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各省状元排名(附解元、状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关系)

 沧海一粟1951 2024-06-22 发布于江苏
章觉觉读书圈

从唐至清,我国一共产生600多位文状元。

从各朝状元人数来看,唐朝148人,五代十国24人,宋朝118人,辽朝56人,金朝39人,元朝32人,明朝90人,清朝114人。

其中有籍贯可考的为357人,按省份排序,状元数量最多的为江苏。(文末附详表)

第一名:江苏,60人;

第二名:浙江,54人;

第三名:河南,37人;

第四名:福建,33人;

第五名:山东,30人;

第六名:江西、河北并列,29人;

第七名:安徽,21人;

第八名:四川,13人;

第九名:湖北、山西并列,10人;

第十名:陕西,9人;

十一名:广东,6人;

十二名:广西,5人;

十三名:湖南,4人;

十四名:甘肃,3人;

十五名:贵州,2人;

十六名:黑龙江、辽宁并列,1人。

在357名有籍贯可考的状元中,北方120人,南方237人,南方倍数于北方。

实则,在科举初期唐宋两代,北方状元数量分别为68名、44名,北方占比更高。元代之后则反超明显,南方168名,北方26名,数量对比悬殊。

这和经济水平或有关系,清初,江南一省(大致相当于今江浙沪皖赣)赋税额占全国赋税总额近三分之一,有“天下财经和状元,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状元、解元、榜眼、探花、举人、进士……是什么关系?

自唐代科举制度形成以来,便有了“状元”。

唐代科举考试分两级。宋初承袭唐制,开宝六年以后,宋朝将天子亲临殿试变为定制,增加一级。明清演变成了五级: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不同级别通过者对应了不同的称谓,从童生到状元。

唐代两级

地方州县的“发解试”:第一名称“解元”

中央尚书省礼部的“省试”:第一名称“状元”

“省试”通过的被称“登龙门”、“中进士”、“进士及第”。

所谓“及第”,就是“录取者”的意思,也称“登科、登第、擢第”等等。

而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或“状头”。

中了进士之后,还要经吏部考试(选试),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职。如果吏部考试落选,只能到节度使那儿去当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职。

宋代三级

州县的“发解试”:考中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中央省试:考中的称“贡生”,第一名为“省元”

殿试:考中的称“进士”,第一名称“状元”

经过殿试,进士们即成为“天子门生”,并被分为三甲。

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及第。这前三名在北宋都称“状元”,南宋则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

解元—省元—状元,“连中三元”成为科举时代读书人的最高愿望。

明清五级

童试:在初级的地方县府考试,通过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

院试:在府州的学院举行,童生岁试(入学考)考取变“秀才”;里边的秀才科试考取称“士”,就算脱离了平民阶层

乡试:考上的叫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会试:考试合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参加殿试的一律不黜落,只排定名次,称“进士”

殿试者,一甲三名,头名状元(鼎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赐进士及第; 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同宋朝)。

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内容来自公众号:章觉觉读书圈

古代进士揭榜之后,会组织哪些活动?

一、插花游街

官府组织的第一项重大活动就是插花游街。新进士们要沐浴更衣,骑高头大马,胸带红花,游街示喜。

费用的一部分由官府赏赐或达官贵人赠送,另一部分由各进士凑钱所得,不过位高一等的状元郎有特殊待遇,不用出“份子钱”。

过程中,还会挑选出两位最英俊潇洒的书生采摘鲜花,用来迎接状元郎,为探花使。

二、曲江宴饮

历朝召宴的地点不尽相同,唐代在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东南角。

每年二月科举放榜之时,新科进士便在曲江池旁参加宴会。长安城的达官贵人会带上儿女家眷一同参加,一则让儿子结识未来的新同僚,二也意在为女儿挑选如意郎君。

宋代变成“琼林宴”,地点就是著名的"琼林苑",即设在汴京(今开封)城西的皇家花园。到了元、明、清三代,“琼林宴”又称“恩荣宴”。虽名称不同,仪式内容大致不变。

三、雁塔题名

曲江宴饮后,新进士们要到下一个活动场所,即大雁塔。

新进士们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雁塔的石碑上,这一直也是读书人心中最骄傲的事,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第一等事”。

宋代以后,因京城迁离长安,遂改为在国子监立题名碑。

在今天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中,仍立有198方进士题名碑,上面记录了元明清三代五万余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

四、参拜魁星

魁星,是古代星宿名称,被认为是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到今天说夺取第一名,仍称夺魁。

进士们高中之后,要参拜魁星,感谢魁星的保佑。

五、独占鳌头

在进行完这些活动之后,状元、榜眼、探花亲自受到皇帝的召见。状元跪在前面飞龙巨鳌浮雕的头部,寓意“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其余进士则直接去吏部报到,等候封官,衣锦还乡。

到了清代,进士在拜谢皇帝之外,还要专门赴国子监和孔庙拜谒孔子,并在那里举办他们的“毕业典礼”。

国子监校长分别向状元、榜眼、探花进酒并簪金花,其余诸进士由其他属官进酒、簪红花。

“簪花”这一仪式,象征着他们顺利通过“毕业考”、完成学业的“拨穗”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