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己拿主意

 nizijun 2024-06-23 发布于广东

   作者:王继怀

  高考结束了,还有个“难题”摆在考生和家长面前——填志愿,让孩子留在身边上学还是去远方继续学业?若和孩子的想法不一致,父母是听从孩子的意愿还是要孩子顺从己意?

  前些天,一个朋友就向我抱怨,说高考完这段日子和儿子谈填志愿的事,十分焦虑:朋友不想儿子远离自己,希望他报读本地的大学,回家也方便,但一向乖巧听话的儿子突然犟起来,执意要选远方的“梦校”。

  另一个朋友,孩子也是今年高考,也正为填志愿的事烦恼——在育儿方面,他一直大包大揽,以至于孩子从小到大没有主见,大事小事的决定权都推给父母。朋友对孩子说:“你已经长大成人,选好专业关乎择业,要自己拿主意,要有主见。”可孩子也有烦恼——从小到大已习惯不用自己拿主意,所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就不知道怎么选择。

  我向两位朋友讲了一位年轻人的故事,希望对他们有所启发。这个年轻人有美术天赋,也很喜欢美术,但在进行学业规划时,自己不敢拍板,父母认为其有身高优势,让他去学体育,结果,因为不感兴趣,他学得很难受,自然也难出成绩。后来,他重新进行职业规划,这回听从己心,选择了美术,并且专注地学习和钻研,现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美术设计师。我的两位朋友听了这个故事,若有所思。

  其实,除了填志愿,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事需要拍板。也不是只有孩子会没主见,有些成年人在处理工作和生活的事情时也喜欢依赖别人,希望别人替自己拿主意,让别人替自己选择。甚至有人连找对象谈恋爱也拿不定主意,要父母替自己选择,很可能一段美好的姻缘便没了结果。我总觉得,一个人能自己拿主意,才是真正长大和成熟了。   

  为什么会出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情况呢?我觉得有三个可能——

  一是不敢。因为不自信,底气不足,不敢自己拿主意,认为自己的决定不好,更不想承担决定不好带来的结果。

  二是不想。从小养成了不想拍板的习惯,习惯了顺从接受,习惯了跟从依赖他人,习惯了别人替自己拿主意,习惯了被安排,实际上是懒于思考。

  三是不能。有的人是因为主客观原因自己没能力拿主意,有的人是因为身边人比如父母不放心、不“放手”,这种情况就需要各方多沟通,协商解决了。  

  那么,怎样学会自己拿主意呢?

  首先遇事须冷静。每临大事有静气,拍板前先要冷静,事乱人不乱,人乱心不乱,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冷静的心态,不意气用事,也不鲁莽行事。

  其次要辩证、多面地看问题。一个决定,最终结果可能有好有不好,要多分析、比较各种选项,权衡利弊,要坚持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在拍板时,抓住要害,既立足现在,又面向未来,既要考虑自己,又要考虑其他方面。人的一生需要良师指引,但更需要自我思考。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情况辩证地吸取,不仅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毕竟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不适合别人的也不一定不适合你,别人不能代替你。

  父母作为过来人,其意见和建议当然要重点参考,但父母也代替不了你,你的人生之路要自己去走,你的事情也要自己来负责。所以,在听取、借鉴各方建议,特别是过来人或者专业人士的建议后,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科学判断,果断拍板。

  再次要敢于拿主意,养成敢于拍板的习惯,对结果要持有良好的心态,愿一肩担起结果。结果好,自是欢喜;结果不好,就当历练。懂得自己拿主意,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一种必须具有的生活能力。而敢于拍板,也是提升勇气、培养担当的途径。

  学会自己拿主意,其实也不难,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多了解自己的喜好与所长,朝着“心之所向”,勇敢去选择。一个人学会自己拿主意,会变得更自信,人生也会因之更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