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进城购房拿奖励放弃宅基地你就亏大了

 江北大汉 2024-06-23 发布于江苏

日前,安徽凤阳爆出一条新闻:根据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政府对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的农村居民,给予5万元奖励。与此同时,其它地区比如说江苏南通也有类似政策出台。而这些政策,对于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但对那些放弃宅基地进城购房定居的农民来说却是消极的。

目下国内房地产市场哀鸿遍野。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过去这些年,无论是一二三线城市,还是勉强算是四线城市的很多小县城,盖了太多的房,已经卖不动了!有价无市,是眼下十分常见的现象。并且这价,已经是比前几年降了好几成的价。但显而易见的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房价依然存在虚高,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购买力的情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少地方政府因为财政收入大减而大伤脑筋——据说一些县级政府房地产贡献了50%以上的财政收入,所以,他们也在开动脑筋,竭尽全力试图振兴房地产市场,至少也是让房地产市场回暖。

就我视野所及的范围来说,城市居民总体而言现在的购房欲望十分疲软。之所以如此,购买力是一个方面,更多很多家庭已经完成了住房革命,不只是住房已经比较宽敞,而且其中一些拥有两套以上的住房是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既然如此,那么,瞄准农村居民,充分调动他们的购房积极性,也就成了地方政府可以考虑的一条路径。

为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鼓动他们——换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说的“引导”他们进城买房,过去这些年,一些地方政府没少动脑筋。但是,这些脑筋至少有些看上去不太那么正经。比如说,把农村学校——包括幼儿园、小学、初中,不断撤并,将新校址挪至城郊,让农村家庭的孩子读书不得不跑很远的路;而为方便孩子读书,或者是为了让孩子能够读上办学质量更好一些的城里的学校(这些学校往往要求有施教区的户口,而获得户口的前提是买房),他们不得不在城里为购房。

这近乎一个精心设计的“局”:今天的父母都知道教育对于家庭的意义有多重大,为了孩子能够读上优质学校他们是不惜代价的;而所谓优质学校,因为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向城市高度聚集,所以,为了进入这些学校,家长就不得不买房;买房,原本冷清的房地产市场就变得活跃了;房地产市场活跃了,便带动了上下游很多行业的繁荣。因此,就业问题解决了,政府财政困难也解决了。当然,与此同时,一个个农村家庭很多年的积累也被掏空了!

在我们这个地区,城里的一套100平米左右的所谓学区房,超过100万——最贵的时候,某些小区的房价甚至达到了300万上下。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哪怕家里不是纯农户,有人在城里打工之类,要一下掏出这么多钱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我曾经亲身经历过一件事:一个做木工的,为大学毕业的女儿看中了一套学区房,可连车库要160万,最后因为财力所限,手头只有120万,只好放弃了车库,只要了单元房。而据他说,这是他们一家近20年的全部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一屁股的债。然而,在他这个女儿下面,还有一个正在读初中的二子。因此,将来拿什么给这二子他都不敢想象。

回到本文的开头。眼下安徽凤阳县出台的农民放弃宅基地进城购房,在原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并拆除建(构)筑物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购房奖励似乎对这些农民来说是利好;但如果稍一琢磨,我们会发现,对这些农民来说,“失”显然大于“得”。

宅基地是农村人口可以世代相传的不动产。一般而言,一幅宅基地为三分地,可以盖一幢三间两到三层的独栋房;假如拥有一定的财力,搞成洋房或者说是别墅样式也无不可。这样的房也别说放在城里,就是放在四线城市的城郊,它的价值大几百万。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正是因为在农村,而且现行政策又不允许将宅基地上所盖房屋出售,所以,眼下这样的房委实值不了多少钱。然而,我们不该忘记的是,政策是会变化的,人们的观念也会变化的。我们姑且不说别的,只说今天不少农村的年轻人往城里涌,可十年二十年之后,或许人们这方面的某些观念会发生变化:工作可以在城里,生活也一定要在城里吗?在交通十分便利,车程不过半小时一小时的情况下,在城里工作,住则是在乡村,是不是更好的选择?举例说,在美国,数十年前我就听来自那里的亲戚说,这种模式在美国十分普遍,是很多中产家庭的共同选择。

当然,更加重要的是,宅基地对于农村人来说,一旦失去想要要回,基本没可能。单说我四十年前的一位学生吧,他本来在农村老家是有房的,但因为进城工作几十年,老屋垮塌了他当时没回去处理,结果被村里拆除复垦了,现在他想要回那幅宅基地却被明确告知不可能了!

对于真有能力进城买房的农民来说,其实5万元算不得多大的数字。而你假如贪图这点小利,那么,损失的将是你本来可以代代相传的在农村盖房、居住的权利。我记得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与此有些类似的一件事:那时候,某些地方政府推出了一项政策,农民可以花钱买城镇户口,一人开始大约3万元左右,后来一路降价,最后几千元也可买到一个城镇户口。我们家的钟点工据此为她女儿花2万元买了一个。可随着政策的变化,即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城镇户口昔日的很多好处如定量计划、包工作分配等,全没了,反之,因为农村户口变成了城镇户口,本来在农村人人都有的一份责任田却没有了!获得宅基地的权利没有了!如此这般,让我们家的钟点工懊恼不已,可想要将城镇户口改回农村户口,政府已经不让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作为曾经经历过那一段历史的人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所以,在今天,作为农民,可千万不能因为贪图眼下的这点小利而丧失你永远的权利。也可以说,作为地方政府,为生存为发展,会算账;作为农民,为了维护你自己的利益,也要学会算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