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倒行逆施的山县有朋——畸形的日本军事制度的诞生

 where5 2024-06-2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山县有朋像

在上文:甲午战争:伊藤博文的胜利中聊到了日本军队的三不统一:政治和军事不统一、军政和军令不统一、陆军和海军不统一。

那么这种畸形的状态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得从日本陆军的建军开始讲起了。

日本近代陆军一般认为是起源于明治维新后的1871年,从萨摩、长州、土佐这三藩献给天皇的 6300 名“御亲兵”开始的。这些“御亲兵”后来改名为“近卫”。

明治天皇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废藩置县”的改革。因此这些 “御亲兵”们当时非常忙碌忙着镇压各地藩主士族的反叛。1877年(明治十年)一场大规模的反叛-“西南战争”爆发。在内讧中被轰下台的明治维新最大功臣、陆军大将、前近卫都督西乡隆盛带了7个大队13000 名士兵从鹿儿岛北上,和九州的士族们会师成一支30000士兵的队伍,包围了熊本,并放话还要到大阪、东京去溜达溜达。

图片

西乡隆盛像

明治政府慌乱中赶紧组织力量镇压。为首的征讨总督是文官炽仁亲王,陆军中将山县有朋、海军中将川村纯义为参军,三人带着一大堆老兵新兵和东京警视厅的警察们(当时叫“巡查”,征讨兵力不够,拿来凑数)前去“讨贼”。

这一仗打了七个月,官军赢了,西乡隆盛自杀。官军能赢自在情理中。首先,反叛军是所谓“贼军”,道义上就输了。其次,反叛军的口号是“有话要对政府说”,可到最后要说啥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来。再次嘛,官军有法国制的野山炮、步枪,反叛军没有。官军军费4160万元,反叛军军费只有30万元,怎么看都没有胜算。

但是,双方实力悬殊这么大,为何还拖拖拉拉打了七个月呢?战后的几次总结会总结出两条:一是文官掌了统帅权。文官不是武将,不懂“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什么事都要请示汇报,延误了战机。二是参谋们的水平太差。

这边总结会正开着,那边又发生了兵变。西南战争结束后论功行赏,可这功劳全是当官的,小兵们没有。而且这一仗劳民伤财,把政府也给打穷了,军饷都发不出。关键拿不到军饷的不是普通步兵,是炮兵。那时候炮兵的地位和现在的火箭军差不多。几个小兵一商量,反正活不下去了,反了吧。1878年8月,200多名炮兵在竹桥兵营发动兵变。大炮一架,就瞄着大藏大臣大隈重信家打,让你克扣老子们的军饷。他们还觉得不过瘾,掉转炮口,对着皇宫也要轰两下。虽然兵变最终被镇压了下去,但高层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募兵制找来的兵和原来的私兵不一样,他们会造反。加上那时形势又特别紧张,马上要实行议会制了,西乡隆盛虽死,可他的支持者们也知道武力造反是行不通的,纷纷改行玩政治。如果届时议会被他们把持了,指挥军队打回来怎么办?

就这样在不让国内政治左右军队这个大道理下,军队的统帅权就从议会、政府那儿给独立了出来,直接交给天皇。看似很正确,深究一下,其实也是胡扯。除了竹桥兵变外,所有的叛乱用的都是私兵,没人指挥得了国家军队去叛乱。

说到底其实只是当时身为陆军卿(后来叫陆军大臣)的山县有朋的个人野心。山县有朋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鼻祖。日本军国主义的体系,后来的战争罪行追根溯源几乎都可以找到他头上。

除了当过军事官僚外,山县有朋还当过两任首相(第三届和第九届)。在任期间他镇压自由民权不遗余力,臭名昭著的《治安警察法》就是他弄出来的,可以说是坏事做绝。

山县有朋死于1922年,国葬,参加葬礼的除了军人就是警察,再没别人,可见其人气之低。同为明治维新的功臣、都当过首相、几乎同时去世、还不是国葬的大隈重信,去告别的人却络绎不绝。

大正天皇很讨厌山县,看着他腻味。可他的儿子昭和天皇却很喜欢他,夸他是“真正的军人”。这也难怪,东京审判的漏网之鱼,别看后来的裕仁就是个病病歪歪小老头,年轻的时候也是个人物。皇姑屯事件中,他对当时的总理大臣田中义一大发雷霆,居然把田中给活活吓死了。他那么有能耐的爷爷明治天皇也没能做到过。

话说山县有朋的主张并不算隐蔽,可为何没人看破并阻止呢。主要因为当时的日本政府正为巩固统治基础而焦头烂额,天天有叛乱的消息传来,最怕的就是反叛势力和政府军勾结起来。现如今军队自己说不参与政治,那是求之不得,看破山县的野心那又怎样?所谓“饮鸩止渴”,就连当时担任内务卿(后来叫内务大臣)的伊藤博文也大力支持他的主张。

基础有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统帅权独立”呢?

1878年(明治十一年)12月5日,原来只是陆军省一个局的参谋局从陆军省独立了出来,改为参谋本部,直属天皇。这样天皇只要在参谋本部的协助下,不必向太政大臣(相当于后来的首相)、陆军卿、海军卿咨询,而直掌军队了。自然,首任参谋总长是山县有朋。

成立参谋本部的理由是:西南战争时参谋局行动不便,受的制约相当多,而主管军令的参谋局很重要,且欧洲各国的总参谋局体量都很庞大,局长的权限和国防部长的权限一样,所以参谋局长的地位应该等同于陆军卿。

这倒也没错。参谋局的日常工作是挺重要的,国防政策制定和作战计划的准备,战时战争和作战的辅助。而西南战争中的军令流向是:天皇→太政大臣→陆军卿→参谋局长,也确实有问题。

可解决那些问题,只要强化一下参谋局的功能就行了,根本不能作为参谋局从政府独立出来的理由。独立就意味着军政和军令的分离,说严重一点(就像后来的事态发展一样)意味着政治和军事的分离。不管是平时的国防还是战时的作战,都要求政略和战略一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参谋局的独立就是一种倒行逆施。

这样的倒行逆施能够推进并执行,除了上文所述的“饮鸩止渴”外,还有一个更让人啼笑皆非的理由:因为它倒行逆施。当时明治政府的重镇全是藩阀出身的土豪劣绅,明面上都敬着天皇,心里根本没当回事。这群土豪们作威一方惯了,只有他们不想要的,没有想要而要不回来的。他们的自信使他们看不到组织和系统的重要性。可任何事物,只要开一个坏头,再想要好的结果就不可能了。

伊藤博文在他制定的明治宪法(即所谓《大日本帝国宪法》)第11条明确“天皇统帅陆海军”,注意,不是“天皇是陆海军的统帅”。后世有人评论伊藤:他到死也没有认识到他开了个多么大的口子。而这个口子后来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而当时根本没有被伊藤们放在眼里的山县有朋,则沿着参谋总长、内务卿、首相、法务大臣、枢密院议长、首相的道路,最后集政、军、警、官的权力于一身。

参谋本部开张了,参谋们又从哪出呢?下一回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