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痹证(痛风性关节炎)医案

 杏林独孤 2024-06-23 发布于吉林

    男,28岁。因双足大趾红热肿痛、跛行反复发作5年,发作加重3天来诊。患者以往多次出现以上症状,化验检查血尿酸升高明显,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每次发病口服秋水仙碱都能迅速控制症状,但腹泻严重,难以忍受。平时口服降尿酸药非布司他,有明显效果,但尿酸正常难以持久。2天前检查血尿酸为564μmol/L,患者非常担心出现药物副作用,希望中药治疗而来诊。


      体查:双足大趾发红、发热、中度肿胀、压痛明显,跛行明显,舌红,苔稍黄,脉稍数。


       拟“清痹汤”。


       处方:秦艽10g、泽泻10g、苍术5g、川牛膝10g、赤芍5g、甘草5g,以清热祛湿、舒筋止痛,每日1副,分2次服。同时外敷“解毒散”,嘱咐禁食高嘌呤食物。3天后红热肿痛基本消失,5天后完全消失,行走正常,但血尿酸无明显降低,停敷中药。休息1周后,开始服用“降浊汤”利湿化浊。


       处方:萆薢15g、土茯苓30g、车前子10g、白术10g、桑寄生10g、泽泻5g,每日1副(1次服用),2周为一疗程。


        1个疗程后检查血尿酸明显降低。此后每月服用2周,共3个月,无不适,复查血尿酸降至正常,此间未出现足趾红热肿痛。


        体会:痛风不但是慢性病,而且可以称为“终身性疾病”。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在急性期主要是湿热内蕴,在缓解期主要是湿浊内停。湿邪的特点是缠绵难愈,湿浊则是指不正常的代谢产物,也称“浊气”,多责之于脾气不足。因此,在治疗上应当分阶段予以清热利湿及利湿去浊,可以根据兼症加减化裁,本例使用的清痹汤、化浊汤,是根据经验体会形成的经验方,疗效显著。急性期当用中药内外兼治,本例使用的解毒散,源自明代《外科正宗》的金黄散,对其剂量做了较大幅度的优化调整,提高了性价比;缓解期的服药应有系统性,常以健脾化湿利浊为治法,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的症状非常明显,给患者生活、工作影响很大,中药治疗讲究内外兼治,方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肿痛。而缓解期局部无明显症状,外治的必要性则不大。


      中药对急性期症状见效快,与西药无明显差别,对发作间期降尿酸的时间可能要慢一点,但是中药的副作用与西药相比则少很多,优势明显。秋水仙碱的副作用除了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肌肉及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休克、致畸、肝损害等;非布司他除了可能导致皮肤、肝损害之外,新近的研究还认为可能增加心脏相关死亡等风险,对此,医患都要有全面的认识。作为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生,应当发挥中医药特长,“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


     因为缓解期需要服药的时间比较长,用常规方法煎药和携带都不太方便,可以采用中药打粉后装袋代茶饮的方式服药,这样的依从性要好很多。打粉后服用的剂量通常只需要原剂量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小。


       痛风的发生主要源于饮食习惯,如《内经》云:“高粱之变,足生大疔”,王冰的理解就是足部生疔,因为四肢为诸阳之本。所以,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在于严格禁食高嘌呤食物。对每位患者,都应仔细交代食戒事项,而且在病历上仔细注明;对于有侥幸心理、餐桌上恋恋不舍的患者都要耐心地解释疾病的发展过程,分析厉害,告诫患者万不可大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