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朱元璋唯一书法真迹,如今是故宫的一级国宝,刷新大众认知

 重庆巴山 2024-06-23 发布于重庆

翻开中国古代历史长卷,汉、明两朝的缔造者,刘邦与朱元璋,皆自微末之身起家。

刘邦曾为亭长,而朱元璋更是出身贫寒,历经乞丐、僧人生活,可谓草根身世。然,历史深处,朱元璋非但非文盲,反乃是学识渊博之士。

图片

世人常以粗人目之,殊不知,此乃误解。一介武夫岂能令众多贤臣俯首,岂能统一江山?相反、朱元璋一直孜孜不倦地完善自身修养,成为皇帝时已博览群书、书卷满腹

他向宋濂、李善长、刘基等学问大家请益,亦练就一笔好书法。史料载,其治世三十载,留下诸多笔墨与著作,如《御制文集》《资世通训》《御法道德经》等。

图片

后世书法名家对其作品赞不绝口,陶宗仪誉其“神明天纵”于书法之道,康有则以“雄强无敌”概括其风格。

可见,其书法以开阔的结构和雄健的笔法而闻名。至于后嗣,朱元璋生有二十六子,最宠幸的朱标,被誉中国历史太子地位稳固之冠。

图片

朱元璋书法,以颜柳为骨,黄庭坚为韵。而朱标,则汲取“宋四家”、欧阳询与“二王”笔法,书艺造诣,甚至超越其父。两父子,常以笔墨交流,朱标之笔力,颇显卓越。

1392年,朱标英年早逝,寿止三十八。朱元璋,对子情深,不从子辈选继,而立孙朱允炆为太皇孙。后于1398年,朱允炆登帝,即名明惠帝。

图片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了一幅宋代人物画大师李公麟创作的《临韦偃牧放图》。

此卷后附有明太祖朱元璋亲笔的跋文,经过专家的鉴定,其为朱元璋书法的亲笔真迹。

图片

在这幅书法作品中,我们得以窥见朱元璋的笔触:切笔入纸,行笔稳健,横竖之间,既显得粗犷有力又透出细腻轻盈,撇捺之笔则分别展现锐利与沉着,收笔,更显得泰然自若。

图片

在笔画转折之处,既有方刚之气,也有圆柔之姿,锋芒毕露,顿挫分明。字结构,横向取势,微微欹斜,流露出苏东坡、黄庭坚之风,而骨力之中,又似乎融入了颜真卿、柳公权的独特韵味。

公众对于这幅作品的赞叹与惊讶交织。有人惊叹于朱元璋书法的深邃,打破了对其粗疏形象的固有看法。

图片

另有观点认为,从这流畅的笔墨中,可以感受到他杀伐决断的帝王气。乾隆皇帝对朱元璋的书法赞赏有加,形容其“英气飒飒,豪情溢于言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