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切的痛

 格武致知 2024-06-22 发布于重庆

法国作家、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里说“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会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
“急切”一词,本身就代表着一个人某种强烈的愿望,再加上“过于”两个字,那就是迫不及待。迫不及待是对未来最强烈也是程度最高的预期。
可以说任何好词,若在其前面加上类似的“过于”、“太”、“一味地”之后,其结果往往都不会太好。这便是过犹不及的道理,也是非理性不中庸的结果。
凡事,若执着于结果便是目标坚定,而执着于过程手段,那便是“我执”。‍‍‍‍‍
人之所以会痛苦,本质上是源于对某种期待的幻灭,或者说是源自于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欲望在作祟。譬如,一个高中生平时模拟考试的成绩也就四五百分,但非要考上清华、北大,那就属于不切实际的欲望了。
在印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里三傻之一,也就是最窝囊的那一个,他的特点就是“恐惧”。他宿舍里的同学都很烦他了,因为他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求啊、拜啊。比如考试之前要拜眼镜蛇,他整个生命的体验都是被恐惧所笼罩的,所以任何事情一出现,他就退缩。

当这个“窝囊傻”在毕业考试当中考了最后一名,害怕没有公司雇用他,而自己家庭又很贫困,势必遭到所有人白眼的时候,他倒是没有了“恐惧”,直接从楼上跳下去了。

幸好楼不太高,他只是摔断了腿,很快也就治好了。没想到的是,他自此就变了一个人,因为他跳楼的那一刻是没有恐惧的,而且跳完以后没死——这时候他说了一个金句,“我只有腿摔断以后才真正站立了起来”。也就是说在那一刻,“恐惧之神”被驱散了,再也不会每天都困扰在他身边了。

人的恐惧一旦被驱散了,内心也便少有痛苦啦。也便多了几许淡定与从容。
理想不容易破灭。理想是一点一点实现的,而幻想却是容易破灭的,幻想在好,终究还是离不开现实世界的考验。
俗话说的好“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失望总是与希望相互对立的,甚至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失败与成功之间的关系一样,”失败是成功之母“,此言亦不虚。
也如刘德华歌中唱的那样“我不断地失望,又不断地希望....."。总之,我们都是在一个又一个的失望中,重拾信心,重新振作精神,重整旗鼓,再满怀期望地奔赴下一个舞台。生活就是如此地循环往复,无数歌生活的场景叠加组合,最终构成了一个人鲜活且独一无二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