不觉中激发他们向上的潜力。

在期末考试前,家长多说这四句话,孩子会更好地面对考试:

“学习很苦,但这是你的责任。”

“好成绩重要,但是过程的努力更重要!”

“你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无论成绩如何,你都是我最爱的孩子!”

图片

8

@所有人

今日分享: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现实而言,成绩的差距就是习惯的差距,想要成绩有所提升,先从习惯下手。期末考前的这段时间,要着重培养孩子的这些学习习惯:

● 坚持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沓;

● 坚持做笔记,善于把握好重点;

● 坚持独立思考,自己动脑筋;

● 坚持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在学习时一心二用;

● 坚持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落实所学的知识

……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图片

9

@所有人

今日分享:让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无论考试成绩如何,关键都在于总结和反思。考得好时,要总结经验;不理想时,要找出可控的问题,如惰性、练习不足等,让孩子明白自己可以改进。家长的角色不是替代孩子找原因,而是陪伴与启发。

如果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这样鼓励孩子:

“我知道你心里很难受,有没有想过可能的原因呢?”

“那你打算接下来怎么做呢?有没有具体的办法?”

“爸爸妈妈可以提供些什么支持?”

如此,孩子会主动承担责任,寻找对策,同时感受到父母的支持与接纳。


图片

10

@所有人

今日分享:听懂孩子的话外音

当孩子终于肯开口,先表达出来的不一定是结果,而是他的感受和情绪。这时候要学会听懂那些看似发泄的语言背后的信息。比如: 

孩子:“这次的出卷老师简直了。”

家长:“哈哈,看来考题有点难,是吗?”

孩子:“就是!最后两道题我们课上都没讲过……”

不管对错,先回应他的情绪,理解他说这句话必有原因。当你说出你的猜测,一定要与孩子确认“是这样吗”,这意味着你重视他的想法,是尊重并理解他的表现。你的思维和他处在一个频道上,他才更有聊下去的动力。

图片

11

@所有人

今日分享:真正飞过大海的是海鸥

有个男孩发现同桌想考第一,就考了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却考了二十名。他无比沮丧,企图从妈妈那获得答案:“妈妈,我又没考好,明明一样听老师的话,为什么总是落后?我是不是比别人笨?”

这位妈妈带孩子去了海边,说了一段非常智慧的话:“你看海边的鸟儿,当海浪打来的时候,小灰雀总能迅速地起飞,它们拍打两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鸥总显得非常笨拙,它们从沙滩飞入天空总要很长时间。然而,真正能飞过大海的还是它们。”

一时一刻的赢可能不是赢,一城一地的输也不是输,因为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图片

12

@所有人

今日分享:积累效应

面对竞争的最佳策略是跳出竞争,即: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事成长,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专心做事的人,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做很久很久。

具体来说,就是要让孩子多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比如“读书、健身、投资、帮朋友、陪家人”。这五件事都是生活中的大事,并且,这五件事都是必然具备积累效应的。“积累效应”,是一个孩子15岁之前必须体验到的东西,也是一个人终生可以反复调用的宝贵经验。


图片

13

@所有人

今日分享:判断能力

未来,人工智能可以生成大量的信息,要实现独立思考和做出更好的决策,最需要“判断能力”。具体来说,提升“判断能力”有四个原则。

(1)别给孩子拿主意,让他自主决定。如果看到孩子的决定有问题,教他决策的方法,而不是 “替他决定”。

(2)在孩子拿主意的时候,提供两种帮助。想办法向孩子提供更多的判断依据;想办法与孩子分析更多可能的后果。

(3)避免矫枉过正。不用什么都让孩子选,少吃糖啊、按时睡觉啊、先作业再玩啊这类问题,按照规则做就行,不用浪费时间去判断。

(4)让孩子多和有成绩、有作品的人交往。成绩、作品骗不了人。而且,为了与有作品有成绩的人交往,孩子自己就必须先成为有作品有成绩的人。

图片

14

@所有人

今日分享:好奇心是最好的引导

上学只是学习的一种途径。扩大知识面,多涉猎、多尝试各种学习,更能让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好奇心来指引探索,拓展学习范围,而不是局限于教材、课业内容。

我们要鼓励孩子对教材上、课堂上讲到的内容进行扩展,不论这是否是大纲以内的、考试范围内的内容。比如,科学课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人体方面知识,孩子课下可以去搜索关于这个主题的更多知识。
图片

15

@所有人

今日分享:旅行的意义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哈佛校长曾说,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如果孩子从小开始旅程,你可能会觉得他们什么都记不住,但其实这就是他们拓展生活广度的起点,旅行的经历已经深深刻入孩子的脑海,对他今后的人生都会带来不可估量影响。

旅行不是游山玩水,而是课堂的延伸,更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带孩子去看看世界,当孩子亲临现场时,就会被唤醒对现场的感知力。

不去观世界,哪来世界观!
图片

16

@所有人

今日分享:制定暑假关键任务清单

暑假的时间看似很长,如果不善加利用,不知不觉就过去了。所以在假期之初,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好,这个假期有哪些事是一定要做的,这样才不会虚度时光。

建议引导孩子把想做的、应该做的事情全都列出来,按照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排一下优先级,将优先级最高的3-4件事作为假期的关键任务,优先完成。

以下5件事可在确定关键任务时作为参考:

● 完成暑假作业
● 户外活动
● 练字
● 发展兴趣爱好
● 做家务
图片

17

@所有人

今日分享:找到手机替代品

中小学阶段,手机是孩子假期时间的最大的杀手,同时也是培养孩子自律养成的关键抓手。只要有更加重要、更有品质的精神寄托孩子的注意力,就能从手机上转移开,让我们一起找到这些事情,提高孩子的精神品位。并进行持续地监督,抓住暑假黄金期,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图片

18

@所有人

今日分享:认同孩子的感受

每个人在沟通时,都希望先得到好的倾听,才会更有谈话的意愿。当父母鼓励孩子描述事情经过、说出感受的时候,要有耐心、有意识地跟孩子站在同一边,首先接纳他的情绪,认同他真实的感受。教育学家简·尼尔森总结了两种表达感受的句式:

我感到___因为___我希望___
你感到___因为___你希望___

如,“你不理会我,我感到很伤心,我希望你不要这样做。”

如,“对不起,妈妈早上不应该一直对你说教,你肯定也觉得很烦。我只是希望你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些规划。如果你在学习方面需要任何帮助,我很愿意效劳。”
图片

19

@所有人

今日分享:允许孩子表达

通常,当孩子哭了或遭遇挫折,我们就会想办法阻止他哭闹,或者找各种方法提升他的受挫力,让“逆商”高一点。

其实,每一个人格特质的孩子,都会有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如果不允许表达,压抑的情绪并不会消失,只会闷在心里,甚至会越烧越旺,那么将来这个孩子,可能需要用更大的动静来唤起爸妈的注意力,最后有可能会出现身心障碍的问题。
图片

20

@所有人

今日分享:一起参与制定规则

形成规则意识的孩子,能在秩序中良好成长、并自觉建立秩序,孩子不是天生就会自律的,对于很多孩子来说,自律的前提是他律。通过对生活、学习、社交等方面制定合理的规则,正确引导孩子的三观,树立规则意识。

当然,很多时候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计划、学习任务,孩子都是不愿意的,虽然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被“胁迫”、被“控制”。

可以让孩子一起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意愿,结合实际,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图片

21

@所有人

今日分享:暑假阅读计划

制定适合孩子的阅读计划清单,找个时间和他一起谈一谈。问问孩子想阅读的书,想挑战阅读的书,然后,制作成清晰的阅读计划,放在家里明显的位置。

暑假阅读,需要多样化。在制定书单时,根据孩子阅读能力,选书尽量多样化,神话传说、童话寓言、科幻、非虚构等。也尽量把这些书的特点传达给孩子,而不是直接要求他读。

变换阅读方式和主题阅读。广义的阅读,包括博物馆、艺术馆、动物园、电影,暑假可以利用大块时间安排主题阅读。比如带着书去动物园,去露营,来一次户外阅读派对;通过展览或博物馆的某个文物,搜索同一主题的书,进行一次主题阅读。
图片

22

@所有人

今日分享:6条亲子阅读建议

(1)尊重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分类推荐和自主选择,引导孩子接触更多好书。

(2)家长要成为虔诚的读者,选择有趣味的书籍与孩子共读,并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3)鼓励孩子主动表达对书籍的看法,通过讨论故事人物、情节等,激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热情。

(4)读书笔记可以从任何年级开始,关键是以不伤害孩子阅读积极性的方式,如情节图、对比故事内容等,让孩子享受阅读并从中学习。

(5)鼓励孩子主题式归类摘录,并活学活用,避免直接摘录脱离语言环境的“死”词语。

(6)引导孩子深度和专业地阅读,鼓励孩子思考、记忆和勤于写作,以提升写作能力。
图片

23

@所有人

今日分享: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暑假是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时期,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发现孩子有失眠、焦虑等情况时,要及时教其排解疏散;遇到问题时,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的能力,同时教会孩子向他人寻求帮助;教孩子学会时间管理和情绪管理,在暑假合理安排作息,劳逸结合,开心过好每一天。
图片

24

@所有人

今日分享:预防溺水

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等水上活动成了孩子最喜欢的消暑活动,但家长要警惕:溺水事故绝大多数发生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期间,这些时段,一定要承担起教育和监管孩子的责任,避免悲剧的发生。

● 不到池塘、河边洗手或捡物品等。
● 不在喷泉、景观河边逗留聊天、泡脚等,不私自或结伴去野外水域玩水。
● 不到无安全设施的游泳馆游泳。
图片

25

@所有人

今日分享:语气比语言更重要

如果一个人对你说话音量提高,语速加快,言辞充满指责,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可能不会等对方把话说完就已满是怒火,更无暇顾及对方说的内容对错与否。如果我们和孩子沟通时是这般状态,孩子会认为父母是在教训、评判他。

沟通中,要允许孩子反驳、发牢骚,听孩子把自己的意见表述完。不能因为不喜欢听就中途粗暴地打断,更不能说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话。例如,“你也就这样了”“我对你很失望”。

平和地表达观点,不去跟孩子争口舌之快,语气比语言更重要。

图片

26

@所有人

今日分享:积极影响孩子

孩子的眼里装着我们的样子,我们积极了,他们才会向上。具体怎么做呢?

(1)把生活搞好:好好休息,培养点兴趣爱好,而非过度关注孩子。

(2)把状态搞好:能量不足则补充,情绪低落则追求乐趣,焦虑时培养正念,学会专注于当下,避免过度压力。我们的快乐能积极影响孩子,并有能量应对其情绪波动。

(3)把情绪搞好:要有自我觉察,及时调整并转换情绪,避免与孩子产生隔阂。要时常提醒自己,最初的想法是什么。转换情绪,靠的不是忍,而是对孩子的表现有不一样的认知,以及对他有总体的信任和信念。
图片
图片

责编 | 阿薇
排版 | 阿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