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遗成功十周年了

 马尔的视觉 2024-06-23 发布于安徽

那天老王在朋友圈大发感慨:今年为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的6月22日,当地时间上午10时20分,北京时间下午15时20分,中国大运河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申遗成功。作为大运河沿线城市之一,拥有柳孜运河遗址的淮北名列其中 。“敬终为始,善作善成”,8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淮北有了一张世界遗产金字招牌

以“老王看淮北”街拍系列在小城摄影界混出些名头的老王,他发感慨都是有图为证的。当年还是小王的老王,作为文化局长、申遗办主任,或西装革履,或白褂短袖,英姿勃发,不知疲倦。

老王开着他的SUV把我拉到淮师大,我俩住一个小区。到校门口他说送领导来开会的,保安隔着玻璃看了看我,放行了。

这是老王特殊的幽默感,拐个弯就把你给攮刺了。

由淮师大、宿州学院、淮北市政府主办,淮师大、宿州学院"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淮北文旅体局承办的庆祝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安徽大运河文化十三讲》编撰研讨会上,如今的老王当年的大框犹在,模样细节却已刻下十余年的时间痕迹。

我跟老王说,我还以为岁月这把杀猪刀奈何不了你呢。

其实,若论及大运河申遗,淮北得以入列其中的来龙去脉、子丑寅卯,市政协郭主席要比小王更明情。

是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老会长,身为舵手也是推手。

今日回头去看,八年申遗磨砺出的硕果,它对这座城市赋予的社会经济文化意义,并不亚于二十多年的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创建深入人心,涉及千家万户;而申遗则默默无闻。

一直感觉小城的这张世界文化遗产名片,似乎被轻看、慢待了。城市入口有“欢迎来到国家文明城市——淮北”的巨幅招牌,至今未能竖立起“世界文化遗产地——淮北欢迎你”同等标签。要是有一幅中英文的大牌子矗立在入境小城的显要位置,再有些自鸣得意的神情,这座城市的文旅形象会陡然不同。

之所以说世界文化遗产地是块金字招牌,它就有塑造一座城市品质、面貌与文化支撑的神奇。

十来年前,淮师大一位摄影学科的老教授领一组人开启了行走大运河的征程,它的意义与影响是慢慢展开的。

这次行走改变了这位教授的人生轨迹。《运河中国》与《千年运河古桥》两本大著,重新定义了“张秉政”这个名字。

申遗与隋唐大运河重新发现改变了小城许多人的人生走向。我多年前认识的官员王红五,要对上他目下国内“运河瓷”知名专家的名目,不仅要读完他的几本书,还需叩开他的心路。

参加研讨会,碰上了我年轻的同事、淮北一中“汴河考古社”的辅导老师杨茂坤,我建议他大胆地将现有的几处考古成果、专家关于通济渠淮北路段走向的意见综合起来,带着学生率先举旗步行走完淮北境内47公里的通济渠地表路段,完成一项的带有青春色彩的壮行壮举。

国家层面对大运河文化的再审视与抬升,是这一波大运河热的最大动力源。自觉自愿去抓住这一机遇,与半推半就的迎合,结果大为不同。

淮师大"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余敏辉教授,以一本书敲响了研究中心的开场锣鼓。

某种意义上说,《安徽大运河文化十三讲》不仅具有开山的力道,它的启蒙与传播的文化影响力可能更大。大运河文化,尤其是淮北、宿州境内通济渠的相关学术内容,封存地下也时间太久了。如果就连淮北人、宿州人都不了解自己的祖先曾经是一条伟大运河的参与者、受益者,"安徽省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何以立身存命呢?

6月22日是个值得记录的日子,郭老提议将其作为淮北、宿州两地的大运河文旅纪念日。

他的眼光看得更远大。

作者相关文章

淮师大学子毕业设计中的淮北元素

说说老王的摄影散文系列“周末印象”

《马尔会客厅》|张秉政:十年壮行之情怀,与古老运河在当下语境中的对话(下)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