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薛永武:“见贤思齐”为人才开发赋能

 新用户5331MFnj 2024-06-22 发布于山东

“见贤思齐”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里仁》孔子所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对于人生学会做人做事,促进人才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见贤思齐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方法,揭示了人生成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一是向优秀的榜样学习;二是人生要追求正确的人生目标。见贤思齐的意思是说,见到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就应该向他学习,向他看齐,以贤者为镜,以贤者为鉴,以贤者为目标。见贤思齐,以别人的长处和优点为鉴,补己之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与此同时,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避免自己犯他人的错误,这样可以少摔跟头,少走弯路。因此,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这对于父母培养孩子和教师培养学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可以广泛应用于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成为人生重要的价值导向,对于促进人才开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见贤思齐的修行。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知足下追踵古人,见贤思齐。”唐·骆宾王《灵泉颂》:“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惭。”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则为他和曲填词,移宫换羽,使老夫见贤思齐,回嗔作喜。”清·石玉昆《三侠五义》:“就是'思齐堂’三字,虽则俗些,却倒现成。'见贤思齐焉’,此处原是待贤之所,寨主却又求贤若渴。既曰思齐,是已见了贤了。必思与贤齐,然后不负所见,正是说寨主已得贤豪之意。”由此可见,在中国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见贤思齐的修为。从人才开发的角度来看,见贤思齐反映了人才开发的重要规律,所以,孔子弟子三千,培养了七十二个贤人。弟子追随孔子的过程,是弟子们见贤思齐的过程,也是弟子们人才开发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见贤思齐仍然是人生学会做人做事和促进人才开发的重要原则。见贤思齐,需要择善而从,也需要从善如流。在全国的人名中,很多人的名字有“思齐”二字。在二十年前,我第一次与武汉大学文学院张思齐教授聊天时,说他出身书香门第,他很震惊地问我是怎么知道的,我说你的家人如果不知道“见贤思齐”,就不可能为你起这么有文化内涵的名字。据了解,全国人名中包含“思齐”的人数很多,比如在百家姓中,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这些姓氏中都有叫“思齐”名字的,都是源于“见贤思齐”这个成语。由此可见,见贤思齐虽然是两千年前的孔子之语,但至今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教育史和人才史上一条成功的重要经验。

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维度来看,人生在世,如果见贤不思齐,社会就无法发挥榜样的示范效应,而个人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学习的目标。所以《礼记》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可见,“嘉肴”再好,弗食,就没有美食的价值;“至道”再真,弗学,就没失去了“至道”的价值。由此可见,只有见贤思齐,才能真正发挥人才美的辐射效应,促进全社会的人才开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