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相解码】想要身体稳定?髋内旋角度至关重要!

 昵称65039517 2024-06-23 发布于江苏

髋关节是个灵活性比较好的关节,可以进行多个角度的六种运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和外旋内旋。

但作为能进行多方位活动的灵活性大关节,当下肢负重在地面上进行运动时,对髋关节稳定性的要求也很高,此时髋内旋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

图片

一、髋内旋相关解剖和肌动学

髋关节内旋,是股骨在髋臼上进行向内旋转的运动(如下图)

图片

髋关节是由髋臼和股骨头接触形成的关节,髋臼和股骨头的接触面积越大,代表髋关节越稳定

从解剖学和运动学上看,当髋关节处于伸直中立位、内旋、轻微外展时,髋臼和股骨头接触面积相对最大,也就意味着越稳定。

所以髋关节内旋的能力对于负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髋内旋与各种问题的相关性

多项研究表明:髋关节内旋受限很可能造成腰部、腹部、髋部、膝部等问题出现。

 ①腰痛:

图片

结论:在大部分慢性腰背痛人群中都观察到,双侧髋关节活动度不对称以及明显的髋关节内旋受限。

 ②腹肌拉伤:

图片

结论:髋关节内旋受限,可以预测腰背部和腹部损伤。

 ③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图片

结论:髋关节内旋受限,与大学橄榄球运动员中经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凸轮型(CAM)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相关。

 ④前交叉韧带(ACL)损伤:

图片

结论:髋关节内旋受限度人群的ACL损伤几率增加。因为在动态动作(单腿支撑)期间增加了股骨内旋的阻力。

二、髋内旋和骨盆位置运动学

髋关节活动度和骨盆位置相关,根据运动学原理,骶骨处在点头位置,髋关节会产生更多的内旋

图片

 原理: 骶骨点头运动=骶骨向前旋转+骨盆向后旋转+髂骨向内收+坐骨向外展。

这个骨盆状态下:髋臼处于更向内倾斜的状态,股骨也更倾向于向内旋转(如下图)。

图片

1.促进髋内旋的最佳位置

根据肌动学和生物力学原理:

髋关节在伸直0°位时和屈曲60-100°时,骶骨处于点头状态,这个时候髋关节更倾向于内旋。

所以为了改善髋关节内旋受限,增加髋关节内旋角度,可以在这两个体位下进行训练。

2.促进髋内旋训练的肌肉收缩类型

  1.  制动(Braking): 通过离心收缩来加强减速控制身体能力,控制身体在站立负重时稳定性;

  2.  加速(Accelerating): 通过向心收缩来加强推动能力,增加身体对地面的力量增加下肢爆发能力。

三、髋内旋相关训练动作

1.蚌式呼吸

 原理: 无论身体体态如何,正常人在站立姿势时需要髋关节内旋和骶骨点头。这个姿势能够将力量传递到地面,使我们保持直立。

但许多人无法在站立时维持这个活动范围,尤其是那些呈swayback姿势,即摇摆背:骨盆前移,胸椎后凸增加。

图片

 目的: 蛙式呼吸这个动作,可以通过'制动'即离心控制解决摇摆背不稳定的问题。

 动作分解如下:

1.起始姿势:膝部比髋部宽;

图片

2.双脚并拢,身体向前,使屈髋保持在60-100°,臀部在膝盖前面,使脊柱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

图片

3.手臂呈三角形摆放(双手一起,肘宽于手)。

与地面接触点:膝部股骨内侧髁、肘部肱骨内侧髁、手腕豌豆骨;

图片
图片

4.无声鼻吸,嘴轻轻呼气,呼气时通过所有接触点略微向下施加压力并始终;

进行5次/组×5组呼吸,每天两次,持续2-4周。

图片

2.箱式蹲

 目的: 在60°-100°度的髋屈曲范围内进行制动离心控制训练

 动作分解如下:

1.找一个箱子或椅子,脚尖稍微向外,膝盖微屈;

图片

2.静静用鼻子吸气,轻轻用口呼气,手向前伸够,臀部向后下蹲,就像要坐在一个椅子上一样。注意屈髋角度在60-100°内;

图片

3.进行5次/组×5组呼吸,每天两次,持续2-4周。

3.四点支撑

 目的: 这个动作在60°-100°度的髋屈曲范围内进行,通过对地面施加力量来增加髋关节内旋活动度。

 需要器械: 软垫、瑜伽砖。

 动作分解如下:

1.对角线手放在瑜伽砖上、膝盖跪在软垫上。屈髋、屈肩90°,重心放在膝盖(股骨内侧髁)和整个手腕(豌豆骨);

图片

2.静静用鼻子吸气,轻轻用口呼气,渐渐向下施加压力,使没有压在软垫和瑜伽砖侧的膝盖离开地面;

图片

3.可以根据髋关节活动度情况,来选择进行哪侧训练,或者双侧训练。

进行5次/组×5组呼吸,每天两次,持续2-4周。

4.侧卧跨步

 目的: 这个动作在髋关节0°位置上,模拟单腿支撑步态,对墙面施加力量来增加髋关节内旋活动度。

 动作分解如下:

1.侧卧位,上侧腿平行于地面,膝盖微屈,足弓踩实墙面;下侧腿屈曲90°,股骨外侧髁贴实地面;上侧手支撑地面;

图片

2.静静用鼻子吸气,轻轻用口呼气,用内侧脚的脚跟和大脚趾向墙壁施加压力;

图片

3.进行5次/组×5组呼吸,每天两次,持续2-4周。

5.终极挑战:自上而下分腿蹲

 目的: 这个动作是对髋关节内旋(IR)能力的终极考验。它同时在两个髋关节内旋范围内对地面施加力量。

 动作分解如下:

1.分腿蹲跪姿开始:身体与后侧腿在一条直线上,前侧腿屈髋屈膝90°;

图片

2.前侧腿重心在内侧足弓(脚跟和大踇趾基底部);

图片

3.静静用鼻子吸气,轻轻用口呼气,使重心往前侧腿的足弓部,后侧腿膝盖稍微离开地面;

图片

4.进行5次/组×5组呼吸,每天两次,持续2-4周;

5.可以增加一些屈髋角度,使身体重心略往前,与前侧腿相对的对侧胳膊向下伸够,进一步增加髋关节内旋能力。

图片

发力肌肉:前侧股四头肌内侧、内收肌、臀肌、腘绳肌。

 文章小结: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意识:

髋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都至关重要,髋内旋的角度同样需要引起重视,否则很可能由于功能受限而造成不同的代偿出现,进而产生全身各部位的不适症状。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想要分享相关经历,都可以在社群内发言,也欢迎更多优秀的康复从业者加入我们一起交流~

—— Reborn Never Late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