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元197年,曹操把运粮官王垕叫来,对他说:“我想借你人头一用,

 铁血老枪 2024-06-22 发布于上海
公元197年,曹操把运粮官王垕叫来,对他说:“我想借你人头一用,以安人心,你不要舍不得。”王垕听后大惊失色,说道:“丞相,我是奉你之命,我无罪啊!”

曹操阴着脸说:““我知道你没有罪,但是不杀你,难以服众,军中定然哗变,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替你抚养,你不必再有牵挂,放心去吧——来人!”

刀斧手早守在门外,到曹操最后两个字出口,就不容王垕再说话。不过片刻,王垕的头颅就悬在了高竿上,张榜示众说:“运粮官王垕盗窃官粮,用小斗放粮,按律斩!”

士卒们哪知道其中的内情,见到王垕的头,都认为曹操公正无私,当即不再抱怨。

之后,曹操趁机让大家饱餐一顿,用以表明粮草充足。然后下令进攻敌军,很快就攻下了寿春城,一举解决了粮食短缺的问题。

上面这个故事,就出自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的第十七回。

《三国演义》中对曹操的形象描写非常细致,也让曹操成为了名扬四海、家喻户晓的人物。对于曹操这个人物,人们对其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曹操篡汉自立是位奸雄,也有人认为曹操对历史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是位特定时期的枭雄。

曹操到底是奸是雄?下面的故事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公元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曹操闻听大怒,于是“挟天子以令不臣”,亲率17万大军前去讨伐,袁术兵力不敌,最终被围困于寿春城中。

袁术仗着城厚壕深,紧闭城门,拒不应战,准备用拖延之计把曹操拖垮,使其不战自退。

曹操在城外坚持了一个多月后,眼看粮草就要用完,还是久攻不下,为此急得茶饭不思。

正在此时,运粮官王垕来到曹操帐中禀报:“丞相,如今兵多粮少,眼看就要无米下锅,我们应当怎么办,请丞相定夺!”曹操看到王垕,略一思索,心生一计。

他神秘地小声对王垕说:“可以将大斛换成小斛分发军粮啊,就当救急之策吧。”

王垕吓了一大跳,这种做法是兵家大忌,很容易造成哗变。王垕担心曹操慌不择路,连忙提醒说:“如果士兵抱怨,又该怎么办?”

曹操坚决地说:“你只管按我的吩咐去办,其他的事我自有办法。”

王垕听从曹操的命令,等到煮饭的时间,他按照曹操的命令,改用小斛分发军粮,果然,军卒皆怨,怨声四起。

“丞相欺我等太甚!这勒着肚子怎么打仗啊?这不是克扣军粮吗?”

曹操暗中派去打探消息的人,把将士们的反应回报给曹操,并提醒曹操,照此下去,士兵的怨气必会对战事产生不利的影响。

曹操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吩咐道:“把王垕传来见我。”王垕赶忙来了:“不知丞相有何吩咐?”“我要问你借一样东西。”曹操说。

“什么东西?”“借你头颅一用!”王垕哪里料到这个,当时面如土色,双膝一软,跪地叫屈道:“我没有罪啊!”

这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在面对军粮缺乏的情况下,曹操巧妙地布了一个“借头”之局,自导自演了一场“弃子”戏。

曹操让王垕少分军粮之时,就已经在设下了陷阱,让不明就里的王垕在执行命令的同时就不自觉地陷入其中,引起军怨沸腾,被曹操不失时机地抛出,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只替罪的羔羊。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智谋过人,颇有遇事不惊的素质,但同时也展现出他奸诈无比的本性。

但就这件事而言,如果以“手段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目的”这一标准来衡量的话,确实不失为一个最佳处理方式,因为对于领导者曹操而言,考虑得更多的还是大局,而不是一两个人的得失。

所以,在有些时候用牺牲一些个人利益来维护全局利益的做法是必要的。这既是一种奸诈,但也可看做一种做事之道、一种领导手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