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不对茶,小心越喝越差?

 VV美丽人生正无限VV 2024-06-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Tea

图片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一字至七字诗·茶》 唐·元稹

图片

元稹把茶的“一生”用这一首诗精辟地总结出来。

茶有保健作用:

可以减低心脑血管发病和死亡风险

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的作用

有助于减小患糖尿病的风险

有抗压力和抗焦虑作用

能提高免疫力,减肥瘦身,保护皮肤

茶含有益成分:

茶多酚,茶色素  :延缓衰老以及美容

茶氨酸:能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吡咯喹啉醌 :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图片

中国有六大茶类,分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不同的体质适合喝不同的茶类,快来看看你适合喝什么茶吧~

来看看你适合喝什么茶?

1、绿茶(性寒)

图片

信阳毛尖是绿茶的一种口感香醇回甘、韵味悠长;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新高雅。下面是明代周继文所写的一首诗:

《重游龙泉寺》

宝地重临好避华,

霏霏零雨暗烟霞。

余寒雏雉鸣深林,

新水游鱼趁落花。

踪迹漫劳鱼义问,

留连须费远公茶。

年来予念如灰灰,

不信禅林不是家。

作用:消除水肿,预防口臭。

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高,有利尿作用,能促进身体排出毒素和老旧物质,适合需要缓解身体水肿或患有膀胱炎的患者服用。

绿茶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对吸烟的人也有益处。绿茶具有杀消炎的功效,可以有效预防龋齿和口臭。

适宜人群:精力充沛/胃火旺盛/天热心燥体质偏热/长期工作用电脑

不适宜人群:孕妇/脾胃脆弱/肝脏病人手术病人/易失眠者

2、白茶(性凉)

图片

诗人陆游自幼受到茶文化熏染,所作茶诗多达300余首,以茶诗寄托情感。

《书喜》

乞得身归镜水滨,

此生真作葛天民。

眼明身健何妨老,

饭白茶甘不觉贫。

瓮酒又篘三斗熟,

园花时报一枝新。

挂冠更作黄冠计,

多事常嫌贺季真。

作用:吸收身体多余的热量,白茶能够去除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有镇热祛暑的作用,还能让咽喉保持湿润的状态,可以在干燥的季节品尝。

适宜人群:烟酒人群/胃火旺盛/牙疼上火体质偏热/高压工作

不适宜人群:神经衰弱/孕妇/脾胃脆弱肝脏病人

3、黄茶(性凉)

图片

君山银针茶是黄茶的一个品种,口感甘甜醇和、清爽而醇厚;汤色通常为杏黄色或橙黄明亮;香气清鲜、清纯,带有熟栗子香和淡淡的枣香及柿子香。

《七律·题岳阳君山银针茶》

肖飞群

云梦潇湘帝女茶,

莺歌唤雨醒春芽。

露凝碧色金镶玉,

水溢清香剑浣花。

玉盏悠心拈墨事,

琼浆静气入诗家。

青螺影里多情梦,

一卷诗心枕落霞。

作用:放松身心。

黄茶的制作方法与绿茶接近,同样具有让精神平静下来的放松功效。黄茶的茶叶外观清丽,可以放在玻璃容器中体验视觉美感。

适宜人群:食欲不振/容易疲倦/肥胖人群久坐不动/长期工作用电脑

不适宜人群:孕妇/失眠/贫血/肝脏病人醉酒者/经期女性

4、青茶(性平)

图片

铁观音是青茶的一种,滋味纯浓,香气高扬,有“七泡有余香”之誉。下面一首铁观音诗是苏轼所写。

《咏安溪铁观音》

从来佳茗似佳人,

绰约丰姿任品斟。

流韵标香谁第一?

风华绝代铁观音。

作用:改善恶寒,消除便秘。

又名乌龙茶,去绿茶之苦无红茶之涩,算得上是青茶的代表性存在。

青茶中含有大量茶多酚,有洗掉中性脂肪酸的作用。长期饮用乌龙茶可以降低胆固醇,激发身体的新陈代谢。

青茶还有预防生活习惯病、减肥瘦身的功效。增进食欲,改善餐后肠胃蠕动的频率,便秘或宿醉头痛时可饮用。

适宜人群:舌苔厚/肚子胀/肥胖者血脂高/心情烦躁

不适宜人群:尿结石/孕妇/失眠者脾胃脆弱/贫血

5、红茶(性温)

图片

祁门红茶口感醇厚甘甜,汤色红艳明亮。张子耀这首诗描绘了祁门红茶的独特风味和制作过程,以及品饮红茶所带来的愉悦感受。

《祁门红茶》

香从云雾高山发,

水自新安石隙生。

条细如眉形绝色,

味醇似醴叶含情。

金芽嫩采枝头露,

宝鼎搓揉赤玉英。

饮尽古今人不倦,

赋诗作画伴鸾筝。

作用:恶寒或贫血的时候红茶具有让身体温暖的作用。

特别是荔枝红茶,在缓解紧张的同时,还能改善身体恶寒的症状。

适宜人群:脾胃不适/手脚发凉疲劳疲累/情绪低落

不适宜人群:双目赤红/经期女性孕妇/失眠者/结石患者

6、黑茶(性温)

图片

黑茶茶汤厚重,陈香浓郁,汤色红褐。下面一句诗颇有“拟物”  之意描写黑茶:黑茶如铁龙戏雾,白鹭下江南莫羞。

作用:减肥专属,减脂降压

在日本,普洱茶几乎是减肥茶的代名词,它能快速燃烧身体脂肪,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中性脂肪,配餐饮用效果更佳。

黑茶还能促进新陈代谢,让身体保持温暖,所以对恶寒、血液循环不畅、肩部不适、头痛、伤风着凉均有改善作用。

适宜人群:高血脂/高血糖/肉食者肥胖人群/消化不良

不适宜人群:空腹/孕妇/营养不良低血糖/贫血/经期女性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冲泡方法

绿茶:低温泡绿茶才是王道;80℃左右,入手出汤;白茶:高温泡白茶,香高味又浓;85℃左右,5秒出汤;

黄茶:黄茶低温对待,千万别闷盖;85℃左右,入手出汤;青茶:乌龙茶高温冲泡,定点注水;90℃左右,5秒出汤;

红茶:红茶一道抹红,温度最讲究;90℃左右,5秒出汤;黑茶:黑茶柔情善待,为它净好身;95℃左右,10秒出汤。

图片

饮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一) 时代起源说

1.神农说 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图片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干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负与周武于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

3.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叫王褒撰的《僮约》。此文撰于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4.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可信性。

图片

(二)功能起源说

1.舞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作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学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品。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天”,“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图片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问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尔雅·释木》曰:檟,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

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待人接物的范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开饮茶成因之“交际说”之端。

图片

茶诗茶画典故

(一)借茶抒意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清·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赌书”用李清照和赵明诚比赛书法,谁先饮茶的典故表达对亡妻的思念。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表达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

图片

《山泉煎茶有怀》

唐·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诗人煎茶闲适,但诗中夹杂若有若无的忧伤,对故人的怀念和无法共饮的遗憾。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节选)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词人写酒后喜茶,梦醒闻香,委婉含蓄道出孤寂无聊的心境。

图片

(二)茶画记史

 《韩熙载夜宴图》

图片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笔下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一次完整的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复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斗茶图卷》

图片

著亲于《石渠宝笈二编·重华宫藏》

刘松年的《斗茶图卷》生动地展现了集市买卖茶叶民间斗茶的景象。几个茶贩在买卖之余,巧遇或相约一起,息肩于树荫下,各自拿出绝招,斗试较量,个个神态专注,动作自如,还原了当时的斗茶场景。

《陆羽烹茶图》

图片

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家自题名为《陆羽烹茶图》,并赋诗一首:“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图文并茂,铸造了士大夫烟霞痼疾与泉石膏盲的精神世界,也从侧面折射了元代的社会思潮。

《烹茶洗砚图》

图片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烹茶洗砚图》的背景选择着力突出了一个“雅”字。画中主人公置身在一个苍松掩映之下的水榭当中,凭栏远眺,给人以高雅脱俗之感。榭中的琴案上摆放着一张瑶琴,旁边的图书、茶具、鼎彝、赏瓶一一陈列,井然有序。

院中两个小童,一个正蹲在水榭下的不阶上,小心翼翼地刷洗着一方不砚,几尾金鱼围拢过来,在水中欢快地游着;另一个小童正站在火炉边高茶,红泥小火炉上架着一把东坡提梁壶炉边还放有一个色彩古雅的茶叶罐,而这时的小童正侧头观着一只飞起的仙鹤。

(三)茶典茶故

1.茶的典故和起源可以追湖到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农氏。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时曾中毒70多种,最终通过吃茶叶而得以解毒。这个故事不仅揭示了茶具有的药用功效,还成为了茶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

2.“以茶代酒”的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吴国国君孙皓喜好饮酒,但对博学多闻且酒量不大的朝臣韦曜甚为器重,常常在韦曜难以下台时用茶来代替酒,这是“以茶代酒”的最早记载。

图片

3.“陆纳杖侄”的故事则讲述了晋人陆纳因任子擅自为客人准备丰盛大餐而非其主张的茶果而愤怒地责打他四十大板的事迹,体现了古人学尚节俭的精神风貌。

4.单道开饮茶苏典故是讲晋代敦煌人单道开喜好隐居生活并修行辟谷,经过七年修行,他达到了能在冬季自暖、夏季自凉的程度,且能昼夜不卧,一日可行七百余里。

后来,他移居至临漳县昭德寺,设立禅室坐禅,并以饮茶苏来驱除睡意。茶苏是一种用茶和紫苏调配的饮料。最终,他入广东罗浮山,活到了百余岁才去世。

图片

你喜欢喝茶吗?

你还知道有哪些茶呢?

快来留言分享吧

图片

图片

18部不可不知的中国古代典籍!你读过哪些?


图片

1-9年级高分必读书籍推荐!赶紧给孩子存起来!


图片

学会这100个千古名句,让你下笔如有神助!快替孩子收藏!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 王岩(实习)

图片
图片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