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年夜饭 \ 郑逸梅

 老鄧子 2024-06-23 发布于海南

图片

阴历流行很久,一自民国肇造,改用阳历,但旧习惯革除不掉,致阴阳兼施,有相辅相成之概。当时国史馆馆长王湘绮有副联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带着滑稽的口吻,为人所传诵。


吃年夜饭,大都遵循着阴历,不是小除夕,便是大除夕,认为辛勤劳累了一年。在这晚上,备着丰盛的菜肴,藉此慰劳一下。所以每逢吃年夜饭,凡出门在外的羁客和游子,例必赶回家来,一叙天伦之乐。我是苏州人,苏俗每一节令,往往有些应景的点缀,尤其吃年夜饭,习俗更为繁缛。我什么事都喜欢简单化,可是我的老伴不允许我作主,她预先数天,什么鱼肉荤腥、蔬菜果品,一筐筐地买回来,烹制得大忙特忙。

到了这天,进食前举行祭祀,焚香点烛,以示孝思不匮,既毕,家人便团坐合席,举箸倾觞,席旁备一铜盆,熊熊燃烧着炭结,藉以取暖,称之为欢喜团。且任何什么,都加以好口彩。如蛋饺肉丸称为元宝,黄豆芽称为如意菜。每只饭碗里,藏着两枚荸荠,称之为掘藏,妄想获窖金,无非寓有发财思想。又饭菜必须吃剩一些,谓之有裕吉庆。复别留少许饭菜于小盎中,称为老鼠饭,认为老鼠吃了这顿美食,可免啮损其他东西,似乎蕞尔的鼠类,也懂得人的盛情,从此讲文明,有礼貌,这一系列的举动,是多么愚蠢可笑啊!

当时我家人口不多,我们夫妇两人外,只有一个儿子汝德。及汝德成室,媳妇高肖鸿,她按照婆婆的行径,就帮着备这个和那个。自老伴逝世,我们虽吃年夜饭,可是简单得多了,主要用一紫铜暖锅,中间有一胆,燃着细条的木炭,什么菜肴都投入锅内,热腾腾地吃得更有味。

此后,添了两个孙女有慧和有瑛,有慧的丈夫张龙样,有瑛的丈夫俞维城,吃年夜饭,就更热闹了。及有慧有瑛都有了孩子,这是我的第四代。大孩子真真,年三岁,顽皮得很,吃年夜饭,一会儿嚷着要吃这个,一会儿又嚷着要吃那个,却又说不出名目来,我们猜度着给她,倘不符合她的要求,她就哭闹,什么都由她指挥,我们便称之为我家的“小大亨”。总之,一切行动,稚气可掬,却颇足逗人发笑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