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肿瘤患者别”躺“,“动”起来更快康复!

 Z椰风海韵 2024-06-23
“抗肿瘤治疗的时候,别运动,躺着才是王道?”
患了肿瘤之后的很多病友都会对康复期自身的运动问题格外关注,希望通过正确的方法促进身体恢复,更好地享受生命,拥抱生活。
那么到底是卧床静养还是保持适度的运动对维护身体的健康更有利呢?
肿瘤治疗期间到底是静养还是运动?
运动会影响治疗吗?
相信还是有很多朋友存在以上的疑虑,那么就让小随来帮您一一解答。
省流不看版本
建议肿瘤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有氧和抗阻力运动,以减轻癌症治疗的副作用。
运动不仅能够降低肿瘤的发病风险,对肿瘤患者来说,更能降低肿瘤死亡和复发的风险,澳大利亚临床肿瘤学会(COSA)更提出应该为肿瘤患者开具“运动处方”。
图片

图片
运动的好处多多

01
增强免疫力 

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免疫功能,实现对自身代谢产物的合理清除,也可以通过补体系统进行免疫反应的调整,通过这种调整的形成,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会起到控制作用。

02
减少疲劳 
疲乏感是患者的主观感受,患者采取如休息、小憩、晚上较早睡觉和减少活动等措施不会减轻。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来说,增加有氧运动锻炼可以减少疲乏感。

03
携氧量增加
一个运动状态下的人,相比平静时吸入的氧气会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癌症患者康复,从而延长患者生存周期。

04
改善心理状态 

运动是对抗抑郁的一味良药,可以缓解精神方面问题。中等强度运动的调节模式,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减轻焦虑、睡眠不足的状态。
总结来看,治疗期间的肿瘤患者应定期进行有氧和抗阻力运动。

图片
有氧和抗阻力运动有哪些?

有氧运动就是大家平时比较熟悉的如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广播操、慢跑、散步、瑜伽、游泳等运动。
抗阻力运动难度相对高一些,需要调动肌肉收缩来对抗外部阻力,可通过弹力带、杠铃、哑铃等器械来完成,也可从简单的下蹲、仰卧起坐等对抗自身重力的运动入手。
可以结合自身喜好和擅长进行选择。原则上应该选择低强度、持续时间较长,运动后稍微出汗为宜,不宜参加剧烈的运动运动强度比较适合癌症患者的心率范围为最大心率的50%~70%,即(220-年龄)×50~70%。例如一个60岁患者运动时心率范围:(220-60)×50~70%=80~112次∕分。

图片
肿瘤战友们运动注意事项

01
运动前

应进行目标肌肉的热身,掌握标准动作,避免运动损伤,如拉伤,崴脚的情况。准备好水杯,在运动间隙可以及时补充水分,最好是淡盐水。穿着透气、宽松的运动服,及时擦干汗液,避免着凉。不要穿着软底鞋进行跑步、跳高、跳远之类运动,容易造成足部的损伤。运动前2小时最好不要进食,也不要喝大量的水。

02
运动中 

如果出现呼吸急促,肌肉无力,皮肤苍白或发绀,呕吐或腹泻,胸痛或胸部压迫感,头晕目眩,腿部疼痛或抽筋等不适情况请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03
运动后 

先做一些简单的舒展整理运动,待心跳平稳以后再停下来休息。喝水切勿过量,一般不超过200毫升,两次喝水至少间隔15分钟。喝水速度要慢。不宜立刻洗澡和吃饭,最好在运动后的30~60分钟后再进行。

04
其他 

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应避免公共场所和人员较密集处的运动,直到其白细胞计数回到安全水平。留置导管的患者应避免进行游泳等运动。手术后适当的全身运动是必要的,但要以身体状况允许为前提,因人而异。有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该延迟运动,直到贫血得到纠正。



小随结语


虽然肿瘤治疗期间的积极改变不一定能确保我们收获健康,但能在生命天平的健康端多增加了一个砝码。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请你相信医随的诚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