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MYABCMY 2024-06-23 发布于山西

    网上有一句话很火:读书与不读书的人过得是两种人生。我对这句话一直是嗤之以鼻,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读书会让你成为更高一个层次的人,从而获得更高的世俗意义上的成就,但我身边就有一个喜欢读书但现在混的依旧非常差的人。

    他是我的邻居,就住在我家隔壁。他爱书,不管什么书,一看到就可以摸起来然后安静的坐大半天。但是,目前的他1、没钱,家庭中的经济来源基本来自于我的姑姑。2、没有可以谋生的技能,目前只能去工地上做一些小工挣一些零用钱。3、没品,依仗自己男人这个身份,家里的一切琐事从不操心,甚至家里有人生病住院,也不会照顾人,然后完全隐形。所以亲戚们完全把他当做一个笑话看待。但若是说读书无用,这也就成了笑话,毕竟世上成功的人大多都有爱读书的习惯。富兰克林的一句话解答了我的困惑:为什么有人读了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孔乙己作为一个读书人,但他也成了一个笑话。他的“之乎者也”,“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有什么用呢?解决不了真实世界的问题,也说不通旁人,但可以安慰到自己。“他们懂什么,一群连书都不读的俗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我可是读书人。”他这般自我催眠道。“我是读书人”就成了他的信念,所以不管发生了什么,自己就是比旁人优越一点。然后他就栽在“惟有读书高”这个泥塘里,再也拔不出来了。读书成了他逃避现实的借口与工具,可书也并没有为他提供现实里的庇护所。我并不想嘲笑孔乙己,因为平日里我们通常也是学了自己也不知道有什么用的东西,但知道这个东西可以在别人面前显摆。我读xxx了,我以后肯定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就像学生时代的自己明明多刷了好几本习题册的人,自我感觉好厉害一样。这种是将读书作为目的,是与我们沉迷于娱乐短视频无异的。甚至要更坏一点,毕竟我们知道刷短视频不好,但可以安慰自己读书是好的。罗翔老师说:拒绝读书当然是一种愚蠢,但是因为读书而滋生出来的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这是平日里我们对读书的第一重误解。

    所以就像后来我们发现,为什么有些人做了这么多题,怎么成绩还这么差呢?最后成绩好的永远是那些把教科书读精读透的人。我读书期间学的是理科,教科辅导书教会给我们的就是记忆,我曾靠着总结公式,做题的一些套路,把它们记在脑子里,当做模板套上去就可以做出题来,然后沾沾自喜,我好聪明,可以通过如此快的时间吸取知识。最后我在一次很重要的大考中栽了一个大跟头,因为这种只能应付简单地考试,实际上最后的大题我永远不会写。但做那种逼迫我们不得不从头推导一遍公式原理的压轴题才叫做思考,才是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把思考当成记忆是永远也学不会知识的。为了逃避思考,而去看书,是对读书的第二重误解。那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呢?我认为思考就像推导公式,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经历推论出原本书中就有的结论。读书就是加速你推出这个结论的过程,只是读书,永远无法掌握内核,面对问题,你脑子里的知识永远是乱糟糟的,无法解出生活中遇到的更难的题目。而书读得越多,你思考的速度也就越高效,看到的东西也就越远。禅宗六祖慧能并不识字,他靠听别人讲经有了自己的感悟,从一个樵夫变成了大智大慧的人。所以读书本质上是对信息的输入,通过大脑的思考加工后,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读书少了,思考多了,容易以偏概全,陷入自我内耗。读书多了,思考少了,容易自视甚高,陷入无能抱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过读书,要学会思考,通过思考,才能让我们收获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