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部红斑、自觉灼热,是此方的适应症

 赵佩毅 2024-06-23 发布于山西

胡希恕经方医学

调胃承气汤
【组成】大黄(去皮,清酒洗)四两,甘草(炙)二两,芒硝半升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温服之。
【方解】本方大黄、芒硝二者相须为用,攻下实热,泄腑通便,配入甘草安中缓急,使之缓行。调胃者,调和胃气也,本方于大承气汤中去消胀除满行气之枳实、厚朴,加安中缓急的甘草,以缓硝、黄的急下,治胃不和、谵语、发潮热、大便不通之阳明腑证较轻者,故以调胃名之。

(一)方证辨证要点
1.本方证属阳明病证。
2.有大便不通之腑实证,伴发热、心烦、甚则谵语者
3.《伤寒论》大、小、调胃三承气汤,均治阳明腑实证,但各有区别。大承气汤以硝、黄配伍枳、朴,长于下热又除满,为三承气汤中攻下最峻猛之剂;小承气汤因去芒硝,攻下力减,仅长于除满;调胃承气汤去枳、朴,则不除满而长于下热

(二)皮肤病辨治心法
1.各种皮肤疾病,如湿疹、荨麻疹、过敏性紫癜、银屑病红斑狼疮等,表现有阳明燥结、腑实不通、发热、心烦、脉实有力、形体壮实等特征者,可考虑使用,或合方使用。
2.当表现为上部热象,如面部红斑、燥热、瘙痒,而下部腑实不通、大便秘结、形体充实不虚,此“阳明胃热上熏头面”此方能通过泻下部腑实而达到清上部热之效。常见如面部湿疹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痤疮、玫瑰痤疮等,均有适应之机会。

(三)医案实录
叶某,女性,13岁,2005年8月18日初诊。面部发红反复1年。每月发作1~2次,每次持续7~10日,伴面部发热刺痛感甚是不适。面部干燥,不痒,红斑无脱屑。曾多次就医未效。其形体较壮实,且长期大便干结,口干,舌尖红,苔薄黄,脉滑。考虑此乃阳明胃热上熏也,正所谓“面色缘缘正赤者,此阳气怫郁在表”。故予调胃承气汤:大黄3g,芒硝10g,炙甘草3g,4剂。
二诊:诉仅服药2剂,面部红斑即好转很多,大便已畅。
结果:继予5剂以巩固,后未再反复。

【按】本案若仅见面部红斑而用清热之法,难以取得速效。细心察得患者长期大便秘结,故知此面部红斑乃腑气不通,阳明胃热上熏头面所致,故予调胃承气汤通腑下热,见效神速。面部红斑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可见于多种皮肤病中,笔者观察到,临床上有一类型面部红斑患者,具有以下特点:①面部红斑,或红斑疹、细小丘疹。皮疹多干燥,伴细小脱屑,瘙痒,或者不痒。②常伴有一突出症状,患者自感面部灼热或烘热,甚或时有热气上冲面部,一日发作多次,程度轻重不等;③病程一般较长,反复发作,甚或经年不愈,异常顽固;④多见于女性。此种类型面赤,多见于现代医学所谓的面部过敏性皮炎敏感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此种“面赤”的中医辨证,若仅因其皮损干燥、脱屑而“先入为主”简单地辨证为血虚风燥,治以养血润燥、疏风止痒,往往疗效欠佳。笔者临床辨证选用过调胃承气汤、桂枝茯苓丸、温清饮、黄连阿胶汤、四逆汤、引火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加大黄汤等治疗,效果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