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宁海状元峰,探索山藏方,血雨腥风的家国史

 颖之星语 2024-06-22 发布于浙江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南端,有一道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延伸的山峰,是天台山脉的南段余脉,从王过桑州岭,摘星岭直至白岩山,再延至王干山,从三门湾入海一路绵延起伏,横跨跃龙、前童、岔路、桑、一市、越溪等六个乡镇街道。

这一段山峰名为枧成山,因南宋丞相叶梦鼎而名状元峰,主峰海拔544.1是宁海南的最高峰,因此称为宁海之南岳。

山上建成了风电场,宁波的九条风车公路之一,休闲旅游的风景线。

状元峰枫槎岭南侧,山岙中有个村庄,方氏人家聚居,名山上方村。

方氏来源,却是一段血雨腥风的家国史。

方氏原居河南,后裔分迁至安徽歙县,再迁浙江桐庐。

大诗人方干的第七世孙“二四府君”方泊,宋代时迁居明州象山,再迁宁海盖苍山下,即现在的宁海县大佳何镇桃花溪畔,称为溪上方村。

明代初年,溪上方村已经成为了近千人聚居的方氏大村庄。

公元1357225日,溪上方村的方克勤家,出生一子,因方氏家族世敦儒术礼义,取名方孝孺。

公元1382年,博学多才的方孝孺经人引荐,受到了朱元璋的接见由此逐渐成为了皇室重臣

朱元璋的嫔妃众多,子女成群,有记载的子女多达42人,其中皇子26人,封王各据一方,皇室之争,殃及苍生。

公元1392年,皇太子朱标意外风寒病死,朱标之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众多皇叔们都不把年轻的皇帝放在眼里。

公元13998月,燕王朱棣发动兵变,史称“靖难之”。

公元1402613日,朱棣攻下南京,即帝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听从谋士姚广孝的意见,拟召用方孝孺,并且请方孝孺即位诏书。

方孝孺拒不服从,因此招来了株连十族之祸。

方孝孺在南京都城家属皆被惨杀,老家溪上方村的方氏族人仅有少许人侥幸逃脱其余全被诛杀,房屋在这场血雨腥风中被焚为废墟

一个盛极一时的方氏村落,从此消失。

上世纪六十年代,溪上方村原址被改造成为了农田。

现在相邻的溪下王村房屋密集,而溪上方村原址农田中仅有近年修建的少量建筑。

当年侥幸逃脱的方氏族人中,就有方克浩母子二人。

方克浩,与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同辈,属于方孝孺的小叔父,随母亲幸运逃至宁海水车村,那里是方克浩的外婆家。

他们在母舅帮助下,开始隐匿于马甫,方克浩随母改姓为郑,以砍柴编箩筐为生,再后来隐居于状元峰的盘龙山上。

清康熙三十年,郑氏奉诏复姓为方。

附近村民知有方于此,遂称村为山藏方,后人山上方。

生存的岁月,无比艰难,开荒垦田,垒石筑屋,还时时担心官兵的抓捕。

提心吊胆,深居简出,隐世避俗,度日如年。

方克浩留有《哀词》一首

缑城是吾乡,为主亡家国。

上天降乱祸,忠良遭夷戳。

挈家向南奔,望门投止宿。

幸得遇故知,留我藏山谷。

桑田变成海,冢墓遂翻覆。

成仁在一人,贻祸及九族。

多少逃亡者,含冤不瞑目。

安得天运还,免我吞声哭。

其中一句,成仁在一人,贻祸及九族”,由此可见方克浩对方孝孺祸及家族,深感悲痛。

六百多年发展变迁,山上方村成为了两百多户、六百多人的大村庄。

近几十年来,年轻人陆续进城工作和生活,山上方村里仅有少许老年人留守,曾经热闹的大村庄,冷清落寞。

,残垣破墙,曾经一个个大道地都已瓦解消失保存尚好的建筑八十年代建造的木结构长排屋

颖之想与老人们聊聊方孝孺的往事,奈何老人们都不知方孝孺是何人!

没有什么不能被岁月改变!

绵延的高山茶园,每年采茶季节,那些采茶和炒茶工人,来自江西省。

造访山上方,可与状元峰风车公路并线游览。

从宁海南站始发的656路公交车,从一市镇出发的257路公交车,都可以到达山上方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