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帝在道家道教中的信仰地位及影响

 彭允好 2024-06-23 发布于河南

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并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和教义枢要,也是道教创神的基本依据。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道”在人类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人和万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所以无论是道教体系的神灵,还是民间信仰的诸神,都必须尊道而贵德。

唐玄宗《道德经注》序中云:“天地人物,仙灵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楼观本起传》云:“是以古仙哲后,景行高真,仰道德为生化之源,宗神仙为立教之本;寻众妙之轨躅,慕重玄之指归”。

中国古代历来有祭祀崇拜英雄圣贤的优良传统,《礼记·祭法》:“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一传统习俗被道教保留下来,历史上凡有功于国有功于民的英雄圣贤,大多得到道教的供奉祭祀,将其列入道教神谱,享受人间香火。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说:“一谓神妙不测之谓神,二谓人身百骸皆有神,三谓功德而成神。神妙之神以示神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是所谓头顶三尺有神明,曾对中国人的生活产生过深远影响,以教人正心处身,不着邪见。人身之神是让人们珍爱生命,注重持身养神,以至形神合同,祛病延年,对人们认识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产生了重要影响。功德成神则更具有社会的和生活的意义,与华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古老的鬼神观念及神道设教的传统观念,正是在功德成神观的影响和改造中得到整合与引导。所谓功德成神,既源于人们朴素的信仰和生活,又在道教的信仰体系中得以彰显。”

关帝就是功德成神的教义典范。关帝全称“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原型为东汉名将关羽。史书《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关帝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以志兴汉室为己任,忠肝义胆,义薄云天,智勇双全,被中华民族奉为忠义精神的化身和楷模。

建安二十四年,关帝于临沮大义归天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南北朝时关帝显灵助战的传说被唐代董侹写入《荆南节度使江陵尹裴公重修玉泉关庙记》:“昔陆法和假神以虞任约,梁宣帝资神以拒王琳,聆其故实,安可诬也。”成为关帝成神后威灵显应的最早文献记录。

北宋朝大中祥符七年,解州盐池因蚩尤作怪,发生灾变,水不生盐。宋真宗派人诏龙虎山道士张继先天师收伏蚩尤。张天师祈请关帝显圣,在盐池与蚩尤大战七日,斩杀蚩尤,使盐池水复生盐。崇宁三年,朝廷封赠关帝“崇宁真君”。宣和五年正月己卯,礼部奏请侯封,敕封义勇武安王,令从祀武成王庙。

宋元时期彙编雷法的主要经典《道法会元·地祗馘魔关元帅秘法》载,关帝为北极紫微大帝之主将,称为“雷部斩邪使,兴风拔云上将,馘魔大将,护国都统军,平章政事,崇宁真君关元帅”。

明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敕建关公庙于南京鸡鸣山,与真武城隍五显祠等共称十庙。每岁四孟及岁暮遣应天府官祭,五月十三日又遣南京太常寺官祭。明成祖永乐元年十二月,建庙于都城宛平县之东,又特颁龙凤黄纻旗一揭竿竖之。每岁正旦冬至朔望祭祀香烛等仪具有恒品。

万历十八年,神宗敕封关帝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由王而晋为帝。万历四十二年,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并将关帝定为武庙的主神,与崇祀孔子的文庙并列为文武二圣,并在正阳门关帝庙举行了为期3天的盛大醮典。仪典上,还请全真道士周庀真等设坛供安,镇静方隅,肃静中外。

历代朝廷的不断褒封确立了关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崇高地位,关帝从此成为“掌儒释道三教之权,管天地人三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秉注人生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职。高证妙果,无量度人,万灵万神,至上至尊”的道教最高级别神祗。民间影响巨大的文昌帝君、孚佑帝君在关帝神光闪耀下,作了辅配,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城隍神、土地公俱尊关帝号令,纠察群生,善者降祥,恶徒谴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