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鹏先生为我题书名

 singer0852 2024-06-23 发布于北京

朱小平

我很早就认识沈鹏先生了,至于在什么场合、如何认识的,已不复记忆。不过沈老给了我怹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我一直留着。

沈老的记忆力好。已故的陶然书画院院长李克英先生喜爱书法及旧体诗词,常去沈老府上请教,和沈老偶然谈起他向我学旧体诗词一事(这是他的谦逊)。沈老说:“我常见朱先生在《北京晩报》上发表诗词,写得很好的。”李先生来电告之沈老的称赞,我说那只是些闲来信笔,沈老属实谬赞了。

沈老为我的旧体诗词集《絮风馆诗抄》赐题书名一事,至今不忘。在此之前,我出版过四部旧体诗词集,书名是溥杰、大康(康殷)、张中行三位老先生题的,这次之所以想请沈老题书名,不仅因为怹德高望重,还因为怹也写旧体诗词。多年不联系了,贸然致电,自觉不得体,我手写一函致沈老,言辞恳切,请怹为我的诗词集赐题书名。信函寄出,又有些悔意,心想此事恐无望。后来,我去湘西盘桓数日,某天因与友人畅饮,忘记关机,清晨七时许,沈老打来电话,问:“题书名还来得及吗?”我大喜:“来得及!”不日回京,怹的信函和题字已至。“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沈老的细心令我感佩!

《絮风馆诗抄》出版后,我按沈老之前给的地址寄上拙著,并附谢函,但无回音。后来结识了沈老的弟子崔世广,曾问为何无回音?世广兄答:“沈老早就不在那儿住了。”我遂请世广兄再将拙著奉呈沈老。

2019年,世广兄携来沈老所赠旧体诗词集《三馀长吟》《三馀再吟》,共收录诗词近八百首。灯下捧读,佳句频出,意境标新,可诵而吟。沈老不仅是书家,亦为诗家、词家,有感于此,即作小诗一首:“识得诗家真面目,挑灯把卷自长吟。湘西犹忆传温语,一纸题笺墨色新。”

2020年1月,世广兄又携来沈老所赠书三种。一为《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乃沈老书法理论的专著;另两种为先前赠过我的《三馀长吟》《三馀再吟》,估计是沈老忘记了,也表明怹很看重自己的诗词。联想到白石老人对自身诗、印、书、画成就之排名,后三项有不同排法,但“诗第一”永远不变,不禁莞尔一笑。

我年轻时认识很多老先生,包括学问很大却属隐逸者流,但我的性格有“两重性”,见老先生多拘谨,所以“无事不登三宝殿”,还喜欢找两头都熟的朋友居间联络。有了世广兄,我和沈老的联系便密切起来。

我编辑的杂志多次刊登沈老的书法、文章和诗词。一次,沈老对世广兄说:“朱先生办事认真,每次杂志和稿费都及时奉上,足见其对工作的态度和对作者的尊重。”很惭愧,杂志的稿费并不高,只是表达一份心意而已。

去年年初,我要出一本《毕竟东流去——清史笔记》,想请沈老赐题书名。当时沈老因患新冠肺炎住院,不时探问,终无大碍,再三踌躇,为尊重起见,专写信呈达——

沈老大鉴:

春风拂煦,岁又壬寅,敬颂先生德寿相期,人健笔健。并呈拙著小册祈拨冗大正。近又将出一册有关清史笔记《毕竟东流去》,如先生不弃,殷盼赐题书名,则不胜荣幸之至。

专拜春安

朱小平 叩

二O二三年四月十五日

沈老很快题写了书名,世广兄还拍了沈老在医院里戴着口罩伏案题字的视频,令我至为感动。拙著出版后,即请世广兄转呈,他又发给我沈老在医院阅读拙著的照片。

我的另一本书《忽如远行客——明史笔记》,也用了沈老的墨迹。

沈老已魂归道山,其厚爱后学,固然荷感铭记,但沈老的泽被学子又岂我一人?怹为我三题书名的墨迹,已成了我不能忘却的纪念。

杨柳依依,雨色凄凄,写毕此文,山城夜雨恰止。哲人已萎,临颍来思,遂将此小文作为呈给沈老的一炷馨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